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過一段時間的上漲后,醫藥板塊出現回調,但作為2022年四季度基金重點加倉的對象,醫藥板塊目前仍然被多家機構和多位基金經理看好。機構人士認為,醫藥板塊估值、機構配置、交易擁擠度位于低位,是值得中長期關注的方向。其中的創新藥、中藥等細分領域值得重點關注。
基金加倉重點方向
2022年四季度以來,醫藥板塊開啟反彈之路。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2月9日,去年10月以來申萬醫藥生物指數上漲17.21%。盡管近期醫藥板塊再次出現回調,但不少投資人士仍然認為,今年醫藥板塊有比較好的投資機會。
事實上,去年四季度以來,不少基金經理已經開始增加醫藥股的配置。天相投顧數據顯示,全部可比基金在2022年四季度末持有衛生和社會工作行業的市值為593.87億元,占凈值比例為1.12%,較前一季度末上升0.29個百分點。
醫藥板塊也成為不少基金經理布局的重要方向。從倉位來看,中歐基金葛蘭管理的中歐醫療健康混合股票倉位從2022年三季度末的85.93%上升至2022年四季度末的91.89%,倉位提升5.96個百分點。
從持股情況看,知名基金經理謝治宇管理的兩只產品中,普洛藥業新進興全合潤前十大重倉股,海吉亞醫療新進興全合宜前十大重倉股。
知名基金經理周蔚文管理的中歐新趨勢混合(LOF)2022年四季度末新進通策醫療為前十大重倉股。他在季報中表示,當季組合配置內相對收益較為明顯的板塊為疫后復蘇和醫藥生物板塊。
繼2022年三季度大幅加倉醫藥板塊后,知名基金經理何帥管理的交銀施羅德持續成長主題混合在2022年四季度整體倉位下降的情況下,仍新進一只醫藥股愛博醫療為前十大重倉股。除此之外,該基金的持倉中,藥明康德、泰格醫藥分列第一、第二大重倉股,還有愛美客、長春高新、邁瑞醫療、愛爾眼科等醫藥或醫美股。
多家機構看好
多家機構近期發布的投資觀點中,普遍提到了醫藥板塊的投資機會。富國基金表示,近期可以重點關注四條投資主線,其中一條就是估值、機構配置、交易擁擠度位于低位的醫藥板塊。
創金合信基金首席經濟學家魏鳳春表示,市場將等待一系列數據驗證經濟復蘇,近期市場風格將偏向成長。行業配置主導的依然是政策因子,長期主線在安全、自主可控領域。雖然短期市場風險偏好出現了一定回調,但國產替代邏輯與周期底部的需求回暖共同驅動的核心邏輯不變,TMT和醫藥板塊可趁調整時逢低關注。
世誠投資陳家琳表示,泛醫藥板塊在前期出現了比較明顯的反彈,但整體交易熱度比較溫和,包括機構持倉比例還在過去幾年的相對低位,并沒有到過熱的程度。“現在看到行業政策發生了一些積極的變化。毫無疑問,這些變化一定會體現在上市公司的估值和股價上面,所以2023年很看好泛醫藥板塊帶來的機會,很有可能泛醫藥板塊會接棒消費成為2023年的投資明星。”他說。
廣發中證全指醫藥衛生ETF的基金經理霍華明指出,長期來看,醫藥板塊值得投資者保持關注。在老齡化時代,醫藥板塊的長期投資邏輯更為扎實。另外,經過疫情的沖擊,人們更為注重身體健康,醫藥醫療的支出比例也會更高,這些都會對醫藥企業的基本面改善起到積極作用。
部分細分領域值得關注
在具體的投資機會上,霍華明認為,近期醫藥板塊整體表現不算突出,但醫藥板塊中的創新藥細分賽道持續受到資金關注。一方面,相關對創新藥以及創新醫療器械的政策更加友好,市場對醫藥板塊的負面情緒得以緩解;另一方面,國內的創新藥企開啟新的產業上行周期,創新藥出海的邏輯進一步增強。
中信證券指出,2022四季度以來,南北向資金共同加倉醫藥生物板塊,其中以醫療設備、研發外包、藥品及醫療服務領域最為明顯。南北向資金的加倉凸顯醫藥板塊當下三大投資核心邏輯:醫療新基建、創新產業鏈及后疫情醫藥消費復蘇。醫藥板塊已逐漸走出疫情帶來的擾動與波折,當下正站在新周期的起點,未來將圍繞三大核心邏輯持續增長。
鵬華基金金笑非表示,看好創新藥、中藥和消費醫療三大細分領域。首先,創新藥是當前被嚴重低估的制造業板塊。產業周期方面,在需求端,醫保對真正有實質性創新的產品是明確支持的,摘下了政策壓制的帽子;在供給端,產業生命周期從量變進入質變,可能隨時出現爆款產品。所以,中國的創新藥已經迭代,進化成有批量全球競爭力的產品,產業生命周期已經來臨。其次,中藥作為醫保內的新“利益”品種,估值有望提升,并迎來基金的再配置時間窗口。另外,消費醫療領域是醫藥大行業走牛后,全市場基金“投資醫藥的慣性”所在。從資本市場周期角度來看,消費醫療的白馬股可能是全市場基金提升醫藥板塊倉位的“快捷鍵”。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