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譚楚丹
創業板注冊制改革漸行漸近。
科創板注冊制審核工作已經帶來良好的示范效應,對于即將開展的創業板注冊制審核安排,券商投行對審核理念、審核尺度給予期待并給出建議,比如及時更新審核關注要點,公布經典案例,以明確市場預期。
有券商投行人士向證券時報記者透露,未來監管層將出臺審核關注要點,以提高審核透明度,提升審核效率。
過渡期時間緊壓力大
隨著創業板試點注冊制實施之日即將確定,證監會里的創業板在審企業將移交到深交所審核,注冊制審核工作箭在弦上。
5月下旬,深交所對處于不同審核階段的在審企業作出具體安排,比如對于已通過初審會但尚未通過發審會的,深交所將依據證監會的受理順序和審核成果接續審核,初審會意見已落實的,安排創業板上市委員會會議審議;初審會意見未落實的,落實后深交所安排審核會議和上市委會議審議。對于證監會已受理尚未出具反饋意見的,深交所自受理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發出首輪審核問詢。
上海一家券商相關負責人對此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過渡期較好地平衡在審企業和擬申報企業的利益訴求,過渡期整體安排適當。
“但由于創業板注冊制對IPO申報要求相較于此前證監會IPO申報要求差異較大,對發行人和中介機構來說,10個工作日的過渡期時間相對較緊。”上述相關負責人提到。
記者此前也從業內獲悉,如果按照注冊制要求修改申報材料,投行工作量并不小。
據了解,深交所對在審企業的受理順序,不作為深交所的審核順序。如在審企業未在前述10個工作日內提出申請的,視為新申報企業。
此外,有券商指出存量項目審核可能影響新申報企業審核節奏。前述上海券商相關負責人表示,創業板注冊制與科創板有不同之處,創業板試點注冊制涉及存量項目,優先讓在會企業進行申報,在會企業的集中申報是否會導致交易所審核的堰塞湖情況,是否影響新申報企業的審核效率,認為這一問題需要進一步觀察。
一名中介機構人士則談到,不排除交易所已提前熟悉在審企業的基本情況,以提高屆時的審核效率。
截至6月4日,證監會在審創業板IPO企業共有199家,其中有15家已經過會,這意味著超過180家IPO企業將移交到深交所審核。
市場期待進一步
明確審核尺度預期
在科創板試點注冊制滿一年后,券商投行對注冊制審核理念、審核節奏、關注問題等已有深刻體會,并對創業板注冊制審核提出建言和期待。
“審核公開化與市場化”是注冊制改革最大亮點。一家大型券商人士表示,創業板根據自身特定特點及科創板的成功經驗,進行了一些特定的安排。在創業板審核方面,深交所充分吸收科創板的成功審核經驗,擬出臺審核關注要點,提高審核透明度,明確市場預期,進而提高審核效率,充分體現了其“服務實體經濟,陽光審核”的理念。
據記者此前從業內了解到,監管層曾與保薦機構對創業板注冊制審核關注事項進行討論,包括操作方式及具體審核標準。
業內表達希望監管層能及時公開更新審核理念和要點。上述大型券商人士表示,“我希望深交所借鑒香港聯交所及國外資本市場的成功經驗,后續在創業板審核實踐中根據審核的成功經驗及發現的新問題及時更新審核關注要點,公布審核中存在的經典案例及背后的審核理念。”
一家小型券商人士則表示,為了進一步明確市場預期,建議在注冊環節中,監管層公開需要進一步問詢的事項。
另外,有券商表示與監管層的溝通渠道能否多元化。一家中型券商投行人士談到,目前科創板審核中保薦機構、發行人與審核員的溝通渠道非常有限,建議創業板在與發行人、保薦機構的溝通、指導方面給予更多的支持,以便能夠更充分地雙向溝通,讓優質企業有更多的機會把自己的亮點和問題充分展示和揭露出來,同時深交所可以給予適當的指導和引導,進一步提高審核效率。
該投行人士還表示,在審核期限問題上能否對特殊情況適當延長。據了解,創業板在征求意見稿中明確審核周期采用“3+3”,即審核不超過3個月,反饋回復也不超過3個月,與科創板一致。從科創板審核實踐效果來看,審核效率得到提高。
上述投行人士指出,審核期限限制過于嚴格,盡調和回復質量可能會打折扣。希望審核期限在原則上保持一致,但是留個特殊情況下可以適當延長的條款。
12:58 | 孚能科技2024年大幅減虧 動力電池... |
12:52 | 天智航2025年一季度業績同比增長10... |
12:51 | 錦江航運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 |
12:50 | 江順科技披露上市后首份一季度報 ... |
12:50 | 云頂新耀:伊曲莫德在香港獲批上市... |
12:49 | 現金分紅金額逐年增加 三七互娛一... |
12:48 | 白云機場2024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 |
12:48 | 皓元醫藥發布2024年度ESG報告 以創... |
12:24 | 中控技術:一季度工業AI戰略穩步推... |
12:22 | 全棧智能驅動增長 軟通動力第一季... |
12:21 | 每日互動應用場景入選國家數據局公... |
12:21 | 呈和科技2024年營收凈利實現同比雙...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