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交所副總經理李鳴鐘8月22日在深圳出席“2020中國上市公司論壇”時表示,“從過往以及本次創業板改革的實踐來看,我們最大的感受就是,在培育孵化創新創業企業、促進高新技術和戰略新興企業做優做強、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等方面,資本市場當有所為,也大有可為。”
助力創新創業企業
做優做強
李鳴鐘表示,從注冊制申報企業看,中國經濟韌性強、動力足、潛力大。截至8月20日,深交所已受理365家企業的創業板首發上市申請。按證監會行業分類劃分,創業板申報企業廣泛分布于52個行業,其中189家新申報企業涉及40個行業。申報企業還涉及文化藝術、新聞出版、批發零售等新模式、新業態產業。
他表示,新申報企業中既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企業,也有傳統產業與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深度融合的行業領先企業,整體覆蓋面更廣、包容性更強,與科創板形成各有側重、相互補充的發展格局,總體符合“三創”“四新”板塊定位。
李鳴鐘介紹,創業板注冊制企業申報的積極性很高,各省市都申報了一大批優質擬上市企業。“我們深知,有企業,有市場,中國經濟才有未來。企業數量多、覆蓋廣、質量優,充分體現出中國經濟的活力、韌性與后勁,為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從深市上市公司結構看,資本市場支持創新創業作用明顯。截至目前,深市共有996家戰略新興企業,總市值14萬億元,占深市比重45%;1651家高新技術企業,總市值21萬億元,占深市比重67%。
李鳴鐘表示,在當前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的關鍵時期,資本市場作為直接融資的主渠道,有責任、有條件、有能力充分發揮樞紐作用,更好促進科技與資本深度融合,帶動金融和實體良性循環,為企業克服疫情影響、實現提質增效注入新動能。
從創業板市場建設看,深交所服務創新創業成效顯著。一是創業板已形成規模效應。截至8月21日,創業板共有上市公司833家,占A股上市公司總數的21%。二是創業板創新特征明顯。創業板公司年均研發強度超過5%,持續高于A股平均水平,9成以上公司擁有國際或國內領先技術,6成左右公司的產品、技術能夠實現進口替代,107家公司曾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125家公司擁有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項目。三是創業板公司成長性突出。2009年至2019年,創業板公司平均凈利潤年復合增長率達20.85%,超出同期其他板塊。
李鳴鐘表示,“創業板的發展已經成為中國經濟動能加快轉換、新經濟增長點加快形成的一個縮影。”
在他看來,經過近11年發展,創業板成為全球重要的支持創新創業的市場。通過創業板,境外市場看到中國創業的力量,創新的力量,看到中國經濟的巨大活力和潛力。“改革后的創業板,將以更加包容、開放的姿態,全力支持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發展,構建中國新經濟發展的‘加速器’,搭建產業迭代躍升的‘起跳板’,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增強創新發展動力。這也是我們辦事業、抓改革的努力方向。”
堅持“四明”抓好改革
李鳴鐘表示,站在新的起點上,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建制度、不干預、零容忍”九字方針,按照證監會“四個敬畏”“一個合力”工作要求,堅持“四明”工作思路,一心一意抓好改革落地,持續優化市場組織服務,充分發揮資本市場樞紐作用。
一是開明。堅持以市場為中心,堅持開門立規、廣聽民意,突出加強市場基礎制度建設這條主線,持續開展以上市規則為核心的自律監管規則優化完善工作,同時對創業板持續監管規則實施效果進行跟蹤評估,打造架構清晰、簡明高效的市場友好型規則體系,讓規則被市場接受認同,促進基礎制度體系更加完善,市場運行更加規范、更有活力。
二是透明。整理創業板受理和審核情況、發行上市政策動態、審核常見問題解答與典型案例,編發《創業板注冊制發行上市審核動態》,通過業務專區向保薦人發布,促進提升發行申報工作質效。全面清理“口袋政策”“隱形門檻”,推動監管工作制度化、規范化、流程化、電子化,大力推進透明交易所建設,積極營造資本市場新業態。
三是廉明。強化對權力運行的監督制約,將廉政風險防控建設與業務運行同研究、同推進、同落實,從審核理念、工作制度、流程控制、監督檢查等方面著手,建立起全方位、多層次的注冊制廉政風險防控體系,確保各項工作依法合規、廉潔高效。
四是嚴明。強化科學監管、分類監管,出臺《上市公司風險分類管理辦法》,修訂發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考核辦法》,對持續規范經營的優質上市公司在融資、并購等方面提供更多便利,對亂象頻出的問題公司和風險公司重點聚焦、嚴格監管,健全市場化法治化退市機制,體現“扶優罰劣”監管導向。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