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曉璐
“今年是我國打好三大攻堅戰的決勝之年,是資本市場深化改革推進年,也是新《證券法》實施首年。本次論壇以‘落實證券法實施、促進投資者保護’為主題,聚焦資本市場法治保障、對于增強市場參與各方法律意識,依法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具有重要意義。”9月4日,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在第三屆中小投資者服務論壇上表示。
閻慶民表示,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資本市場是市場經濟的高級形態,資本市場交易雙方的信息不對稱更需要法律規則加以保障。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資本市場法治建設,并提出“要建設一個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完善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把好市場入口和市場出口兩道關,加強對交易的全程監管”。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確,加強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建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也對資本市場提出“建制度、不干預、零容忍”的方針,其核心就是要依法治市。
資本市場法治環境持續改善
新《證券法》在系統總結我國證券市場改革發展、監管執法、風險防控的實踐經驗,深入分析市場運行規律和發展階段性特點的基礎上,對一系列基礎性制度作出系統性的修訂和完善,為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實施落地,防范市場風險、促進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功能發揮,提供了堅強的法治保障。
“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是《證券法》的核心目標。新《證券法》不僅在證券發行、上市、交易、信息披露、監管執法等各環節充分體現了這一立法宗旨,更是立足我國中小投資者眾多的現實情況,增設了‘投資者保護’專章,通過構建更加豐富的責任實現形式和權益救濟機制,就投資者民事賠償等問題做出諸多適應我國國情的重大探索與制度創新,突出了保護投資者在證券法中的重要地位。從某種程度上講,新《證券法》本質上就是一部投資者權益保護法。”閻慶民如是說。
閻慶民表示,今年以來,證監會把學習貫徹落實新《證券法》作為工作重點,在立法、司法機關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不斷強化依法治市,促進資本市場法治環境持續改善。
一是著力增強法治供給。把完善新證券法配套規則與加強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建設結合起來,分兩批打包廢止修改60件證券期貨規章制度,發布部門規章12個。隨著民法典出臺、刑法修正案(十一)完成一審,資本市場正在形成“行政處罰+民事賠償+刑事懲戒”的法治供給閉環,證券違法違規成本顯著提升。
二是對惡性違法違規行為保持“零容忍”打擊。上半年證監會共作出行政處罰決定30項,市場禁入決定8項。集中力量查處了康美藥業、獐子島、康得新等一批市場高度關注、影響惡劣的重大財務造假案件,不斷凈化市場生態。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實控人、董監高等“四個敬畏”的理念開始深入人心,上市公司質量有所提升。
三是投資者保護力度進一步加強。創業板、新三板改革平穩落地,以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為核心構建起發行承銷、交易、持續監管、退市和投資者保護等一整套制度安排。私募基金、債券違約、交易場所等風險化解取得積極進展。推動放寬各類中長期資金入市,市場交易更加活躍。扎實做好證券代表人訴訟制度落地各項準備。成立全國性證券期貨糾紛調解組織。資本市場投融資均衡的新生態正在形成。
助力打通經濟金融循環點
閻慶民表示,新冠疫情加劇了全球經濟金融不穩定,黨中央深刻把握世界大勢和發展規律,抗擊疫情取得了明顯成效,同時著眼我國經濟中長期發展,作出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戰略部署。
“資本市場作為居民資產配置、財富保值增值的重要場所,也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下一步,證監會將積極推動相關基礎制度改革,發揮資本市場樞紐作用助力打通經濟金融循環點,以貫徹落實新《證券法》為契機,進一步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強化民事賠償和刑事追責,加快形成‘制度健全、精準有效、內外協同’的投資者保護格局。”閻慶民表示,主要將從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是健全完善投資者保護制度機制,倡導和弘揚資本市場法治文化。抓好新證券法原則規定的細化落實,加快有關配套措施的制定、修改。推動投資者保護機構代表投資者提起證券民事賠償訴訟盡快落地。加快制定欺詐發行責令回購辦法。細化交易所、行業協會、投保機構等單位的自律規則及業務細則。研究建立投資者保護專項補償基金,為投資者提供更便捷的救濟機制。同時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提高市場參與者誠信守法意識,監管部門要依法決策、依法行政;市場經營主體要依法經營、依法治理;廣大投資者要知法用法,依法表達利益訴求、維護自身權益。
二是加強日常監管,構建資本市場良好發展生態。加快轉變監管職能、堅持市場化法治化的原則,努力提高監管的適應性。用足用好新《證券法》規定的執法手段和法律責任規定,圍繞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目標,從嚴查辦欺詐發行、財務造假等違法行為,加大對惡性操縱市場及內幕交易等嚴重違法違規行為打擊力度,將法律條文由“紙面上的法”轉變為“市場運行中的法”。進一步健全退市機制,促進上市公司優勝劣汰。在做好融資端改革的同時,在投資端推出更多務實舉措,推動各類長期資金入市,暢通境外主體直接投資渠道,為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引入更多源頭活水。
三是加快信息技術與投保工作融合,為投資者提供更有溫度的服務。逐步建立全國投資者數據庫,整合系統數據資源,及時把握投資者行為結構以及教育、維權、調解、訴訟等工作動態,準確了解投資者的實際情況和切實需求,準確發現制約投資者權益保護的主要矛盾和瓶頸問題,用定量的方法為投資者保護工作提供數據支持。推動完善在線咨詢、法律援助等工作,使投資者維權從“線下跑”到“網上辦”轉變。推廣小額速調,探索實踐無爭議事實記載、調解前置等機制,使投資者能夠得到快速賠償。
四是加強內外協同聯動,不斷完善資本市場法治環境。要構建一個投融資均衡發展、市場交易高效透明、各類投資者積極參與的市場生態,需要立法、司法、執法、媒體以及市場參與各方的有效配合和互動。各方職能雖各有不同,但功能是互補的,目標是一致的,只有加強統籌協調,才能充分調動并有效配置各方面資源,充分發揮制度優勢,使政策協同效應最大化。
“新《證券法》的修訂實施只是走完了‘科學立法’的第一步,其所孕育的新變化新機制尚需通過‘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面守法’予以落實。讓我們大家一起努力,聚焦廣大投資者的合理需求,在宏觀層面統籌協調,有力引領,在微觀層面多點突破,積極作為,為投資者帶來更多的獲得感,確保投資者權益保護工作取得實效。”閻慶民如是說。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