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謝嵐 見習記者梁傲男
相較傳統工廠,空間利用率提升37%,包裝效率提升67%,坪效提升1.06倍,100名員工每年創造100億元年產值……這是蒙牛寧夏工廠數智化改造之后交出的答卷。
從“草原牛奶”到“數字牛奶”,數智化改造為傳統企業帶來的推動力在蒙牛寧夏工廠一一展現。助力傳統企業提質發展,數智化有哪些經驗和教訓可供后來者借鑒?《證券日報》記者在對蒙牛寧夏工廠實地探訪后發現,答案指向了模式變革、綠色循環、產業鏈全線打通等多個關鍵詞。
全數智化實踐
走進蒙牛4.0“全數智化”超級工廠(以下簡稱“蒙牛寧夏工廠”),記者看到,工廠內的高速紙包灌裝系統每秒能灌裝12包牛奶。據了解,一盒牛奶從牧場到包裝下線的超高速流轉,全程僅需2小時,工廠生產模式已實現由系統指揮管控一體化的智能制造。
在蒙牛寧夏工廠的實地探訪中,《證券日報》記者見證了科技如何改變傳統乳業生產流程。工廠大門口,一輛滿載鮮奶的貨車緩緩駛近,車牌號被自動識別后,大門自動開啟。司機只需通過手機App按照系統提示操作,便能輕松完成從鮮奶采樣、自動裝卸到車體清洗的一系列流程。
蒙牛寧夏工廠運營指揮平臺指揮官高會雷向記者表示:“以前,光是協調運奶車進出廠、卸貨和清洗,就需要20多個工作人員。現在,這些工作幾乎都由智能化設備代勞了,變化真的很大。”
2023年5月份,蒙牛寧夏工廠正式落成投產。若以傳統模式運作同等規模工廠,需要至少2000名員工,而該全數智化工廠現在只有100多名員工,年產能可達100萬噸,可實現年產值約100億元。
在“百人百億百萬噸”背后,從頂層設計到生產流程的全數智化理念運用至關重要。這一理念改變了生產工藝流程,促進了組織架構的優化,也使得員工崗位責任更加明晰。
步入工廠內部,高度自動化和智能化設備映入眼簾。“駕駛艙”是整個工廠的大腦,從這里發出的所有生產指令,被無縫銜接地分配到各個生產環節。系統調控取代曾經的“人指揮人”模式,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
在探訪過程中,記者注意到,蒙牛寧夏工廠在生產流程上完全實現了數智化,構建了數采、制造執行系統和運營指揮“三大平臺”,以及在線排產、在線付料、在線檢測等五個在線功能,形成了智慧采供、智慧生產、智慧物流等六大智慧平臺。
蒙牛寧夏工廠的生產線,可以說是中國傳統乳業與科技深度融合的一個縮影,折射出中國乳企探索數智化轉型的成果。
跑通轉型路徑
當下,國內乳企正面臨新一輪產業調整周期帶來的壓力。一方面,生鮮乳價格持續走低疊加龍頭企業采購量縮減,導致企業的原奶業務營收與利潤出現下滑;另一方面,終端市場上激烈的價格競爭,以及不斷攀升的產品流通成本,進一步壓縮了乳企的利潤空間。
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如何轉型成為乳企們共同的課題。其中,科技創新與數智化轉型被普遍視為關鍵驅動力。數字化與智能化不僅是奶業發展的加速器,更要求企業持續深化科研投入,加速技術革新。
蒙牛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數字化轉型是適應新時代市場需求、提升競爭力的必然選擇。轉型不僅是企業效率提升、能力提升的過程,也是企業商業模式重構的重要契機。”
正如橋梁施工完成需要經由驗收才能交付使用,如今,蒙牛寧夏工廠這座高效能之橋的質量如何?要由四個指標來評測檢驗,即,坪效、人效、品效、能效。
據了解,經過一年時間的運行,與傳統工廠相比,蒙牛寧夏工廠空間利用率提升了37%,包裝效率提升了67%,坪效提升1.06倍。在人效上,勞動生產率提升了近20倍,實現“百人百億”的突破。在品效上,通過關鍵質量點實時在線檢測等技術,能夠保證每一包牛奶品質上乘、標準統一。在能效上,智慧能源系統可優化設備運行數量,減少異常損耗,實現能源消耗整體降低43%。
中國農墾乳業聯盟專家組長宋亮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乳企未來數字化發展的首要趨勢是構建全方位、全程的數字化供應鏈體系,促進供應鏈各環節的高效協調與統一,為傳統企業的供應鏈優化樹立標桿。
在業內人士看來,數智化通過融合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等前沿技術幫助企業實現數據的深度挖掘與智能分析,將海量數據轉化為有價值的信息,從而優化決策流程、提高運營效率并驅動業務創新,成為傳統企業跑通轉型路徑的關鍵力量。
對中國乳業而言,“數字牛奶”概念正逐步成為現實,行業有望步入轉型升級快車道,未來發展可期。
02:04 | 模壓成型裝備行業景氣度回 升伊之... |
02:04 | 半導體設備行業持續回暖 多家上市... |
02:04 | 多肽業務貢獻業績增量 藥明康德一... |
02:04 | 圓通速遞去年營收超690億元 競爭優... |
02:04 | 上峰水泥“一主兩翼”戰略成效顯著... |
02:04 | 賽力斯擬赴港上市募資 凈額70%將用... |
02:04 | 從原糧種植到產業協同 “白酒+”重... |
02:04 | 深藍汽車CEO鄧承浩:堅持技術創新... |
02:04 | ?上汽通用總經理盧曉:堅定走電動... |
02:04 | 藍色光標CEO潘飛:AI驅動商業模式... |
02:04 | 券商研究所人才爭奪正酣 外引內培... |
02:04 | 年內28家信用卡分中心“退場”區域...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