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朱寶琛
8月26日下午,深圳市六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四次會議表決通過《深圳經濟特區科技創新條例》等7項創新性重要法規。條例允許在深注冊的科技企業可實施“同股不同權”,在擴大企業融資渠道的同時保護其穩定發展。
對此,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此舉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企業到深圳注冊。同時,也會吸引更多的科技創新企業成為A股市場的上市資源儲備。
加速高科技企業融資步伐
“同股不同權”,即一家公司中擁有包含兩類或者多類代表不同投票權的普通股的股權結構,通常指外部投資者一股一票,而公司管理者一股多票的情況。這種特殊的股權架構,能夠幫助管理層把戰略決策權掌握在自己手中,不過度受資本影響,有利于公司穩定經營。
對于深圳允許在深注冊的科技公司可實施“同股不同權”,華興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師龐溟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一舉措有利于吸引全球創新人才和資源到深圳發展,有利于激勵創新科技公司和科技人員到深圳創業,有利于提高資本支持科技創新的積極性,有利于創業板注冊制改革和A股市場總體改革進程的進一步推進。
上海小郁資產總經理左劍明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同股不同權的制度優勢,目的就在于對創業者的保護,從而鼓勵“身懷絕技”的技術“大拿”加入創新創業潮流之中。而單獨給科技創新企業開小灶,目的就在于對前沿技術、先進科技給予政策,從而加速新舊動能轉換,讓新技術得到更多的資本支持。
“作為深圳地方性法規,帶有明顯試驗性質,一旦獲得成功經驗有望向更大范圍內推廣。”左劍明說。
聯儲證券溫州營業部總經理胡曉輝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深圳市政府這一舉措,將助力高科技企業釋放活力,加速高科技企業融資步伐,加快發展。同時,也可以讓資本分享高科技企業的成長紅利。
一位來自上海的券商投行人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深圳市出臺這一條例,允許在深圳注冊的科技企業可實施“同股不同權”,是支持科技企業上市的一個重要舉措。因為創業板注冊制會對一大批的科技企業產生吸引力。但是,有些優秀的企業受制于諸如同股不同權等條件的限制,無法在A股市場上市,導致上市資源的流失。
從A股市場來看,2019年科創板首先試點了股權架構改革,于9月27日推出了A股“同股不同權第一股”;創業板方面,《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為境內不存在表決權差異的企業設置了三套市值及財務標準,發行人應當至少符合其中之一。其中,第三條標準是預計市值不低于50億元,且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于3億元。但是,這套標準一年內暫不實施。也就是說,未盈利企業上市標準一年內暫不實施。
“可以預期的是,在制度紅利的刺激下,以后會有一些優秀的科技企業回歸A股市場。”上述券商投行人士表示。
左劍明稱,對于資本市場而言,培育一批新苗子立足長遠發展,將會帶來源源不斷的創新企業;龐溟亦認為,相信會有更多采用“同股不同權”等特殊股權結構的公司成為優質的上市資源儲備,在A股市場上市。
需要做好前期準備工作
在對深圳市推出的這一做法叫好的同時,接受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亦提出了一些建議。
“如果能夠實施的話,對深圳本地企業是很大的利好,會助推很多創新企業到深圳注冊。”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張海冰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能夠注冊“同股不同權”公司,和這樣的公司能上市,是兩個問題。對這一政策還要觀察研究。
胡曉輝表示,在具體執行過程中,要做好監督,同時要防止特別表決權的股東利用表決權損害中小投資者權益,也要防備特別投票權過于集中,企業產生對個別人的依賴過強,形成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格局。
左劍明認為,需要在制度建設中夯實基礎,不能被投機者鉆了空子,比如前些年有些科技園區在孵化過程中,個人通過注冊多家企業騙補貼,企業通過虛增研發費用騙經費,打著籌備上市旗號賣原始股等。
龐溟表示,允許同股不同權公司上市,關鍵是如何平衡證券市場競爭力和吸引力、上市公司基本面和內部管治以及投資者權益保護三者之間的關系。
龐溟認為,資本市場應進一步發揮積極作用,用包容性的制度設計破題,釋放改革紅利,解決科技創新型企業輕資產、高投入等屬性與我國目前仍以間接融資方式為主、證券市場資本支持仍有痛點堵點難點之間的矛盾。
中科創星董事總經理袁博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同股不同權有利于創業團隊在融資活動大量稀釋股本后,還能對公司保持很好地控制。但是,在實行的過程中,核心問題還是在企業后續發展過程中,創業團隊是否能盡職盡責嚴格監管,從而保障中小投資者的利益不受損害。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