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謝嵐 見習記者梁傲男)美食美酒是世界共通的語言。華潤啤酒正在通過站位高端國際商務活動,向國內外賓客提供旗下高品質產品的同時,以醴交友,以酒為媒,傳播中國的酒文化,展現中國酒的風采。
據新華社報道,10月25日,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與贊比亞駐華使館在京共同舉辦慶祝中國與贊比亞建交60周年暨贊比亞獨立60周年招待會。華潤啤酒方面表示,旗下的“啤+白”高端品牌“醴”與“摘要”,成為贊比亞駐華大使館招待指定用酒。
“醴+摘要”受追捧
美酒被譽為感情的載體,不管是家庭小聚還是大型的國事宴請,都少不了美酒。
醴是華潤啤酒于2021年推出的一款超高端啤酒。醴的問世不僅旨在打造中國啤酒行業的“酒王”,也讓啤酒在中國土地上找到了“根”,打破了消費者對啤酒是西方“舶來品”的認知。
“中國的啤酒以前很少講啤酒的傳承文化,華潤啤酒有責任、有使命來發揚并傳承中國啤酒文化,而醴就是華潤啤酒傳承中國釀酒文化創新推出的超高端產品。”華潤啤酒董事會主席侯孝海曾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事實上,華潤啤酒已經完成了“啤+白”的布局。但如何成為真正的“世界一流酒企”,品牌力的持續打造是一個長期的課題。
在醴文化大使、觀復博物館創辦人馬未都看來,“醴”和“醲醴”帶有強烈的社交屬性,它的出現是時代所趨。無論是“舉杯邀明月”的自斟自飲,還是兩人在書房、客廳對飲,或是三五好友共飲,“醴”和“醲醴”都能滿足多元化的社交需求,為生活增加更多色彩。“醴”和“醲醴”的誕生為國內“社交型飲酒”場景帶來更多可能性,對中華酒文化奉獻了獨特的價值與貢獻。
此次醴出現在中贊建交60周年招待晚宴上,是華潤啤酒品牌力打造的又一次釋放。
除了醴,華潤啤酒旗下醬香型白酒代表——金沙酒業的高端產品“摘要”,同樣出現在招待會現場,也為中國白酒拓展海外市場增強了信心。
傳遞中國酒文化
“白酒出海面臨一個較大的難題是,國外消費者對白酒品類的認知、品嘗、場景(中餐),以及中國白酒的歷史文化,還未形成廣泛的認同和理解。”侯孝海對于中國白酒短期內出海面臨的困難有著清晰研判,但對于中國白酒出海的戰略方向表示認同。
事實上,要想讓更多的外國友人愛上中國的酒,首先是讓他們了解中國的酒。此次華潤啤酒旗下的醴與摘要出現在“中贊建交60周年”招待晚宴上,側面體現了華潤啤酒的在國際化布局方面開始未雨綢繆。
侯孝海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中國酒的國際化,必然依托中國釀酒文化土壤,在構建中國酒品質表達的基礎上,將釀酒文化、品酒文化扎根在國際化的內核里,才能真正的走出國門走進世界。華潤啤酒作為中國釀酒的龍頭企業,有責任把中國釀酒歷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當作企業發展的使命之一,也有責任在國際化的道路上積極探索中國酒的世界發展之路。
對于旗下高端產品參與此次高端國際商務活動,侯孝海表示,中國酒,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一。醴酒,作為數千年中國釀酒文化的傳承者,應當成為中國酒、中國傳統酒文化、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一,參與國際交流活動,共建中外歷史文化橋梁,以醴會友,以酒待客,展現中國酒的風采。
武漢京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肖竹青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高端白酒的本質應該是心理價位預期,就是與高凈值人群形成共鳴與共情,在心理、心智資源站位上形成一個定位。目前,金沙酒業的摘要品牌正在建立消費者心理價位預期的關鍵時刻,此次作為“中贊建交60周年”招待用酒,可以給消費者形成外交用酒和國禮的記憶,這是茅臺曾經成功的路徑。
而在白酒行業分析師蔡學飛看來,華潤啤酒通過積極參與高端國際商務活動,能夠不斷樹立“醴”和“摘要”的高端形象,而且通過相關高勢能人群的傳播與推薦,也有利于提升相關產品口碑。“這不僅有利于這兩款產品的高端銷售,而且對于華潤與金沙的國際化也有積極發展意義。在一定程度上,更是給包括飲酒在內的中國飲食文化走向全球提供了契機。”
(編輯 郭之宸)
02:04 | 模壓成型裝備行業景氣度回 升伊之... |
02:04 | 半導體設備行業持續回暖 多家上市... |
02:04 | 多肽業務貢獻業績增量 藥明康德一... |
02:04 | 圓通速遞去年營收超690億元 競爭優... |
02:04 | 上峰水泥“一主兩翼”戰略成效顯著... |
02:04 | 賽力斯擬赴港上市募資 凈額70%將用... |
02:04 | 從原糧種植到產業協同 “白酒+”重... |
02:04 | 深藍汽車CEO鄧承浩:堅持技術創新... |
02:04 | ?上汽通用總經理盧曉:堅定走電動... |
02:04 | 藍色光標CEO潘飛:AI驅動商業模式... |
02:04 | 券商研究所人才爭奪正酣 外引內培... |
02:04 | 年內28家信用卡分中心“退場”區域...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