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趙子強 任世碧
進入2023年,A股即將迎來2022年年報披露季。年報行情歷來都備受關注,更何況過去的2022年,是受到了多重因素交錯影響的一年,年報數據將更能凸顯上市公司的創新屬性,同時幫助厘清頗具韌性的行業及領域。
穩經濟政策效果凸顯
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2022年經濟工作提出了“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的要求。彼時會議提出,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持續改善民生,著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2022年,穩經濟政策不斷出臺。例如2022年1月10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堅持不搞“大水漫灌”,有針對性擴大最終消費和有效投資;2022年4月13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擴大重點領域消費。促進醫療健康、養老、托育等服務消費,支持社會力量補服務供給短板。鼓勵汽車、家電等大宗消費,各地不得新增汽車限購措施,已實施限購的逐步增加汽車增量指標。支持新能源汽車消費和充電樁建設;2022年5月2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促消費和有效投資。放寬汽車限購,階段性減征部分乘用車購置稅600億元。
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總裁助理邵宇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2022年,在面對嚴峻復雜的國內外形勢和多重超預期因素沖擊下,中國經濟頂住了壓力,據相關機構預測,中國2022年GDP增速將高于世界GDP增速水平。”
“擴內需促消費政策持續發力,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穩步提升,成為國民經濟穩定恢復的主要動力,2021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60%,通過刺激消費擴大內需有利于推動我國經濟轉型。”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對記者表示。
相關分析人士認為,在穩增長政策持續發力下,部分消費領域呈現出主題投資價值。例如促消費政策反復提及的新能源汽車、數字經濟等,符合“雙碳”目標和產業升級方向,2022年業績有望實現跨越式增長。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1月份至11月份,我國汽車產銷分別達到2462.8萬輛和2430.2萬輛,同比分別增長6.1%和3.3%。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625.3萬輛和606.7萬輛,同比均增長1倍,市場占有率達到25%。預計2023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900萬輛,同比將增長35%。
2023年1月6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束玨婷在例行發布會上表示,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疫情防控措施不斷優化調整,今年經濟運行有望總體回升,這為穩定增加汽車消費提供了有力支撐。綜合各種因素,預計2023年汽車消費市場有望總體保持增長勢頭。
國泰君安證券表示,新能源車消費需求潛力仍足,更多車企推動車型供給進一步豐富,預計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實現900萬輛,同比增長約30%,相關鋰電產業鏈有望受益。
多領域基本面持續改善
從經濟數據看,2022年前11個月多領域基本面持續改善。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1月份至11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123.96萬億元,同比增長6.7%,企業銷售總體保持穩定增長。其中,裝備制造業利潤繼續恢復,工業企業利潤行業結構持續改善。2022年1月份至11月份,裝備制造業利潤同比增長3.3%,增速較去年1月份至10月份加快0.1個百分點;2022年1月份至11月份,裝備制造業利潤占規上工業的比重為33.1%,較去年同期、去年上半年分別提高0.9和5.5個百分點。
去年1月份至11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8%。具體來看,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移動通信基站設備等綠色智能產品產量同比分別增長100.5%、44.1%、22.2%。
以光伏、儲能為例,同花順數據顯示,A股市場中,419家光伏行業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合計實現歸母凈利潤2492.98億元,比2021年同期增長19.33%;儲能行業304家上市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合計實現歸母凈利潤2054.63億元,同比增長22.70%。
政策層面,據國家能源局網站1月6日消息,國家能源局綜合司就《新型電力系統發展藍皮書(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意見稿提出,推動多領域清潔能源電能替代,充分挖掘用戶側消納新能源潛力。此外,意見稿還提出在建筑領域積極推廣建筑光伏一體化清潔替代。
再來看看行業基本面,近期硅料、硅片環節報價回落,產業鏈成本下降。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近日報價顯示,本周,國內單晶復投料成交均價為17.82萬元/噸;單晶致密料成交均價為17.62萬元/噸,整體價格較2021年高點下跌逾四成。隨著上游跌價帶來的產業鏈降本,多家機構認為光伏裝機需求將被激發。
對于光伏行業的前景,華鑫證券表示,隨著新增硅料產能投放與爬坡,硅料成本不會成為限制光伏裝機的因素,硅料與硅片價格同步下跌,會相繼刺激國內與海外裝機的需求,預計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存在進一步超預期的空間。
儲能方面,華寶證券認為,我國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正處于加速期,儲能市場需求空間廣闊。政策端,我國出臺多項具有實際利益推動作用的儲能相關政策,為我國儲能行業發展保駕護航;基本面上,上游原材料產能持續擴張,硅料和碳酸鋰價格均開始見頂回落,硅料價格有望進一步下跌,上游成本的壓縮有望促進下游需求的快速提升。預計2023年國內儲能需求同比增長146.3%至166.6%。
預喜股扎堆四行業
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1月6日收盤,A股市場共有115家上市公司發布年報業績預告。其中,有79家公司業績預喜(包括預增、略增、續盈、扭虧),占比近七成。其中,20家公司均預計2022年全年凈利潤同比增幅上限在100%及以上。
目前,艾比森公布的凈利潤增速暫時領跑,公司預計2022年全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8000萬元至23000萬元,同比增長501.16%至668.15%。
對于業績大幅預增的原因,艾比森1月5日公告稱,2020年至2022年公司累計投入研發費用約3.16億元,持續加大MicroLED、虛擬拍攝、LED顯示屏防火阻燃等核心技術研發投入,有力支撐報告期內公司產品在歐美及日本等高端市場競爭力全面提升,以及在XR虛擬制作、戶外裸眼3D顯示、MicroLED及COB等前沿技術上的持續領先。
此外,貴州茅臺2022年業績表現亮眼。貴州茅臺預計2022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達626億元,同比增長19.33%。
上述業績預喜的79家公司涉及18個申萬一級行業,其中電子、機械設備、醫藥生物、電力設備等四行業2022年業績預喜公司數量居前,分別達到15家、14家、9家、9家。
從產業鏈來看,受益行業的高景氣度,新能源領域上市公司業績表現搶眼,上述79家業績預喜公司中,新能源領域上市公司達到20家,占比25.32%。其中,天華超凈、高測股份、振華新材、寶馨科技、尚太科技、瑞可達、廣匯能源、長遠鋰科、雪天鹽業等9家公司均預計2022年全年凈利潤同比增幅上限在100%及以上,主營業務盈利能力增強是這些公司業績增長的主要原因。
14:24 | 白銀有色2024年實現扣非凈利潤2.5... |
14:20 | 淘寶閃購閃現外賣大戰 最大力度補... |
14:19 | 京東互聯網醫院守護民眾五一健康出... |
14:19 | 深高速2025年第一季度扣非凈利潤同... |
14:17 | 容百科技發布2025年一季報 多業務... |
14:15 | 首創環保第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增長9.... |
14:09 | 股權落定 先鋒基金開啟新旅程 |
14:05 | 招商銀行:董事會決議公告 |
14:05 | 恒順醋業:第九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14:05 | 金隅集團:第七屆監事會第四次會議... |
14:05 | 百龍創園:第三屆董事會第十五次會... |
14:05 | 空港股份:第八屆董事會第八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