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由于A股的長期弱勢以及與GDP數據并不緊密相關,許多人包括筆者都覺得,股市是經濟晴雨表應該適用于海外市場,然而我們看到在全球經濟都不景氣的情況下,全球資本市場卻顯得有些樂觀。譬如,美國在面臨疫情、政黨競爭、企業經營困難、GDP數據負增長等一系列理論上不利于股市的情況下,11月16日,道瓊斯指數又創下歷史新高,達到29950.44。
A股在今年二季度出現一波上漲行情,可從下半年開始又現回調。在新冠疫情防控取得顯著成效、GDP重回正增長等諸多利好情況下,A股一如既往缺少持續向上的“精神”。
換句話說,除了今年年初因恐慌導致的A股大跌,經濟形勢的改善并沒有成為股市的利好,資本市場的重心依然圍繞著概念炒作,某些退市股在整理期間所出現的“最后的瘋狂”,證明市場資金中還有不少“非理性資金”。同樣,不少上市公司的中報、三季報業績亮眼,但缺少炒作噱頭,股價也沒有出現太大變化。
資金入市意愿不強?
人民幣存款增加的數據,或許能表明居民對中高風險的投資意愿降低。央行2020年前三季度的金融統計數據報告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住戶存款增加9.95萬億元,此前三年分別是2019年增加8.53萬億元,2018年增加5.64萬億元,和2017年增加4.48萬億元。可見,今年前三季度近10萬億元的新增存款,能一定程度反映人們持幣落袋為安、避免資金在中高風險投資中損失的心理。形成對比的是,2013年到2015年的前三季度數據,分別是4.99萬億元、3.68萬億元和3.97萬億元。
因此,上述數據給人的印象是,股市不好時都存錢,股市好時有部分本計劃成為增量存款的資金,成為了股市增量資金。近年來資金進入資本市場意愿不強,在不斷發行新股、市場“缺水”的情況下,A股也是無力上漲。
從《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來看,我國未來五年的綜合實力將在高質量發展的推動下持續增強,各項領域都會涌入優秀的人才,以及通過創新驅動發展塑造新的優勢。理論上,這意味著實施科技創新、勇于突破的企業,未來大有可期,“業績+概念”雙驅動的上市公司股價更有可能突飛猛進。但實際上,部分傳統企業不需要創新也會得到資本的持續青睞,例如貴州茅臺。
牛股肯定是會有的,只是數量不會多。A股相對海外強勢的資本市場而言,整體底子較薄,雖然近年來作了許多調整和改進,我們也不能指望股市可以立即一飛沖天、笑傲全球,還需要耐心一步一步成熟起來。
結構性牛市能來?
從2021年可能有的機會來看,我國長期推動的5G產業值得投資者關注,國內和國際的普及過程都將惠及相關上市公司。華為芯片被禁的問題,已經給國內相關企業敲響警鐘,即便未來重歸于好,我國加快研制新一代芯片的步伐也不會停下,這也是值得關注的機會。此外,與常規醫療產品、醫療器械相關的公司也值得關注。
中央不斷強調“房住不炒”,釋放繼續穩定房地產市場、防止投機者炒作的決心。這意味著房地產投機的路將進一步收窄,但房企依然會很賺錢。同時也看到我國高層對小額貸款金融環境整治的決心,隨著一系列借貸平臺因政策要求離場,非銀金融受到的限制預計會越來越多,這也會給正規的、遵循價值投資的產業一些機會。
若是從技術周期來看,A股歷史上最大的牛市于2007年10月到達頂點,隨后的一波大牛市是于2015年6月到達頂點,兩者相距7年8個月。前一波牛市是2001年6月達到頂點,兩者相距6年4個月的時間。如果下波大牛市也是以此間隔,平均正是7年為一個周期單位,所以推測下波牛市的頂點大概會出現在2021年末到2023年初之間。再考慮到牛市的起點會出現在頂點的一兩年前,因此預計下波牛市的起點最早會出現在2021年。
在筆者看來,如果A股結構性牛市真的能來,那么垃圾股也會被非理性拉高,或許2021年是該好好研究低位布局了,前提是一定要避開那些可能退市的坑。
12:11 | 趣睡科技2025年首季業績迎來“開門... |
12:11 | 鼎龍股份2024年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 |
12:11 | 九州通2024年營業收入1518.10億元 ... |
12:10 | 領克900正式上市 引領家庭旗艦大六... |
12:09 | 康芝藥業2024年經營情況保持平穩 |
12:08 | 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14.4% 盈... |
12:06 | 信維通信2024年實現營收87.44億元 ... |
12:05 | 錨定絲杠磨床賽道 高測股份積極開... |
11:57 | 半導體設備行業景氣度回升 先鋒精... |
11:53 | 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 |
11:50 | 高附加值產品銷售占比提升 格力博... |
11:49 | 潤澤科技一季度凈利潤4.3億元 擬5...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