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于今年以來各大資產已經大幅反彈,近期全球機構普遍降低了風險敞口。在這一過程中,外資持股比例不斷上升的中國市場也受到拖累,整個10月北向資金累計凈流入量幾乎是0。
不過,在11月2日,北上資金意外凈流入近30億元,這是否代表著盤整進入尾聲?
全球降低風險敞口,北向缺乏新增量
整個10月,北向資金累計凈流入僅0.23億元,上周合計凈流出83.38億元。在經歷了10月國慶后的反彈,幾乎此后都在流出。
10月15日至10月30日,僅有兩個交易日出現北向資金凈流入,且幅度非常之小,即28日、29日分別凈流入1.86億元和17.86億元,而15日到27日之間的幾個交易日,北上資金分別凈流出3.33億元、5.03億元、32.43億元、11.13億元、69.22億元、27.48億元、46.37億元。10月的最后一個交易日(10月30日)再次大幅流出56.73億元。
近兩個月,北向資金的變動成了A股市場的領先指標,因此備受關注。目前外資成為了A股市場的第二大機構群體,話語權不斷提升,市值占比僅次于國內的公募基金。近期“閃崩”的白馬股持倉中,多數也有外資的身影。流通市值口徑下,二季度外資持股流通市值為2.46萬億元,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重為4.73%(前值1.89萬億元,占4.14%)。
之所以北上資金持續流出,這不僅與外部風險加劇有關,同時也因為外資持有的股票也普遍都估值偏高,加劇機構獲利了結的意愿。根據第一財經記者梳理,就MSCI行業分類來看,2020年以來,外資青睞的消費、醫藥板塊和科技板塊一騎絕塵,醫療保健和可選消費板塊累計漲幅分別達到37.8%和38.0%。由于今年疫情導致各板塊業績普遍下滑,因此股價上漲的業績歸因為估值的擴張。其中可選消費和必選消費板塊龍頭的整體估值均位于2015年以來80%以上的分位點,分別達到58.7倍和37.9倍。
例如,進入三季度業績披露節點,安琪酵母、小米集團、中國中免、芒果超媒等外資重倉標的頻頻出現較為明顯下跌,甚至出現突發跌停。這些跌幅較大的股票具有四個共同特點:今年業績受益于疫情、年內表現好、估值處于歷史高位、部分業績不及預期。
此外,根據通聯數據,九陽股份在過去30日的持倉比例下降0.11%,排位居前,涪陵榨菜也被大幅減持。10月27日,九陽股份跌停。公司三季度報告顯示,1-9月實現營收70.83億元,同比增長13.2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44億元,同比增長4.23%。業績不算差,但預期過高是閃崩主因。
此外,國際指數調整進入空窗期,這也導致北上資金缺乏實質性增量,而陷入存量博弈。被動型資金對A股的增配往往在國際指數MSCI、富時羅素等提升權重之時完成,歷次擴容一般會帶來被動資金平均100億左右。
大選前轉為凈流入,資金配置或開啟
11月2日,北上資金凈流入30.8億元。盡管比不上鼎盛時期動輒百億的流入量,在大選前夜出現30億的量級,對市場情緒無疑是一種提振。
那么這究竟是北上資金的另一次投機,還是資金已開始了提前配置?
對此,外資機構的看法仍存在分歧。目前較為謹慎的一派交易員對記者表示,隨著上周三季報披露完畢、五中全會也閉幕,市場不確定性減少將有利于風險偏好的回暖提升,加之A股估值已經基本回調到位,因此北上資金可能提前行動,但并不排除這是另一次短期的投機,因為根本性的問題尚未解決,例如疫情導致的封鎖措施,尤其是如果大選出現爭議的情況,那么不確定性可能持續至明年1月。
對此,瑞銀全球研究部中國策略主管劉鳴鏑對記者表示,歐美新一輪的新冠疫情暴發使全球經濟復蘇預期蒙上陰影,若更多國家被迫實施部分旅行限制措施或封城,該“風險規避”的趨勢有可能進一步加深。“目前看來,我們仍預計2021年初中國股市有望結束盤整。”
在她看來,市場流動性放緩表明近期風險偏好減弱。國內公募基金發行出現環比下降,7月、8月、9月和10月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的發行規模分別為3260億元、2400億元、2180億元和1460億元。此外,A股市場換手率和融資余額也有所下降,部分高規格IPO也占用了部分市場容量。
不過,樂觀的一派則認為,配置窗口期即將開啟。敦和資產管理投資經理李夢杰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美國未來加大財政刺激是大勢所趨。對于未來的基本面和政策面,疫苗仍將是決定未來疫情走向的關鍵。近期盡管多國新增病例再度攀升,但死亡數量占比仍維持低位,其中主要是受新增病例年齡結構變化的影響。“因此,無論從病毒影響的程度還是經濟的前瞻指標來看,我們有理由保持一定的樂觀態度。鑒于實際利率預計不會大幅攀升,而通脹則將回升,再通脹資產組合或將逐漸優于寬松防御資產組合,未來行業風格向更偏周期性的行業轉移。”
渣打方面認為,無論大選結果如何都傾向于認為中長期美元會走跌,判斷的依據是美國預算赤字可能持續惡化,貿易赤字也不太可能在近期好轉。2011年1月至今,標普500指數已跑贏MSCI新興市場指數98%,即每年跑贏9.8%,在此期間廣義美元也走強了20%(3月美元巔峰時期為30%),后續美元轉弱將會導致資金大幅流入新興市場。
外資關注三大領域,新能源獲大幅增持
可以確定的是,A股基本告別了光靠估值擴張的時期,成長性將是未來的關鍵。外資機構目前普遍關注幾大領域的機會,新能源等“綠色復蘇”的概念尤其成為全球關注的主題。
野村東方國際方面對記者表示,短期A股市場的區間震蕩可能將延續,在此過程中優質個股或受資金面壓力影響下遭錯殺,出現中長期的買入機會,建議加大對以下領域的關注——基本面復蘇較快的可選消費如家電、輕工、傳媒和汽車等;低估值且股價已大部分計入悲觀預期,資產質量逐漸好轉的銀行、保險和地產龍頭;受益十四五規劃,具備全球技術和產生優勢的科技行業如新能源車、半導體和消費電子等行業龍頭。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北向資金對于新能源的熱情升溫。例如,10月30日,陽光電源的陸股通當日持倉比例從前一日的2.14%大增至2.85%,當升科技從2.97%攀升至3.44%。
特斯拉的本地化生產是主要推動力之一。瑞信證券汽車行業分析師王斌對記者稱,特斯拉目標將產業鏈本土化比例從2019年的30%提至2020年年底80%,中國供應商將獲得更多機會,而機會主要來自于三方面:第一就是現有供應商將獲得更多的產值增加,例如過去一個玻璃供應商只為特斯拉供給了車門玻璃,以后可以供給天窗玻璃、前/后擋風玻璃等,這樣同一輛車的單車價值會增加;此外,過去沒有進入特斯拉產業鏈的公司如今擁有了機會,例如特斯拉早年唯一的電池供應商就是韓國LG,如今寧德時代也開始入局;同時,基于國內供應商和特斯拉的關系,它們也有望獲得更多國內外車企的訂單,包括奔馳、寶馬、奧迪等。
近期,IMF等國際機構近期多次提及,未來如何實現綠色復蘇將成為全球的關注點。中國日前也決定,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德銀預計,至2030年,中國的可再生能源將實現一系列發展,例如中國可再生能源市場規模將大幅擴大,太陽能發電量或將增長10倍以上,而風力發電量也將實現3至4倍的增長,中國超過四分之一的電力供給將由太陽能和風能提供。同時,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占有率也有望快速增長。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