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聞“提高直接融資比重”!
近日,證監會主席易會滿撰文《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提出,“健全中國特色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增強直接融資包容性。形成適應不同類型、不同發展階段企業差異化融資需求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增強服務的普惠性,是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的關鍵”。
小編注意到,“提高直接融資比重”近兩個月來已被高層多次提及,究竟有何寓意?且看小編為您分析其中一二——
科創板:半年內落地多項制度創新
對于科創板,易會滿表示,“切實辦好科創板,持續推進關鍵制度創新”。
在6月18日的第十二屆陸家嘴論壇上,易會滿曾提出,將繼續推進科創板建設,加快推出將科創板股票納入滬股通標的、引入做市商制度、研究允許IPO老股轉讓等創新制度,抓緊出臺科創板再融資管理辦法,推出小額快速融資制度,支持更多“硬科技”企業利用資本市場發展壯大。發布科創板指數,研究推出相關產品和工具。
據小編梳理,在不到半年的時間里,除了做市商制度,易會滿提及的其他制度已經落地或正在探索推進中。
6月19日,上交所表示,其和中證指數有限公司7月22日收盤后發布上證科創板50成份指數歷史行情,7月23日正式發布實時行情。而在11月16日,以上證科創板50指數為標的的4只上證科創板50成份ETF基金同時上市。
7月3日,上交所發布《科創板上市公司股東以向特定機構投資者詢價轉讓和配售方式減持股份實施細則》,通過市場化方式完善科創板股份減持制度。同日,科創板再融資相關規則出臺。
11月27日,上交所和中證指數有限公司公告稱,將上市時間超過1年的科創板證券納入上證180、滬深300等成份指數樣本空間,12月14日正式生效。
此外,上交所還在當日公布了科創板納入滬股通標的要求的和時間表。即屬于上證180、上證380指數成份股或A+H股公司A股的科創板公司,將根據滬港通現有規定調入滬股通股票范圍,其對應的H股將根據滬深港通現有規定調入港股通股票范圍。下一步,滬深港交易所將積極推進相關業務技術準備工作。預計于2021年初完成市場準備工作后將上述科創板股票納入滬深港通股票范圍。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表示,今年以來,科創板不斷推進制度創新,明確監管邊界,在減持制度和再融資規則等制度設計上,進一步突出了市場化的理念,讓市場對科創板股份減持和再融資來抉擇和估值。另外,科創板股票納入上證180、滬深300等重要指數,市場化改革不會局限于科創板,也將向其他板塊推進。科創板的制度創新不是獨樹一幟,而是進行的先行探路。
創業板:多管齊下服務雙創企業“補血”
對于創業板,易會滿表示,“突出創業板特色,更好服務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發展”。
自8月24日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首批企業上市交易起算,至今創業板注冊制已經落地逾“百日”。小編根據深交所網站數據整理,截至12月4日小編發稿(下同),創業板注冊制下深交所累計受理IPO、再融資、重大資產重組分別達461家、245家和13家。其中,注冊生效的分別有63家、98家和3家。
市場人士認為,當前創業板注冊制運行總體平穩,首發、再融資、重大資產重組“多管齊下”推動科技、資本和實體經濟形成良性互動,服務。
深交所網站數據顯示,截至12月4日,深交所累計受理461家公司IPO注冊申請,其中63家注冊生效,24家提交注冊,69家通過上市委會議審核,186家處于已問詢,37家處于已受理,73家處于中止狀態,9家終止申請。
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截至12月4日,69家注冊生效的公司中,52家已經上市,合計首發募資593.25億元,市值合計達9761.43億元。
在首發方面,深交所大幅精簡發行條件,將持續盈利能力要求優化為持續經營能力,在要求發行人符合主體資格、會計規范、獨立性、合規運營等基本條件的基礎上,將核準制下發行條件中可以由投資者判斷的事項轉化為信息披露要求,提高信息披露的有效性、針對性、可讀性。
再融資方面,深交所網站數據顯示,創業板實施注冊制以來,截至12月4日,深交所累計受理245家公司再融資項目,從融資類型來看,186家為定增,59家為公開發行可轉債。從進度來看,98家已經注冊生效,37家提交注冊,3家通過上市委會議,69家處于已問詢,14家已受理,4家處于中止狀態,20家主動撤回申請。
據了解,創業板中再融資審核注冊程序也大大優化,審核注冊期限大幅壓縮:深交所方面,再融資普通程序審核時限2個月,簡易程序審核時限3個工作日,融資效率大幅提高。
重大資產重組方面,深交所網站數據顯示,截至12月4日,深交所累計受理13家公司重大資產重組項目,已注冊生效3家、提交注冊1家、審核通過2家,已問詢2家,其余有1家中止審核、4家撤回。
值得關注的是,創業板小額快速重組已有嘗鮮。仟源醫藥小額快速定增實施完成,從深交所受理到注冊生效僅用時7個工作日。
新三板:年內融資總額逾277億元
對于新三板,易會滿表示,“深化新三板改革,提升服務中小企業能力”。
自2019年10月25日證監會啟動全面深化新三板改革以來,新三板作為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成為服務我國創新型中小民營企業直接融資的主陣地。
華財新三板研究院副院長、首席行業分析師謝彩表示,此輪新三板全面深化改革從企業融資端和投資者投資端齊發力,著力提升市場融資效率和規模,豐富投資者類型和增加投資者數量,從而有效提升新三板市場的融資功能和交易功能。
在企業融資端,推出精選層,將新三板市場企業再次做分層,并匹配差異化制度安排;針對精選層企業推出向不特定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制度;完善了定向發行制度,推出掛牌同時發行,允許自辦發行,定向發行放開35人限制等制度安排,有效提升市場融資效率,降低融資成本,增加融資規模。今年以來截至11月27日,新三板市場566家企業發行590次,融資277.5億元,已超過2019年全年市場融資總額。其中,35家企業通過公開發行募資98.3億元。
在投資端,大幅調整了投資者適當性安排,對于證券賬戶和資金賬戶日均資產的門檻從500萬元分別調整為精選層100萬元、創新層150萬元、基礎層200萬元;允許公募基金投資新三板精選層企業;允許QFII(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和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新三板市場等舉措,有利于豐富投資者類型,增加投資者規模,為市場引入更多‘活水’。截至9月底,新三板合格投資者數量為163萬戶,是2019年合格投資者數量的3.7倍。
“此外,新三板轉板上市細則(征求意見稿)的出臺,大幅提升新三板市場企業和投資者的信心。”謝彩認為,一方面會讓目前精選層企業受到更多投資者的關注,不管是一級市場增發還是二級市場交易量都會受益;另一方面,讓部分暫時不滿足滬深交易所IPO條件的優質中小企業,到新三板平臺掛牌和融資,實現企業成長發展后,可通過轉板上市通道進入更高更大資本市場板塊,滿足企業不同階段和不同規模的融資需求。
對于投資端來說,轉板制度的明確大幅提升投資者對未來投資退出的信心,也會讓更多的投資者尤其是機構投資者“愿投、敢投”優質新三板企業,陪伴企業成長,分享企業發展紅利。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