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敏
見習記者 梁傲男
農為邦本,本固邦寧。在鄉村振興戰略下,與農業產業鏈密切相關的食品飲料行業引發市場關注。白酒產業與特色農產品的融合發展,正成為一條充滿潛力的創新之路。“白酒+”通過打造“白酒+特色農產品+產業融合”的全產業鏈,不僅拓寬了特色農產品的銷售渠道,提升了其市場價值,還確保了白酒產業能夠持續獲得高質量的原料供應。更為重要的是,這種模式還促進了產業協同和鄉村振興。
結合藥食同源的大健康理念,“白酒+”有望形成標準化的產業矩陣,構建更為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使農戶能夠更多地分享到產業鏈增值帶來的收益,從而實現“一瓶酒興一方經濟”的良性循環,譜寫新時代鄉村振興的壯麗篇章。
原料端注重標準化升級
從一粒高粱開始,白酒行業撬動萬億元級關聯經濟生態,其憑借“高毛利、長鏈條、強地域綁定”的特征,在促進稅收、擴大就業、推動鄉村振興及文化輸出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白酒行業分析師、武漢京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肖竹青表示,“白酒行業已從粗放式發展階段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酒企緊跟行業趨勢,利用科技創新、數智化釀造,以及‘白酒+’的邊界拓展等策略,實現產業鏈價值的重塑。”
傳統農產品價值鏈通常止步于初級加工或簡單銷售環節,附加值獲取能力有限。而“白酒+”通過將農產品嵌入白酒釀造這一高附加值環節,實現了價值鏈的縱向延伸與橫向拓展。
育秧中心內,秧苗集中培育,生機勃勃;田間地頭,旋耕機來回穿梭,繁忙有序……走進四川省宜賓市南溪區釀酒專用糧現代農業園區,處處洋溢著春耕備耕的熱鬧氛圍。園區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截至2024年底,宜賓市已建成釀酒專用糧定制、訂單、溯源三類基地,總面積達66.77萬畝,惠及近二十萬戶種植戶。
傳統農產品生產往往缺乏統一標準,質量參差不齊,難以滿足高端白酒釀造的需求。“白酒+”通過產學研合作、人才培養、示范基地建設、技術集成推廣、全產業鏈協同等方式,推動釀酒專用糧品種選育和種植規范制定,實現原料品質的顯著提升。
例如,四川省遂寧市成立“四川酒糧產業技術研究院”和“酒糧科技小院”,篩選酒糧品種和肥料配方各11個,推廣面積達4萬畝以上;制定遂寧市釀酒專用糧種植標準和企業收購標準,強化釀酒專用糧的品質和標準化建設;酒糧基地基本實現耕、種、管、收、儲全程機械化管理。
白酒原料端的變革正引發更深層次的產業重構。貴州茅臺酒廠(集團)紅纓子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有關人士表示,仁懷紅纓子高粱的制種面積已接近2萬畝,收集792份高粱種質資源,育成新品系13個,近三年的科研經費投入累計超1200萬元。
《證券日報》記者調研發現,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和企業認識到原料品質對于白酒產業發展的重要性,紛紛加大對釀酒專用糧種植基地的建設和投入。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創新,種植技術和管理模式也在不斷更新和完善。
中國酒文化品牌研究院智庫專家蔡學飛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這種從“產量導向”到“品質導向”的轉變,不僅支撐起高端白酒的品質升級,更帶動當地有機農業等多元產業發展。
帶動產業鏈協同發展
在鄉村振興戰略下,“白酒+”展現出強大的產業帶動效應。一方面,酒企通過建設高標準原料基地,推動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另一方面,依托白酒品牌的影響力和渠道優勢,特色農產品獲得更廣闊的市場空間和更高的消費認知度。
中國酒業協會數據顯示,頭部酒企平均每1億元營收可帶動上游農業產值增長2200萬元。通過科技賦能、文旅融合、循環經濟、訂單農業等方式,白酒的高附加值正延伸至農業全鏈條,實現“一瓶酒帶富一方土”。
截至4月28日,國內高粱最新均價約3.14元/公斤。經過品種改良和標準化種植,宜賓五糧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五糧液”)收購的宜賓糯紅高粱價格為6.8元/公斤;仁懷及周邊茅臺酒用紅纓子高粱的收購價為11.2元/公斤。
山東省個體私營企業協會酒業分會秘書長歐陽千里表示,在訂單農業方面,酒企與農戶簽訂長期合同,收購價普遍比市場價高,以“穩定收購+溢價”的方式,讓農民“種得放心”。
有仁懷當地種植戶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11.2元/公斤的價格對應的是茅臺集團有機高粱基地內訂單種植的高粱,未來高粱收購價或繼續上漲。種植紅纓子高粱已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
在產業鏈協同發展層面,五糧液開發了智慧農業溯源管理系統,實現了種植過程的全程可視化管控,提高種植效率和酒糧品質。重慶瓶子星球酒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小白酒業”)為農戶提供可畝產翻番的“金皮糯1號”高粱種子,并研發適應丘陵地形的特型播種機以提升原料基地產能。
安徽古井貢酒股份有限公司實施的酒糟有機肥項目,覆蓋亳州地區5萬畝生態農田;勁牌有限公司通過酒糟飼料合作養殖場的模式,聯合當地農戶構建“釀酒—飼料—生態養殖”產業鏈,合作養殖戶年均增收達8000元。這些案例展示出,通過產業鏈延伸與循環經濟模式,白酒產業不僅能實現副產物高效利用,更可帶動區域農業產業鏈發展。
近年來,“白酒+”不斷深入,通過土地流轉、技術輸出和品牌賦能,探索出“企業+農戶”的協作模式,以技術革新打破生產瓶頸、以利益共享激活鄉村資源,推動農產品逐漸進入品牌化、產業化、規模化發展時代。
在技術革新方面,五糧液通過覆蓋噴灌設施、無人機飛防、衛星遙感測繪等現代農業技術,從地塊分布、作物長勢、農事活動、氣象監測、遙感分析五大維度對種植基地實行溯源管理,推動從田間到車間的標準化生產轉型。
在利益共享方面,江小白創始人、重慶瓶子星球酒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陶石泉對記者表示,村民將土地流轉給農場,可獲得土地租金及勞務雙重收益。例如,江津永興鎮黃莊村村民以土地入股村集體合作社獲得保底收益,再在某酒企高粱基地務工,實現穩定增收,村集體與酒企制定高粱基地績效管理考核辦法,每年產量和績效達到要求,酒企就給予村集體5萬元的分紅。
“優秀的企業正走進田間地頭,提供技術和資金支持,堅守長期主義,讓利于民。”四川省酒類流通協會執行會長鐵犁表示。
在肖竹青看來,“白酒+”不是簡單的產業疊加,而是通過產業生態重構,形成以農業為基礎、白酒為龍頭、科技為支撐的新型產業體系,讓農田“長出”品牌化、高附加值的“金種子”,為農業現代化提供可復制、可持續的發展路徑。
“白酒+”的想象空間仍在持續拓展,“一瓶酒帶富一方土,一杯酒釀出大產業”的愿景正逐步成為現實。這一模式不僅為白酒企業開辟了新的增長空間,更通過價值鏈重構助力鄉村振興,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價值的雙贏。
02:04 | 模壓成型裝備行業景氣度回 升伊之... |
02:04 | 半導體設備行業持續回暖 多家上市... |
02:04 | 多肽業務貢獻業績增量 藥明康德一... |
02:04 | 圓通速遞去年營收超690億元 競爭優... |
02:04 | 上峰水泥“一主兩翼”戰略成效顯著... |
02:04 | 賽力斯擬赴港上市募資 凈額70%將用... |
02:04 | 從原糧種植到產業協同 “白酒+”重... |
02:04 | 深藍汽車CEO鄧承浩:堅持技術創新... |
02:04 | ?上汽通用總經理盧曉:堅定走電動... |
02:04 | 藍色光標CEO潘飛:AI驅動商業模式... |
02:04 | 券商研究所人才爭奪正酣 外引內培... |
02:04 | 年內28家信用卡分中心“退場”區域...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