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股調整環境下,市場資金正越來越多向頭部優質公司集中。從市值分布的角度來看,數據顯示,2015年8月25日,市值低于30億元的個股只有295只,占當時市場總數的10%。到了昨日,市值低于30億元的公司已達到874只(含少量新上市公司),占比為市場總數的24.7%。
分析人士表示,在去偽存真、價值投資導向下,A股市值結構“馬太效應”將成為常態。這樣的背景下,市場正在從一個典型的新興市場股市向成熟市場轉型,未來所有的投資方法和策略也將向成熟化市場看齊。
“馬太效應”顯現
近期市場波動幅度變大,加劇了市場在諸多方面的分化。體現在個股成交金額、股價、成交集中度升高等方面。
首先,個股成交金額方面。數據顯示,截至昨日收盤,*ST毅達的成交金額最少,僅為2.25萬元;而中國平安成交金額最大,達到65.71億元。進一步看,截至收盤,兩市共有90只個股昨日成交金額不足500萬元,其中*ST毅達、*ST凱迪、*ST康達、*金亞、江蘇新能、圣運環保、恒康醫療的成交金額均不足100萬元;另一方面,除去中國平安、美的集團、貴州茅臺、格力電器、欣銳科技等的成交金額超20億元;包括上述個股在內的27只個股成交金額在10億元以上;784只個股成交金額在1億元以上。
其次,低價股增多,截至昨日收盤,按前復權計算在可交易個股中,兩市共30只個股股價不足2元。其中,烯碳退和*ST海潤的股價更是不足1.1元,分別為0.82元和0.87元。
而在A股調整環境下,不難發現,市場資金正越來越多向頭部優質公司集中。交易結構上“二八分化”效應愈發凸顯。分析人士認為,市場成交集中度升高,既是受到短期避險情緒的影響,也是長期以來A股市場走向成熟的表現。長遠來看,A股交易結構越來越趨向市場化、規范化和國際化,在去偽存真、價值投資導向下,A股交易結構“馬太效應”將成為常態。
市值分化加劇
近年來中國資本市場開放不斷迎來里程碑式的事件,從今年6月1日A股被納入MSCI指數體系,到央行宣布取消QFII/RQFII資金流出限制,總市值達12萬億元的中國股票資產正在加速融入全球市場。開放也將促進繼續改革的進程,伴隨著這些變化,包括股市在內的中國資本市場將越來越機構化、成熟化、國際化。
業內人士表示,此前買小票在A股收益率很高。一方面基于新興市場的高速增長,許多小公司都在發展壯大,從幾十億市值的公司逐漸變成幾百億,甚至上千億市值的公司。A股歷史上許多大牛股,包括茅臺、格力電器、伊利股份、海康威視等都是從小市值公司長大的。另一個則是著名的“殼價值”。2008年A股市值最小的公司在2億元,到了2016年底變成了20多億元。數據顯示,2015年8月25日,市值低于30億元的個股只有295只,占當時市場總數的10%。
整個2017年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市值在2000億元以上的公司是表現最好的,漲幅超過40%;相反市值在50億元以下的公司是表現最差的,跌幅超過25%。許多人把這個看做一種短暫的風格,認為小盤股風格很快會回來的。然而事實卻并非如此。2018年以來,尤其是在近期的持續回調中,小市值股票繼續一跌再跌。和三年前相比,雖然市場同樣回到了3000點以下的水平,但市值結構卻出現了天壤之別。
據工商銀行投資銀行部研究中心的統計,本次回調前,截至5月23日,A股30億元市值以下上市公司有540家,占比為15.4%。而截至昨日,市值低于30億元的公司已有874只(含少量新上市公司),占比為市場總數的24.7%。進一步來看,不難發現,當前小市值公司中的大部分其實是從原來50億元到100億元市值區間跌下來的。而小市值股票持續大跌背后最大的原因來自發行制度的變革,以及A股逐步開始出現退市公司。從市值分布的角度而言,A股市場正在從一個典型的新興市場股市向成熟市場轉型。當績差小盤股劇增,A股或將出現另一種生態。首先,A股將表現出交易量結構差距拉大;第二,殼價值迅速回落,未來所有的投資方法和策略都將向成熟化市場看齊。
成長板塊仍是首選
“當前A股成交金額‘二八分化’日趨嚴重是由經濟、金融、行業等多方面原因綜合決定的。”國泰君安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師李少君表示,宏觀經濟穩中向好,但也存在多方面風險因素,投資者更趨謹慎。同時,在金融去杠桿大背景下,資本市場持續承壓,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帶來了行業集中度提升,在證券市場上就體現為頭部公司成為投資者關注跟蹤的焦點。
行業集中度提升也被認為是重要原因。李少君表示,從產業生命周期視角來看,對于傳統周期性行業而言,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繼續推進,龍頭企業競爭優勢有望進一步固化,這種交易集中的狀態在這類行業中預計會維持甚至進一步加強;而對處于成長階段的新興行業而言,新的需求、技術、業態的出現,將會改變行業企業的競爭優勢,現階段的交易集中領域將會向著強勢出現的“后起之秀”擴散或轉移。
中金公司強調,以三重標準篩選包括A股在內的全球近6000家可投公司,在篩選出的106家公司中,有68%公司來自中國,表明中國市場為全球投資者提供了較好的成長類公司投資機遇。
針對后市,中金公司認為,7月中小創個股將迎來中報業績預告,績優成長股將有所表現。考慮到后市仍有不確定性事件繼續發酵,前期強勢股繼續補跌,以及短線反彈過快導致的獲利拋壓和套牢止損等潛在風險,不排除指數繼續震蕩反復的可能;但績優成長的性價比已較高,投資者可考慮分批建倉。
中信證券也認為,反彈更多是建立在悲觀情緒短期內被充分釋放的基礎之上,同時疊加政策信號上的催化,是有一定持續性的。視具體的政策密度和力度,持續事件在1-2個月之間。主線方面,在這輪超跌反彈當中,一些機構持倉較輕、前期調整充分但是市場空間足夠大的成長板塊更適合作為進攻品種,建議關注工業自動化、SaaS、網絡安全和北斗導航,同時一些前期調整充分且預期已經非常低的板塊也有機會,建議關注消費電子。
12:58 | 孚能科技2024年大幅減虧 動力電池... |
12:52 | 天智航2025年一季度業績同比增長10... |
12:51 | 錦江航運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 |
12:50 | 江順科技披露上市后首份一季度報 ... |
12:50 | 云頂新耀:伊曲莫德在香港獲批上市... |
12:49 | 現金分紅金額逐年增加 三七互娛一... |
12:48 | 白云機場2024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 |
12:48 | 皓元醫藥發布2024年度ESG報告 以創... |
12:24 | 中控技術:一季度工業AI戰略穩步推... |
12:22 | 全棧智能驅動增長 軟通動力第一季... |
12:21 | 每日互動應用場景入選國家數據局公... |
12:21 | 呈和科技2024年營收凈利實現同比雙...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