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穎
4月17日,A股市場震蕩上漲。上證指數漲1.42%報3385.61點,創出年內新高。值得關注的是,兩市成交額已連續第10個交易日突破萬億元。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后市將大概率維持結構性行情。
滬指創出年內新高
周一(4月17日),A股三大股指震蕩上行,全線飄紅。截至收盤,上證指數漲1.42%報3385.61點,創出年內新高;深證成指漲0.47%報11855.48點,創業板指漲0.26%報2434.44點,兩市合計成交11208.43億元,連續第10個交易日突破萬億元;北向資金凈買入19.18億元。總體上看,兩市個股漲多跌少。其中,漲停個股達38只,跌停個股達20只。
表:今日滬、深股通前十大成交活躍股交易情況:
制表:張穎
對于今日的市場走勢,巨澤投資董事長馬澄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上證指數一舉放量突破3342點前高壓力位,主要是由于券商、銀行、保險大金融的上漲推動和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兩桶油的強勢拉升以及中字頭全面上漲合力所致。短期上證指數依然面臨著去年7月份3424點的壓力,后市將大概率維持當前結構性行情的格局。
融智投資基金經理胡泊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當下市場呈現出較強的結構性特征,大小盤輪動現象比較明顯,考慮到當前市場的熱情在逐漸的修復,成交額溫和放大,同時注冊制的推出,對當下市場也形成了一定的利好,因此,對后市行情持謹慎樂觀態度。策略上,建議逢低配置優質的資產,同時,注意短期追高的風險。主要看好國企改革、數字經濟以及半導體等相關的板塊,可能會呈現一定的輪動特征。
明世伙伴基金總經理鄭曉秋預計,短期內上證指數為代表的大盤價值風格有望繼續走強,主要是國內方面,近期是一季度宏觀及公司業績的發布期,宏觀數據看,國內的經濟復蘇超預期逐步要被市場進行重新定價,本周將公布一季度GDP,大概率仍將超出主流預期,政策方面的支持力度可能進一步加強;而AI方向則短期面臨的調整壓力更大,不過分化和調整后依然有中期的交易價值;海外方面,近期通脹就業等數據比較符合市場預期,也支持聯儲放緩加息節奏,5月份是本輪最后一次加息時點的概率預期提升。
華輝創富投資總經理袁華明向記者說,當前市場條件向好,首先,基本面利好,具有前瞻性且超預期的社融數據和遠超預期的出口數據驗證了中國經濟的韌勁和競爭力,中國GDP增速超5%預期目標的機會大。其次,國內低通脹環境和消費提升需要決定了國內貨幣政策還有進一步寬松的條件和機會,寬松流動性客觀上對于資本市場估值提升有利。最后,全球通脹出現下行態勢,發達國家貨幣政策轉向有助于打開A股市場中長期向上空間。
業績回升主線漸成短線焦點
4月17日,在市場反彈中,熱點快速輪動。從申萬一級行業看,今日有23個行業實現上漲,石油石化和非銀金融等行業漲幅居前均超3%,分別為3.27%和3.10%,緊隨其后的是家用電器和煤炭等行業漲幅均超2%。另外,傳媒行業跌幅居首達3.88%。
談到市場熱點的變化,金百臨咨詢分析師秦洪向《證券日報》記者說,近期盤面的動向顯示出,當前A股市場的資金流向出現了較為明顯的變化。一是,體現在配置更趨均衡,前期熱錢云集的AI投資主線在震蕩回落中,沒有出現熱錢大規模地流出。二是,體現在資金脫“虛”向“實”,這里的“虛”并不代表AI投資主線沒有產業邏輯的支撐,更不代表AI投資主線是純題材炒作,而只是AI投資主線的業績兌現節奏可能會慢于市場預期而已。當前A股市場存量資金更青睞于一季度業績支撐的品種,無論是中國特色估值體系主線還是大金融股主線,均有著業績回升主線的支撐,也就有望吸引更多的資金加倉。
對于后市的投資策略,粵開證券分析認為,短期結構性機會依賴于相關業績的驗證,進入業績密集披露期行業景氣度指標的有效性提升,TMT等近期熱點板塊當前估值水平和交易擁擠度已處于歷史高位,短期內或有一定調整風險。在配置方面建議短期關注業績兌現情況,以及挖掘科技板塊的長期投資機會:一是,大消費行業有望延續高景氣。當前經濟持續恢復向好已得到驗證,居民消費信心也出現回暖,在擴內需政策持續推進下,疊加短期內節日效應和業績高景氣支撐,大消費板塊中建議關注農林牧漁、家用電器、影視旅游等。二是,科技板塊具備長期投資價值。當前全球人工智能技術加速推廣,美聯儲加息預期降溫,將迎來海外流動性拐點,疊加我國數字經濟的政策紅利,相關產業的長期投資價值凸現,但短期需注意TMT部分細分板塊的估值水平和交易擁擠度已經處于歷史高位,后續或將出現科技板塊內輪動與高低切換。
(編輯 才山丹)
02:04 | 模壓成型裝備行業景氣度回 升伊之... |
02:04 | 半導體設備行業持續回暖 多家上市... |
02:04 | 多肽業務貢獻業績增量 藥明康德一... |
02:04 | 圓通速遞去年營收超690億元 競爭優... |
02:04 | 上峰水泥“一主兩翼”戰略成效顯著... |
02:04 | 賽力斯擬赴港上市募資 凈額70%將用... |
02:04 | 從原糧種植到產業協同 “白酒+”重... |
02:04 | 深藍汽車CEO鄧承浩:堅持技術創新... |
02:04 | ?上汽通用總經理盧曉:堅定走電動... |
02:04 | 藍色光標CEO潘飛:AI驅動商業模式... |
02:04 | 券商研究所人才爭奪正酣 外引內培... |
02:04 | 年內28家信用卡分中心“退場”區域...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