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上半年行情完美收官,來盤點一下吧!看下哪些行業和個股最牛。
創業板指漲幅全球第一
A股以大漲完美的結束了上半年的交易,期間除上證指數因設計歷史遺留問題,包袱過于沉重,導致指數失真微跌2.15%外;深市各主要股指上半年均大幅上漲,深證成指漲14.97%,自2016年1月以來首次收在12000點上方;中小板指漲20.85%,2017年11月以來首次收在8000點以上;創業板指更是在去年大漲43.79%的基礎上,再度飆升35.6%,如從去年年初低點開始計算,已累計上漲逾1倍,指數也是自2016年1月以來首次收在2400點上方。
上半年受疫情影響,全球主要證券市場絕大部分均出現不小跌幅,道瓊斯指數跌10.31%,創2008年以來最大年度跌幅,標普500指數跌5.5%;歐洲市場英國富時100指數跌17.82%、法國CAC40指數跌17.31%,均為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大跌幅,德國DAX指數跌幅較小也跌去了7.55%;亞洲市場日經225指數跌5.78%、韓國綜合指數跌4.07%、恒生指數跌13.38%。
創業板指上半年跑贏全球主要股市
世界主要市場中,僅有納斯達克上漲10.05%,勉強跟能跟上A股上漲的步伐,但與定位相同的中國創業板指數漲幅比起來也黯然失色。
各路資金瘋狂加倉A股
A股的牛市得益于中國經濟率先從疫情中恢復過來,這致使各路資金瘋狂加倉A股。北上資金上半年累計凈買人A股1182億元,并且呈加速流入的趨勢,一季度凈賣出179億元,二季度則大幅凈買入1361億元。北上資金參與A股交易的熱情也空前高漲,自2月首次成交突破萬元以來,后續月份成交額就再也沒有低于萬億元,上半年累計成交82423億元,接近2019年全年97572億元的成交。
北上資金總累計凈買入額自年初突破萬億元以來,不斷刷新歷史紀錄,6月底再次突破11000億元大關,截至6月30日總累計凈買入達11116億元。分市場看,北上資金明顯偏愛深市成長股,上半年滬股通凈買入388億元,深股通凈買入794億元,深股通凈買入比滬股通凈買入多逾1倍。深股通上半年成交47375億元,幾乎去年全年47658億元成交持平。
兩融余額上半年增加了1310億元,截至6月29日兩融余額累計達11502億元。隨著行情的持續走強,融資客的交易也越來越頻繁,上半年兩融余額占A股流通市值的2.25%,但成交額卻占整個A股成交額的9.88%,上半年合計成交了86916億元,占去年全年成交11.64萬億元的約75%。
醫藥生物、電子、農林牧漁、計算機上半年最受融資客青睞,融資凈買入超百億元,分別為236億元、222億元、108億元、106億元。非銀金融、采掘、公用事業等6個行業被融資客減持。牧原股份、兆易創新、新希望是上半能融資凈買入最多的3只個股,分別獲得71.33億元、20.43億元、18.63億元。中國平安、中信證券、貴州茅臺則被大幅減持,分別凈賣出30.68億元、19.52億元、15.35億元。
受強勁行情的帶動,上半年權益類基金整體獲得了15.87%的收益率,這刺激了上半年新基金發行大爆發,而資金的涌入又反過來推動行情的上漲。Wind數據統計顯示,今年以來新成立基金數量達652只,發行規模突破1萬億元大關,權益基金占到近70%的份額。如下半年趨勢不變,2020年有望超越2015年,刷新新基金發行規模歷史紀錄。
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上半年醫藥健康主題類基金業績表現優異,今年以來全市場收益前20名的基金產品幾乎全部被醫療主題基金包攬。
醫藥生物行業上半年漲得最好
分板塊來看,醫藥生物、休閑服務、電子、食品飲料、計算機行業上半年市場表現搶眼,漲幅位居申萬一級行業前五名,均超20%。
市場行情的火熱離不開業績的支撐。從已披露半年報業績預告來看,醫藥生物、電子、食品飲料等行業上半年業績預喜率居前,業績向上的確定性相對較高。
其中,以抗疫物資、病毒檢測為為代表的醫藥生物行業,受益于需求端的增長,業績領漲,成為疫情下最大的受益板塊,業績與市場表現均不俗。該板塊上半年漲幅達40.28%,位居申萬一級行業之首。
與之相反的是,采掘、金融、交通運輸、鋼鐵等行業跌幅居前,均超10%,業績與股價都受到壓制。
英科醫療半年股價漲6.7倍成最牛股
隨著A股上半年行情收官,牛熊榜單也隨之揭曉。據e公司記者統計,在今年上半年共有112家公司股價翻倍,英科醫療、未名醫藥、奧翔藥業與振德醫療四只醫藥股領漲(剔除今年上市的次新股,不含科創板上市該公司)。
其中英科醫療獨占鰲頭,上半年來股價大幅上漲671.73%。在股價翻倍個股中,醫藥股“獨領風騷”,占到翻倍股比重超三成。相比之下,天茂退、龍力退等退市股則扎堆熊股榜。
科創板方面,剔除今年上市次新股,醫藥股碩世生物為上半年漲幅王,年初至今累計上漲383.5%。
對于上半年業績表現,碩世生物表示,因一季度新冠檢測試劑銷量突增,導致2020年一季度凈利潤已經大幅超過2019年1-6月水平,因此公司預測2020年1-6月的累計凈利潤較上年同期將有較大增長幅度。與此同時,新冠病毒也可能導致非新冠類產品的銷售受限,但受限程度目前公司難以預計,因此,公司難以預測2020年1-6月凈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具體的增長幅度。
不難看出,漲幅前15名中以醫藥股居多,漲幅后15名中,來自機械設備行業的公司相對較多。
10:30 | 掌趣科技發布2024年年報:加快SLG... |
10:28 | 新智認知:新興業務快速成長 經營... |
10:28 | 開盤僅3分鐘申科股份直掛漲停板 或... |
10:28 | 眾信旅游去年實現營業收入64.55億... |
10:25 | 武漢控股攜手高校舉辦第二屆青年雙... |
10:22 | 惠云鈦業持續提升核心競爭力 布局... |
10:21 | 聯想“一體多端”戰略加速落地 |
10:18 | 良品鋪子2024年營收71.59億元 經營... |
10:15 | 滬市公司并購重組釋放活力 產業協... |
10:04 | 以AI提效賦能 紅蜻蜓加速智能制造... |
10:01 | 分眾傳媒2024年穩健增長彰顯韌性 ... |
10:00 | 安迪蘇2025年第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