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步步緊逼及中國政策加持等多方合力下,國內半導體行業自主可控趨勢已定,近來更呈現各路資金加速入場、投資火熱之跡象。
天眼查向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獨家提供的信息顯示,2020年1月1日至5月26日,我國共新增20021家經營范圍含“芯片、集成電路、MCU(微控制單元)”的企業,5月以來則新增3922家。另外,僅5月至今,國內共有248家前述三類半導體相關企業新增注冊資本。
半導體變身
資本“美顏神器”
5月29日,*ST晨鑫一字漲停,報收1.30元/股,至此,其股價已連續五日一字漲停,而這背后催化劑,則是5月22日晚公司一則擬以約2.3億元收購實控人旗下芯片資產(上?;坌鲁?1%股權)的公告。5月22日,*ST晨鑫股價一度跌至1元/股。
*ST晨鑫基本面與收購資產上?;坌鲁接闆r并不起眼,2018年和2019年*ST晨鑫合計虧損16.35億元,2020年一季度公司營收和凈利潤均同比大降逾八成;截至一季度末,公司貨幣資金余額僅為52.6萬元。標的資產上?;坌鲁揭蔡幱谶B續虧損狀態,2020年一季度收入為0.65萬元,虧損431萬元;2019年收入為48萬元,虧損2382萬元。
點睛之處在于,*ST晨鑫表示,目前上海慧新辰研發的國內首顆LCOS芯片已于2019年研制成功,該芯片量產有望打破美國和日本公司在微顯示芯片(光閥芯片)領域壟斷,填補國內相關領域空白。
如此,一則收購芯片資產公告,成為了*ST晨鑫近日的救命稻草,暫時減輕了公司面值退市風險。
資本市場上,半導體概念引發的“美顏效應”并非孤例。5月22日,英唐智控在互動易平臺回復投資者問答時表示,按照協議約定,公司擬收購的日本半導體企業先鋒微技術的股權交割時間預計不晚于2020年7月1日。消息一出,當日公司股價沖高漲停,截至收盤仍漲5.8%,隨后的兩個交易日,5月25日、5月26日,公司股價分別大漲8.02%、9.96%,22日至28日的五個交易日內,英唐智控股價已整體上漲31.06%。
值得一提的是,英唐智控收購的半導體資產基本面并不太好,且存在政府審查不通過的風險。
先鋒微技術成立于2003年,其前身可追溯至母公司先鋒集團于1977年成立的半導體實驗室,主要產品集中在光電集成電路、LCD驅動、傳感器及車載IC,合計約占總收入的96%。2019年4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先鋒微技術未經審計凈利潤為-731.16萬元,較前期出現下滑。目前,英唐智控已完成股權收購協議簽訂,正在接受日本政府相關部門審查。
相關案例不在少數,太龍照明近日也經歷了宣布擬收購半導體資產之后股價漲停的情形。
游資追捧
“大佬”加速入場
半導體對資本市場的美顏效應,一定程度上折射出行業的火熱程度。
從部分個股二級市場交易情況看,游資接力追捧居多。如5月26日英唐智控,盤后數據顯示當日買入和賣出前五均同步進行了“T+0”操作,即當日買入的同時也賣出了股份,包括深股通專用賬戶、華泰證券成都南一環路第二證券營業部、廣發證券(01776)江門天長路營業部、中泰證券濟南經十路營業部等,其中廣發證券江門天長路營業部當日以買入1574萬元、賣出1302萬元位列買二、賣三位置,中泰證券濟南經十路營業部以買入867萬元、賣出850萬元位列買三、賣四位置。
不過,游資接力追捧僅為半導體行業火熱表象之一,近來,行業更吸引了紅杉、松禾、中金資本、國投創新等投資機構的加速入場。
比亞迪5月27日公告,旗下比亞迪半導體以增資擴股的方式,引入了紅杉中國基金、中國資本、國投創新、HimalayaCapital等多家國內外投資機構合計19億元的戰略投資,投后估值近百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比亞迪半導體此次融資,前后僅用了42天。另外,從投資陣容和結構看,紅杉資本以5億元投資額度獲得了5.32%的投后持股比例,在領投機構中占比最大;中金資本取得4.25%股比,國投創新取得3.2%股比,其他投資者HimalayaCapital、瀚爾清芽、中航凱晟、鑫迪芯投資等中也不乏深圳市地方引導基金以及中航系,顯示此次融資項目較為搶手,行業融資處于賣方市場。
就在比亞迪引入戰投前幾日,松禾資本也對半導體行業出手了。
太龍照明日前公告,公司擬定增募資4.2億元用于收購半導體資產“博思達資產組”,主要為博思達科技(香港)有限公司和芯星電子(香港)有限公司100%股權,基礎作價7.5億元,其中松禾資本旗下基金2.4億元參與定增。博思達主要業務為無線通訊及消費電子領域相關的半導體分銷,其中以手機的射頻前端芯片為主,小米、OPPO、聞泰科技等為其主要客戶,2019年小米對其貢獻的銷售收入占比達62%。
再往前一周,美國宣布對華為芯片限制升級后,5月15日,中芯國際(00981)也獲得了國家集成電路基金及上海集成電路基金總計160億元注資。
值得注意的是,前述游資、資本“大佬”的加速入場,也僅為半導體行業投資火熱的一個側面。天眼查向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獨家提供的信息顯示,2020年1月1日至5月26日,我國共新增20021家經營范圍含“芯片、集成電路、MCU(微控制單元)”的企業,5月以來則新增3922家。另外,新增注冊資本方面,5月至今,國內便有248家前述三類半導體企業新增注冊資本,其中增資額在千萬級的不在少數。
上市公司
紛紛跨界謀轉型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粗略統計發現,目前已有不少上市公司跨界涉足半導體,如太龍照明、天通股份、木林森、中潛股份、正業科技、TCL科技、深康佳A、雅克科技、快克股份等,其中多數擬借半導體實現企業轉型,部分公司則擬形成新的利潤增長點。
“希望通過并購博思達,進入半導體分銷領域,并依托博思達專業技術團隊,逐漸切入半導體應用方案設計,深化在半導體等高科技領域的產業布局,實現公司向科技型企業轉型的戰略目標。”天龍照明相關負責人表示。
有券商分析人士向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半導體行業自主可控是國家意志的體現,無論后續如何演繹,中國和美國在科技領域的競爭會持續升溫,半導體國產化是科技發展的必然道路。在國家政策的持續加碼下,半導體材料國產化進程將會加速。
另有權威研究機構指出,中國半導體銷售額占世界市場1/3,是最大的份額,相當于美國、歐盟和日本的總和,這主要是因為中國是全球制造業中心,擁有最大的電腦和手機產量以及最大的芯片消費量。隨著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和5G、物聯網、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推廣,半導體需求持續增長,預計2020年中國半導體市場需求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市場需求規模有望達到1985億元。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