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穎
12月8日,A股市場繼續震蕩整理,兩市成交額明顯萎縮,醫藥股繼續表現搶眼,10只醫藥股攜手漲停,資金暗流涌動。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目前,市場依然是結構性機會,A股有望呈現長期震蕩上行的走勢。
滬指3200點得而復失
長期將震蕩上行
12月8日,A股三大指數震蕩回落。截至收盤,上證指數微跌0.07%報3197.35點,3200點得而復失;深證成指跌0.25%報11389.79點,創業板指跌0.09%報2411.81點,兩市合計成交額8698億元,北向資金凈買入1.14億元。總體上看,A股個股跌多漲少,超3000只個股出現下跌,市場交投熱度繼續降低。
對于大盤的走勢,華炎私募基金經理方翀告訴記者,目前看,未來一年將著重于穩經濟,隨著房地產信貸端的松綁以及防疫政策的持續優化,經濟活動有進一步回歸常態的預期,貨幣政策上則仍將持續保持寬松,財政政策也將持續發力,經濟有望觸底回升,因此,將十分有利于資本市場的發展,股市或將迎來較好的交易性機會。從估值角度看,目前股市總市值約90萬億元,與GDP的比值尚不到80%,仍處于相對安全的范圍,當然,如今的市場隨著規模越來越大,已經不可能出現以前的普漲行情,更多的是結構性機會。
青島安值投資董事長兼投資總監于超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時表示,當下市場,影響A股的因素都朝著向好的方向發展,美聯儲加息臨近尾聲,防疫政策的優化,對未來的經濟恢復可能有較大的幫助,疊加今年的低基數,未來可能迎來弱復蘇的經濟形勢,同時,當下市場經歷了大幅下跌,估值普遍較低,下跌空間有限。短期市場會有所波動,但是不影響長期震蕩上行的格局。
“近日‘新十條’政策發布增強了資本市場的信心,盡管盤面上多次沖高回落,但未來經濟復蘇可期。復蘇為主線主要包括旅游、航空、餐飲等,復蘇后業績有望修復。食品飲料行業隨著消費恢復,近期也出現了久違的估值回歸。今年來壓制A股的多重利空因素出現轉折,同時,改善市場偏好,凸顯市場性價比。預計明年歐美加息邊際效應依舊維持遞減,A股企業盈利拐點漸現后的反彈增速會加劇。明年會由政策驅動轉向業績驅動,各板塊修復性反彈大概率會將呈結構性行情輪動表現,投資者可自下而上選業績確定性高的行業。”優美利投資總經理賀金龍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排排網旗下融智投資基金經理胡泊向記者分析說,隨著防疫政策的持續優化,市場對于未來經濟的復蘇有了較高的預期,帶動了以消費為代表的大盤藍籌股的反彈,修正了市場對于未來行情的預期。預計明年經濟數據大概率會出現比較好的增長,因此,經濟復蘇是市場目前主要的預期。但是,美聯儲加息的風險,可能仍然會對市場的資金產生一定的影響,海外加息的節奏也會影響到A股的流動性,因此,在沒有明顯新增資金的情況下,A股市場未來可能會呈現震蕩上行的態勢。
10只醫藥股攜手漲停
外資持續涌入A股
12月8日,市場震蕩整理,熱點繼續輪動。從申萬一級行業看,今日房地產行業漲幅居首達1.89%,緊隨其后的是銀行、商貿零售、社會服務等行業漲幅均超0.7%。農林牧漁、計算機等行業則跌幅居前。值得關注的是,今日在61只漲停股中,有10只漲停股屬于醫藥生物行業,其中的原因有,熊去氧膽酸概念再度活躍,受到資金的追捧。
表:醫藥生物行業中10只漲停股情況:
制表:張穎
對于醫藥行業的投資機會,方正證券最新研報表示,新冠防控進入新階段,可以關注家庭新冠防護藥械及流通相關資產。德邦證券則認為,2023年醫藥或迎戴維斯雙擊:一方面醫藥業績向好,國內就診和消費復蘇較為明確;另一方面,政策釋放積極信號,政策關注點正從醫保政策逐步轉向醫療政策。
談到市場資金的變化,金百臨咨詢分析師秦洪向《證券日報》記者說,目前,海外資金對中國經濟的前景以及中國資產的投資預期大大改善。這對A股市場來說,有著兩方面的積極意義。一是帶來直接的邊際增量買盤。雖然周四,北上資金為代表的外資只是微微凈流入,但僅僅在11月,凈流入就逾600億元,而且,在12月,仍然保持著凈流入態勢。所以,隨著經濟復蘇的預期漸趨強烈,北上資金有望持續凈流入,為A股帶來持續的邊際增量買盤。二是示范效應。從以往走勢來看,只要北上資金持續凈流入,對應著的A股往往會出現強勢,這說明雖然各路資金有著不同的投資偏好,比如北上資金更偏向于白馬股、行業龍頭股,本土機構資金更傾向于賽道股、成長股,但他們的偏好都是建立在對后續走勢看好的基礎之上進行選擇的。也就是說,只有看好后續走勢,才會加倉,才會在加倉過程中出現不一樣的投資偏好。故此,后續A股有望繼續前行。在操作中,建議市場參與者仍宜高倉位運行,同時,跟隨邊際增量資金的投資偏好適量調倉。
對于具體的操作策略,方翀建議,未來旅游、餐飲、公共交通等為代表的服務業將迎來實質性的止跌復蘇預期。穩經濟方向,則是以新老基建(水利建設、5G等)為代表的以政府投資主導的行業,包括國家正全面推進數字化進程下的信創行業;制造業則可以關注近期剛剛獲批生產許可證的大飛機項目的相關產業鏈上的企業。總體而言,未來隨著政策的多措并舉,經濟回暖是可以預期的,因此不必過于悲觀。
與此同時,銀河證券表示,穩增長政策刺激利好的房地產產業鏈,包括房地產、輕工、家電、建材等或有季度級別機會。同時,疫情政策優化疊加臨近年底帶動消費,食品飲料、家電、免稅等領域或有結構性機會。此外,政策重點支持的信創、新能源、光伏、芯片等科技和中國優勢制造行業可逢低戰略性配置。
(編輯 孫倩)
02:04 | 模壓成型裝備行業景氣度回 升伊之... |
02:04 | 半導體設備行業持續回暖 多家上市... |
02:04 | 多肽業務貢獻業績增量 藥明康德一... |
02:04 | 圓通速遞去年營收超690億元 競爭優... |
02:04 | 上峰水泥“一主兩翼”戰略成效顯著... |
02:04 | 賽力斯擬赴港上市募資 凈額70%將用... |
02:04 | 從原糧種植到產業協同 “白酒+”重... |
02:04 | 深藍汽車CEO鄧承浩:堅持技術創新... |
02:04 | ?上汽通用總經理盧曉:堅定走電動... |
02:04 | 藍色光標CEO潘飛:AI驅動商業模式... |
02:04 | 券商研究所人才爭奪正酣 外引內培... |
02:04 | 年內28家信用卡分中心“退場”區域...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