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首份銀行年報2月2日發布之后,投資者們似乎嗅到了某種確定的氣息。
2月3日,平安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寧波銀行、杭州銀行收盤創下新高,郵儲銀行則在盤中創下新高。
2月2日下午,在平安銀行投資者和分析師交流大會上,申萬宏源銀行業首席分析師馬鯤鵬在提問時點評,平安銀行去年業績非常好,對于2月1日股價的下跌,“這不正確、很反常,也不會太持續。”果不其然,2月3日,平安銀行股價創下新高。
分析師和投資者們如此看好銀行,是什么原因?前一段時間,巴菲特門徒李錄大手筆買入郵儲銀行,釋放出什么信號?過去一段時間,還有哪些人在買入銀行?
2021年銀行資產質量將大幅好轉?
2月2日舉行的平安銀行年報業績說明會,受到了全市場的關注。作為A股首份銀行年報,被市場視作觀察銀行業2020年經營情況的一面鏡子。
年報顯示,2020年,平安銀行實現凈利潤289億元,同比增長2.6%。但該行計提的信用及其他資產減值損失達到704.18億元,同比增加108.91億元。其中計提非信貸資產減值損失272.7億元,同比增加210.31億元。
在2月2日的業績說明會上,媒體、分析師和投資者關注最多的,就是平安銀行為何要如此大額地計提減值損失。
平安銀行管理層表示,2020年平安銀行的業績不錯,趁此加大了信用及其他資產減值損失計提和不良資產核銷處置力度,不良資產出現兩個“空前”:
一是整體核銷規模空前,是平安銀行成立以來核銷最多的一年;
二是非信貸不良資產的核銷力度空前,將表外理財提前回表,并對不良資產進行核銷,這是為資管新規提前做準備。
馬鯤鵬在會上評價,平安銀行年報最大的亮點:一是擴大不良資產計提力度,提前把表外(不良資產)整干凈了;一是私行財富成績亮眼,規模破萬億,增長強勁。
平安銀行行長胡躍飛2月2日在與券商中國記者的交流中表示,平安銀行去年抓住機會處置了歷史包袱,特別是非標理財在資管新規實施的前一年回表,并進行足額撥備、基本核銷,方便今后輕裝上陣,相信黑天鵝事件也不會在發生在平安了。他表示,過去四年堅持的零售轉型、科技引領在去年看到了成果,這是投資者認可平安銀行的重要原因。
有投資者表示,如果平安銀行去年不是如此大規模的核銷不良資產,要么利潤會非常突出,要么撥備覆蓋會升得很高。而這個現象,極可能在其他銀行身上也會有所表現。這意味著,2021年,很多銀行會在拋棄歷史包袱后輕裝上陣,資產質量大幅好轉。目前,平安銀行的不良率已經是歷史最低。
2021年,隨著疫情消退,經濟形勢向好,是很多分析師看多銀行股的重要原因。多家券商發布的2021年銀行業策略報告指出,隨著宏觀經濟的逐步復蘇,上市銀行基本面將持續修復。
中信證券表示,2021年,銀行業信用風險緩釋長周期將逐漸步入尾期,再加上外部宏觀變量向好、內部盈利狀況改善兩重因素,銀行估值中樞有望趨勢性提升。同時,內生需求的改善也推高了經濟景氣度,預計讓利政策逐步轉向服務實體,行業經營壓力下降。
天風證券研究報告表示,2020年首份銀行年報“吹響銀行股總攻號”。中金公司、海通國際和光大證券等對平安銀行的研報中,都提到資產質量顯著改善將給該公司帶來增長潛力。
誰在買入銀行股?
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2月3日,銀行板塊凈流入12.85億,平安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寧波銀行等多家銀行在盤中創下歷史新高。銀行ETF(512800)上漲1.55%,盤中成交價觸及1.252元,創上市以來新高,場內成交額放大至7.8億元。
從公募基金、北向資金近期的動向來看,銀行是這些主力資金共同的加倉方向。2月3日數據顯示,平安銀行、招商銀行成為北上資金成交前十大活躍個股。
今年1月,公募基金謝治宇大幅加倉興業銀行,成為新進的興全合潤前十大重倉股。去年二季度,華林證券自營賬戶大筆增持無錫銀行,進入無錫銀行前五大流通股股東。而華林證券董事長林立是干銀行出身,在接受證券時報專訪時透露對銀行業務非常了解。
搶籌銀行股的,還有知名私募投資人林園。1月份上市交易的鵬華中證銀行指數型基金(LOF)公告書顯示,林園旗下的林園投資133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持有份額2345萬份,占1.71%。
多家銀行獲巴菲特門徒調研
去年底以來,巴菲特的接班人李錄陸續大手筆買入郵儲銀行,讓不少人關注到銀行股的機會。其實,李錄旗下的喜馬拉雅資本對多家銀行進行過調研,包括平安銀行和無錫銀行。
2020年,喜馬拉雅資本兩次調研平安銀行,一次是10月24日,一次是11月9日。調研中,喜馬拉雅資本就平安銀行的戰略方向、經營策略、疫情影響、未來可持續的程度、零售轉型升級計劃、甚至信用卡策略、新一貸定位等問題進行了詢問。
不過,調研完平安銀行后,李錄買入了郵儲銀行。在買入郵儲銀行后,喜馬拉雅資本并沒有停止對銀行股的關注。今年的1月27日,喜馬拉雅資本又調研了無錫銀行。
去年底以來,寧波銀行、杭州銀行等一批地方商業銀行走勢強勁,引起不少投資者關注。有保險機構的投資負責人就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優質的城商行有可能成為未來的核心資產。
10:04 | 以AI提效賦能 紅蜻蜓加速智能制造... |
10:01 | 分眾傳媒2024年穩健增長彰顯韌性 ... |
10:00 | 安迪蘇2025年第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 |
09:58 | 引導會計師事務所重視審計質量 中... |
09:57 | 光啟技術產能釋放周期開啟 一季度... |
09:56 | 洪通燃氣第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大增95... |
09:55 | 天融信推進智算云業務 一體機有望... |
09:55 | 稀土行業景氣度回升 多家公司一季... |
09:46 | 萬里揚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9.15%... |
09:46 | 矽電股份2024年業績保持穩健 擬每1... |
09:45 | 寶馨科技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3.36億... |
09:44 | ?恒逸石化擬注銷約6370.38萬股回...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