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1月富達國際成為首家在境內備案私募管理人的外資機構以來,外資私募一直備受關注。近日,中國證券報記者從持有人處獲得部分外資私募的業績記錄。數據顯示,這些私募在A股戰績尚可,但與投資者曾經幻想的外資神話相去甚遠。業內人士稱,外資掘金A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業績難言“神話”
持有人向中國證券報記者提供了管理規模全球靠前的資管巨頭在內地備案的第一只私募基金的業績記錄。持有人提供的業績記錄始于2018年9月6日,最新業績時間為2019年6月21日,期間累計收益在15%-20%之間,年化收益跑贏滬深300指數1.72個百分點。區間最大回撤為-10.59%,滬深300為-13.49%。衡量風險收益比的夏普比率,這只基金為1.37,滬深300為0.99。值得注意的是,該基金與滬深300的相關系數達0.73。一位業內人士表示,與滬深300相關系數如此之高,貝萊德或許采取了類似“指數增強”的做法。
如果與公募指數增強基金相比,該只基金優勢則并不明顯。在可比的78只公募滬深300指數增強基金(A、C份額分開統計)中,興全滬深300指數增強A跑贏該只基金,招商滬深300指數增強A、C小幅跑贏該只基金。考慮到私募基金的費用一般較公募基金更高,貝萊德這只產品為投資者創造的費后收益或不敵上述公募基金。
上述機構投資負責人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該只基金采取人工智能選股的方式進行投資。其團隊每天用“機器”來讀信息,讀得很快而且比較客觀。他們通過QFII投資A股,一開始用的是比較傳統的模型,對散戶不是很熟悉,但在一個散戶主導的市場,這是會帶來問題的。后來他們發現散戶的情緒和想法變化與機構投資者非常不一樣,就開始更多地運用社交媒體來研究市場的投資情緒。不過,基于大數據的人工智能模型往往數據點越多,模型有效性越高。業內人士表示,由于這些資管機構的業績記錄時間尚短,目前尚難以下定論。
與此同時,首批進入中國的一家資管巨頭在國內發行的第一只產品為一只股票型基金,記者從另一位持有人處也獲悉了該只基金的運行情況。中國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該基金成立于2017年11月。持有人提供的數據顯示,運行期間該基金年化收益在5%至10%之間,大幅跑贏滬深300的-1.39%。區間最大回撤為-12.81%,滬深300為-22.86%。與私募基金比較,2018年股票型私募全年表現不佳,百億股票型私募收益在-5%至-30%之間。2019年前5個月,股票型私募規模以上(管理規模超過50億)股票策略產品收益最高為26.75%。與私募整體表現比較,這只產品業績不錯,不過或與投資者預期仍有距離,例如該持有人就認為業績“不算太好”。
業內人士分析,上述兩只產品表現不錯,不過與國內投資者幻想的“外資神話”相去甚遠。隨著越來越多的外資進軍A股,在內地發行私募產品,國內投資者對外資會越來越熟悉,相應地,外資也將越來越接地氣,“神話”色彩會越來越弱。
加速布局中國
近期,霸菱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野村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完成在中國基金業協會的登記工作,成為第20和第21家進軍中國市場的外商獨資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WFOEPFM)。至此,上半年完成備案的外資私募已有5家。而知名量化巨頭TwoSigma以及資管巨頭道富集團旗下的外商獨資公司卓思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也在籌備備案成為在內地運營的私募基金管理人。
在已登記的外資私募中,16家已有中國私募基金備案,產品總數達到38只,管理規模約52億元。
今年以來,外資私募產品發行速度不減,已推出13只產品,施羅德投資前不久就同時備案了3只產品。
另外,上半年有3家外資私募獲得投顧資格,路博邁投資、富敦投資和貝萊德投資在完成登記備案后,在中國的業務范圍更為廣闊,可以為券商資管、期貨、基金子公司以及銀行理財子公司提供投資顧問服務。7月3日,安本標準投資管理也獲得投顧資格,成為第四家可提供顧問服務的外資機構。
業內人士稱,前述機構的A股投資經驗或顯示,在A股掘金也并不容易,外資神話能否維系仍需市場檢驗。
21:06 | 東寶生物:5月9日將舉行2024年度網... |
21:06 | 萬興科技:關于取得金融機構股票回... |
21:06 | 新城控股:5月26日將召開2024年年... |
21:06 | 神馬電力:第五屆董事會第二十五次... |
21:06 | 嘉元科技:關于不向下修正“嘉元轉... |
21:06 | 聲迅股份:第五屆董事會第十四次會... |
21:06 | 海特生物:第九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06 | 神馬電力:第五屆監事會第二十次會... |
21:06 | 哈焊華通:第四屆董事會第十八次會... |
21:06 | 奧來德:5月22日將召開2024年年度... |
21:06 | 神思電子:關于收到政府補助的公告 |
21:06 | 九典制藥:累計回購公司股份500000...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