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朱寶琛 李正
見習記者 郭冀川
12月14日晚間,滬深交易所向市場發布了退市新規的征求意見稿。根據兩個交易所公布的征求意見稿,新規對退市指標、退市流程、風險警示情形及退市相關交易安排等進一步完善優化。
對此,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各方人士表示,新規有利于引導資金進入到優質企業,實現優勝劣汰,是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重要舉措,會給投資者帶來一個更公平有效的投資環境。
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質量
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是資本市場的一項基礎性制度,在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健全市場優勝劣汰機制、合理配置市場資源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壁虎資本基金經理張小東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退市新規有利于整頓市場秩序,給投資者一個更公平有效的投資環境,是國內市場機制逐步完善的表現,讓基本面堪憂的上市公司再難“烏鴉變鳳凰”。在此過程中,優質資產會更受青睞,有利于促進市場回歸到基本面的價值投資中。同時,可以讓投資者少踩雷,真正享受社會發展和優質公司資產增長帶來的投資回報。
私募排排網資深研究員劉有華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通過制度性的手段,淘汰一些較差的企業,可以更有效地引導資金進入到優質企業,發揮金融市場的本質功能。要想市場長期健康發展,必須優化多種退市方式并嚴格執行。
“退市制度的完善,可以給廣大中小投資者提個醒,避開更多的雷區,真正把中小投資者的權益保護落到實處。”劉有華說。
淳石資本業務合伙人楊如意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退市制度與注冊制一體兩面,兩者協同有助于A股加速出清僵尸企業、引入更多優質企業,實現優勝劣汰,并引導長期價值投資。
“退市新規的落地會給上市公司一定壓力,要專注經營業績,不然就會被市場拋棄。”劉有華說,退市新規的實施有望發揮市場化退市功能,助力A股實現“良幣驅逐劣幣”,疊加注冊制的全面推進,股票市場資產質量有望進一步提高。
退市新規對原有的交易類、財務類、規范類和重大違法類退市指標進行了優化和完善,讓退市指標更具針對性,更注重公司的實際可持續經營能力。
張小東表示,這進一步強化了市場的優勝劣汰法則,是對市場的凈化,對績差股而言更是一種鞭策,要么進行產業升級,提升可持續經營能力,要么就被淘汰出局。他同時表示,新規下兩年觸及退市標準即退市,使得被*ST即相當于舊規下的被暫停上市,退市程序大幅簡化。
“此次退市新規表現出非常明顯的強化退市效率的意圖,將促進形成有進有出、優勝劣汰的市場生態。”巨豐投資首席投資顧問張翠霞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新增的退市標準,彰顯出對信息披露的嚴加監管。
她進一步表示,堅持“應退盡退、一退到底”,有利于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對于構建良好的市場生態、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具有重要作用。“這與推動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是一脈相承的。”
太平洋證券首席投資顧問趙歡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退市新規有利于股市優勝劣汰功能的增強,確實是股市逐漸走向健康與成熟的標志信號。
職業投資人徐康(化名)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退市新規中對于財務造假及財務信息披露不充分等制定了強制退市的硬核規定,有利于市場的凈化,促進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
業內支招多維度“避雷”
那么對投資者而言,該如何“避雷”以規避上市公司的退市風險?多位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人士從多維度支招。
“此次退市新規的推出,本質上與注冊制的推行建立在同樣的背景之下,現代證券市場復雜程度越來越高,衡量公司的標準也越來越多。”上海小郁資產總經理左劍明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對投資者而言,可以從四個方面來規避上市公司退市風險。
首先,避開絕對價值過低及市值較低的股票。
其次,一定要遠離在信息披露等方面有劣跡甚至是有過行政處罰的股票。
對此,左劍明解釋說,在深交所新聞發言人所舉的例子中,如果某公司在某年1月份因認定之前的年報有造假而被處罰,那么此公司可能會在3個月內被強制退市。“這樣的退市流程不可謂不快,投資者必須足夠重視,避免手中的股票‘猝死’。”
第三,隨著證券市場越來越復雜,對于投資者的要求必然越來越高,新規新增了“扣非前后凈利潤為負且營業收入低于人民幣1億元”的組合財務指標,建議投資者可以相應地從收入和利潤兩個維度來規避主營業務萎靡的公司。
最后,如果手中的股票不幸進入了退市整理期,一定要抓住首日出逃機會。因為“退市整理期首日不設漲跌幅限制”是本次的一個新增點,這在一定程度上將改變之前股票一旦進入退市整理期就連續出現無量跌停,投資者無法有效賣出的情況。
楊如意表示,對于投資者而言,如何適應退市新規的規則內容、改變以往固守的投資邏輯頗為重要。對于股票成交量非常低迷的上市公司,需要提防可能存在的終止上市風險。
此外,楊如意表示,需要注意回避遭證監會立案調查的上市公司,雖然證監會立案調查未必意味著上市公司存在退市風險,但在證監會立案調查期間,上市公司的不確定因素還是比較多,一旦觸及重大信披違規、重大欺詐發行等問題,那么上市公司的退市風險就驟然上升,對二級市場股票價格的沖擊影響較大。因此,對于遭到證監會立案調查的上市公司,從穩健安全的角度出發,投資者仍需要注意回避,避免不必要的投資損失。
張翠霞建議,投資者在投資過程中要更加謹慎、慎重,對于一些有風險的公司要堅決規避。
張小東認為,新的退市制度不僅是完善整個市場系統,同時也提醒投資者要更加注重公司面臨的潛在風險。“有專業投資能力的人,可以專注公司基本面研究,非專業且研究能力較弱的投資者,可以將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
楊如意同樣建議個人投資者通過專業的機構去參與投資,這能在很大程度上規避以上風險。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