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昝秀麗
觸及財務類退市指標公司數量明顯增多,被實施風險警示的公司家數較披露業績預告時明顯增加,強制退市公司數量已與去年全年數量持平……2020年上市公司年報披露季收官,三組數據表明,滬深交易所去年底發布的“史上最嚴”退市新規已顯現威力,A股退市新生態逐漸形成。專家表示,實踐證明,退市新規運行順暢,常態化退市機制逐步落地。
數十家公司
觸及財務類退市風險警示指標
今年年報季已經收官,市場圍繞2020年上市公司年報的討論仍在發酵。究其原因,2020年上市公司年報備受關注,一是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特殊”年份的經營業績受到關注,二則與2020年是執行退市新規的首個會計年度不無關系。上市公司年報集中披露后,退市新規效果面臨一次集中檢驗。
2020年年報披露后,滬深交易所依法合規執行退市新規,89家公司已經或即將按照新規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其中滬市39家、深市50家。這89家公司中,有83家觸及財務退市指標,其中包括31家觸及營業收入指標,14家觸及凈資產指標,15家觸及審計意見指標,23家觸及交叉指標;另外6家實施破產重整。值得一提的是,新規中新設的“營業收入+扣非凈利潤”這一組合指標讓不少公司“戴星戴帽”。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分析,目前,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或退市的公司主要包括兩類:一類是沒有主業的空殼公司,另一類是長期虧損的“僵尸企業”。“滬深證券交易所全面修訂了財務指標類、交易指標類、規范類、重大違法類退市標準,這兩類公司在退市新規下,很容易被一元退市標準趕出市場,退市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他說。
“今年以來,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公司多存在財務不達標或者出現違法類問題。”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認為,退市新規更為審慎嚴謹,以“收入+利潤”的組合指標取代以往單一凈利潤指標,有效制約了盈余管理的空間和壓縮了規則規避的空間,能夠將缺乏持續經營能力的“僵尸企業”和“空殼企業”及時清出市場。
中山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湛表示,多數企業是在去年年報披露后“戴帽”,可見退市新規中以組合財務指標代替單一凈利潤指標,明確凈利潤取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后孰低值等規定,使得表征上市公司持續經營能力的指標更加精準,嚴格打擊了長期沒有主業、持續依靠政府補貼或出售資產保殼的公司,壓縮了其規避退市的空間,促進了退市進程的市場化、法治化、常態化。
審計機構功能得到較好發揮
與此前根據年報業績預告披露的情況相比,如今在經過審計的年報正式披露后,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上市公司增加了約30家,表明審計機構的功能得到了較好發揮。
“退市新規優化了風險警示指標。”田利輝稱,退市新規還明確,因財務類指標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公司,下一年的財務指標和審計意見類型指標交叉適用。鑒于審計機構的專業性和獨立性,
此舉能有效防范瀕臨退市的上市公司通過各種“財技”實現“報表式”盈利,從而有效降低規避強制退市的游戲空間,有效增強了退市制度的威力。同時,增加了審計機構的權威和責任。審計機構需恪盡職守,提升能力,切實履職,成為資本市場重要的“巡視員”和“清道夫”。
李湛認為,審計機構在退市過程中的作用愈發顯著,壓實自身責任尤為重要。審計機構應切實發揮好資本市場“看門人”作用,嚴格履行核查驗證、專業把關等法定職責,督促上市公司規范運作、真實披露,從而有效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激發我國資本市場的活力與動力。
“上市公司想實施盈余管理、業績操縱的難度更大了。”董登新說,新證券法進一步明確了對包括審計機構在內的證券服務機構的法律責任,提高了對證券服務機構未勤勉盡責等行為的處罰力度,證券集體訴訟制度落地,也增加了證券服務機構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風險。“新證券法實施以來,審計機構正在更加審慎地發表意見,重塑審計行業健康生態,審計執業質量不斷提高。”他說。
今年退市公司數量將顯著上升
近年來,證監會不斷加大退市監管力度,A股上市公司退市數量逐年增多。截至目前,今年以來被強制退市的上市公司家數已達16家,與去年全年數量持平。專家預計,今年退市公司數量將顯著上升。
今年以來已有21家公司退市或進入退市程序。其中,7家觸及財務類退市指標,7家觸及面值退市指標,1家主動退市,2家同時觸及重大違法強制退市和其它退市指標,4家重組退市。值得關注的是,退市新規取消了暫停上市環節,退市進程縮短至兩年。被*ST的上市公司若2021年業績沒有改善,2022年將被直接強制退市。
“新證券法、刑法修正案生效實施,使得財務造假的成本和風險越來越高,沒有主業、長期虧損的公司業績難以注水,退市公司數量會顯著上升。”董登新說。
田利輝分析,在“應退盡退”理念下,退市公司數量將在2021年明顯增加,此后轉向常態化,形成“上得來,退得出”的優勝劣汰的良性市場生態。退市新規并非懲罰性規則,而是市場生態保護性規則,是優化資源配置的切實舉措。面對退市新規,上市公司應致力于提效增質,而非進行保殼游戲;投資者宜關注基本面,避免炒殼炒差,這樣有助于形成風清氣正的投資生態。
“目前,基本上形成了多元化退市指標體系和較為穩定的退市實施機制,退市將進一步走向常態化與市場化。”李湛說。
19:24 | 粵桂股份:公司2024年工業硫酸產能... |
19:24 | 航錦科技:超擎數智的一體機解決方... |
19:24 | 申昊科技:公司研發了水下機器人及... |
19:24 | 中國武夷:適當降準降息預計將對公... |
19:24 | 中國武夷:公司始終秉承持續、穩健... |
19:24 | 東方中科:子公司中科領虹與多家國... |
19:24 | 華聯控股:御品巒山項目的建設資金... |
19:24 | 雙鷺藥業:長效立生素大規格3mg和6... |
19:24 | 夏廈精密:公司目前在加強機器人相... |
19:24 | 中國武夷:中武電商公司已落地“中... |
19:24 | 富邦科技:公司始終關注生物農業領... |
19:24 | 航錦科技:公司算力租賃業務在全國...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