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交所近日研究制定了服務國企改革專項工作方案,從五方面明確了16項具體工作安排,將集中力量推動國資國企深化改革、做優做強,努力使深市成為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和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下稱《三年行動方案》)的前沿平臺和“新高地”。
五管齊下助力國資上市公司提質增效
上述工作方案是繼深交所制定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工作方案后,推動提高深市上市公司質量、服務國家戰略的又一針對性舉措。16項具體工作安排主要包括五個方面:
一是構建長效機制。明確服務國資國企改革的目標任務和支持方向,建立專項工作小組,努力使深市多層次資本市場成為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和落實《三年行動方案》的前沿平臺和“新高地”。
截至目前,深交所已對接服務中央企業73家,與其中的23家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根據不同企業的資源稟賦、產業特色,實行“一司一策”,按需定制服務方案內容,組建專項對接小組予以落實。
二是拓展培育深度。深化央企集團、地方國資專業化服務,做精做細“一地一策”“一企一策”,從源頭提升國企上市后備企業規范水平。推動國有上市公司通過整體上市、并購重組等市場化方式實現資產整合。加快創新產品供給,優化國企改革等重點領域ETF產品體系,推動國資基礎設施公募REITs項目試點落地和常態化發行。
三是健全基礎制度。優化市場功能定位,積極籌備全市場注冊制改革,支持優質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企業上市融資。推動完善并購重組、再融資、收購、減持、股權激勵及員工持股等基礎制度,助力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利用資本市場工具實施混改,推進產權、資本、技術、人才等要素的市場化配置。優化固定收益產品發行審核流程,提高優質國企發行人產品審核、發行和上市效率。
四是推動質量變革。以開展公司治理專項行動為契機,深化與國資委、地方國資監管部門的協作,推進黨建入章全覆蓋,切實提高國有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支持和引導國有股東持股比例高于50%的國有控股公司引入持股5%及以上的戰略投資者作為積極股東參與公司治理。積極助力國資運用退市、并購重組、破產重整等多元化渠道,實現“僵尸企業”市場化出清。
五是深化對接服務。健全常態化走訪交流,豐富專題培訓內容和形式,深入了解國企改革動向和服務訴求,不斷進階監管服務水平。
持續優化監管服務
截至三季度末,深市共有國有控股上市公司508家,占深市上市公司總數的22%,占A股國有控股公司的44%,涵蓋了電子信息、交通運輸、國防科工、機械制造等行業領域,是國有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直以來,深交所高度重視服務國資國企改革,持續優化監管服務。2015年以來,43家國有控股公司在深交所IPO上市,尤其是中國廣核回歸A股、東風集團登陸創業板等,形成了大型國有企業借助資本市場做優做強的良好示范效應。同期,深市國有上市公司通過IPO、定增、配股、可轉債等股權融資工具實現融資近4000億元,為企業轉型升級、籌集長期發展資金發揮了重要作用。
此外,2015年以來,深市國有上市公司實施152單重大資產重組,交易金額達8531億元,招商局集團、中糧集團等央企集團旗下主要資產實現整體上市,成為率先落實央企專業化重組、平臺化整合改革部署的典范;深糧集團整體上市、冀東水泥與金隅集團業務重組、華僑城集團資產注入云南旅游、航天科技的彩虹無人機相關資產注入南洋科技、云南白藥集團層面混改等,有效推動各地國資加速產業鏈布局,形成國有資本與民營經濟互商互補、共存共進的局面;中科信息、南大環境、河南設研院、航天科技第四研究院等一大批科研單位改制上市,加速了資本要素與科技創新的良性循環,是貫徹落實十九大“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的生動實踐。
以海康威視為代表的深市國有上市公司還實施110單股權激勵或員工持股計劃,覆蓋面占比為22%,激勵股數占比平均為1.77%,相關工具運用的活躍度和深度均領先市場國企平均水平,為激發核心骨干員工積極性、提升創新發展活力發揮了積極作用;此外,國有企業發行人在深市累計發行固收產品1607只,融資規模達1.99萬億,如深投控發行大灣區及紓困專項債,開創了固收產品服務大灣區建設和民企紓困之市場先河。
據深交所有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深交所將認真踐行“建制度、不干預、零容忍”九字方針和“四個敬畏、一個合力”工作要求,切實把推動提高深市上市公司質量作為上市公司監管服務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化制度改革,強化監管主責,優化服務水平,全面建設“優質的創新資本中心和世界一流的交易所”,助力國有企業和民營經濟高質量協同發展。
12:58 | 孚能科技2024年大幅減虧 動力電池... |
12:52 | 天智航2025年一季度業績同比增長10... |
12:51 | 錦江航運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 |
12:50 | 江順科技披露上市后首份一季度報 ... |
12:50 | 云頂新耀:伊曲莫德在香港獲批上市... |
12:49 | 現金分紅金額逐年增加 三七互娛一... |
12:48 | 白云機場2024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 |
12:48 | 皓元醫藥發布2024年度ESG報告 以創... |
12:24 | 中控技術:一季度工業AI戰略穩步推... |
12:22 | 全棧智能驅動增長 軟通動力第一季... |
12:21 | 每日互動應用場景入選國家數據局公... |
12:21 | 呈和科技2024年營收凈利實現同比雙...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