本報記者 吳曉璐
7月23日,證監(jiān)會行政處罰委辦公室副主任董文媛公布了適用新證券法的宜華生活、廣東榕泰、中潛股份三宗財務造假惡性案件,該批案件均處千萬元以上罰款,關鍵責任人罰款百萬元以上。
“前述部分案件,造假比例高,情節(jié)嚴重,影響極為惡劣。證監(jiān)會堅決用好新證券法利劍,用重典、出重拳,維護市場信心,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董文媛如是說。
南開大學金融發(fā)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新證券法顯著提升了處罰金額,能夠讓財務造假者感到“痛”。然而,要想讓其怕,進而不敢違法,需要進一步加大處罰力度,輔之以民事訴訟、刑事懲戒,才能讓獲益巨大、嚴重危害市場的財務造假不敢再越雷池。
罰單均超千萬元
其中,廣東榕泰的行政處罰決定已經下發(fā),上市公司及相關責任人合計被罰1450萬元,宜華生活、中潛股份收到行政處罰或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證監(jiān)會擬對2家公司及相關責任人分別處以3980萬元、1540萬元罰款。其中,宜華生活財務造假案系目前擬對上市公司信披違法罰款額最高的案件。
根據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宜華生活連續(xù)多年實施重大財務造假,2016年至2019年四年間,宜華生活虛增營業(yè)收入合計約70億元,虛增利潤合計27億余元;另外,四年間,宜華生活未按規(guī)定披露與關聯方資金往來320億余元;此外,2016年至2019年上半年間,宜華生活通過財務不記賬、虛假記賬、偽造銀行單據等方式虛增貨幣資金合計85億元。
據記者了解,目前宜華生活財務造假案已召開聽證會,當事人表示針對虛增營業(yè)收入及利潤的事實及責任人員責任認定相關事實需進一步核實后補充提交相關證據及申辯意見,因此,事先告知書認定的虛增數額及責任人員罰款金額不排除在正式下發(fā)處罰決定時進行調整的可能。
據董文媛介紹,三宗案件呈現以下特征:長期系統(tǒng)性財務造假,涉案金額巨大,持續(xù)時間長,最長跨度4年;實際控制人核心決策、組織實施,主觀惡性明顯;造假手段復雜隱蔽,形式不斷翻新,利用新型或復雜金融工具、跨境業(yè)務達成造假目的;財務造假伴生未按規(guī)定披露重大信息等其他違法違規(guī)行為。
“處罰金額來看,三宗財務造假案處罰均過千萬元,充分體現了新證券法下監(jiān)管部門從嚴從快從重處罰包括財務造假在內的各類市場違法違規(guī)行為,體現了‘零容忍’的監(jiān)管態(tài)勢。”國浩律師(上海)事務所律師朱奕奕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對三起案件的處罰,監(jiān)管層向市場釋放了強監(jiān)管信號,通過切實提高違法違規(guī)主體的違法成本,對包括上市公司及各中介機構在內等市場參與主體起到震懾作用。
新證券法大幅提高違法違規(guī)成本,新證券法發(fā)布以后,依舊有企業(yè)“以身試法”,對此,德恒上海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陳波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原因可能有兩種,一部分人是過失,對法律法規(guī)不夠了解。一部分人是故意為之,認為違法違規(guī)的收益將大于可能的法律責任。近兩年廣泛宣傳新證券法的背景下,仍然“以身試法”的人,持后一種心態(tài)的占比可能更多些。
抓“關鍵少數”精準打擊
三宗財務造假案中,對于實控人、董事長等關鍵少數處罰力度較重,廣東榕泰實際控制人被罰款330萬元,宜華生活實控人兼時任董事長擬被處以930萬元罰款并采取終身證券市場禁入,中潛股份2名主要責任人員分別擬被處以200萬元罰款。
對于三宗案件的處罰,董文媛表示,證監(jiān)會秉持以下執(zhí)法理念:第一,對于證據充分、違法事實清楚的案件,從嚴重處,一抓到底,打則“痛擊筋骨”,絕不“撓癢癢”,讓違法者“知疼”,不敢“再犯”;第二,抓“關鍵少數”,精準打擊,區(qū)分責任,區(qū)分情節(jié),該批案件較為明顯的特點,即嚴辦首惡,對實際控制人施以重罰及終身市場禁入;第三,構建立體追責體系,涉嫌犯罪,堅決移送,絕不姑息,讓違法者在行政處罰、刑事打擊、民事賠償中承擔應有的責任。
“關鍵少數是問題焦點所在,他們遵守規(guī)則則企業(yè)行為規(guī)范,投機取巧則企業(yè)違法違規(guī)。只有對于導致企業(yè)不規(guī)的問題關鍵少數予以嚴懲,才能保證資本市場的風清氣正。”田利輝表示。
“這體現了監(jiān)管層貫徹追首惡的監(jiān)管精神,此次處罰措施的出臺,將對資本市場中的‘關鍵少數’,規(guī)范自身的市場參與行為起到警示作用。”朱奕奕表示。
陳波表示,新證券法下,對于董事長、實際控制人等主要責任人員的處罰,與對董事、監(jiān)事等一般責任人員罰款金額的絕對數差距明顯拉大,為執(zhí)法機關預留了較大的裁量空間,有利于更好落實權責一致、罰責相當的執(zhí)法原則。
董文媛表示,下一步證監(jiān)會將認真貫徹中辦、國辦發(fā)布的《關于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活動的意見》,全面落實“零容忍”的工作方針,用足用好相關法律賦予的職責,嚴厲查處財務造假等惡性違法行為,堅決追究相關機構和人員的違法責任,綜合運用行政執(zhí)法、民事追償和刑事懲戒的立體式追責體系,形成依法打擊證券違法活動的合力,維護市場“三公”秩序,凈化市場生態(tài),促進資本市場平穩(wěn)健康發(fā)展。
(編輯 才山丹)
多地召開“新春第一會” 高質量發(fā)展、改革創(chuàng)新等被“置頂”
隨著春節(jié)假期結束,全國多地在蛇年首個工作……[詳情]
21:06 | 東寶生物:5月9日將舉行2024年度網... |
21:06 | 萬興科技:關于取得金融機構股票回... |
21:06 | 新城控股:5月26日將召開2024年年... |
21:06 | 神馬電力:第五屆董事會第二十五次... |
21:06 | 嘉元科技:關于不向下修正“嘉元轉... |
21:06 | 聲迅股份:第五屆董事會第十四次會... |
21:06 | 海特生物:第九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06 | 神馬電力:第五屆監(jiān)事會第二十次會... |
21:06 | 哈焊華通:第四屆董事會第十八次會... |
21:06 | 奧來德:5月22日將召開2024年年度... |
21:06 | 神思電子:關于收到政府補助的公告 |
21:06 | 九典制藥:累計回購公司股份500000...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