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優鮮要涼涼了?
截至發稿,“就地解散”的消息進一步發酵,有消費者反映,每日優鮮不僅停了30分鐘達,連“云超特賣”也顯示“無貨”。
作為美股上市的“生鮮電商第一股”,每日優鮮已在2022年6月因股價連續跌破1美元而收到納斯達克“退市”通知函,而在7月28日員工大會當日,股價又再度跌超40%。
據悉,每日優鮮發行價為13美元/股,但出道即巔峰,之后每日優鮮的股價跌跌不休,如今市值已跌去近99%。
回應“解散”傳聞:暫關停核心業務
在股價持續低于1美元引退市猜測、被強制執行533萬元、財報延遲發布等風波后,如今,每日優鮮又在部分城市調整其賴以生存的前置倉模式。
28日,根據多家媒體報道,每日優鮮極速達業務在全國范圍內關停,改為次日達服務。多位員工表示昨晚收到通知,每日優鮮全國門店均已閉店,系統層面的更新也已經完成,極速達業務正式關停。
對此,每日優鮮方面回應稱,在實現盈利的大目標下,公司對前置倉業務進行了調整,次日達和其他業務不受影響。“目前只暫停了北京、上海、天津三地的極速達業務,何時恢復、是否在全國范圍內對前置倉業務進行調整暫未可知。”
前置倉模式是由每日優鮮率先提出的。所謂前置倉模式是將供應商送來的商品先送入平臺所在城市大倉,再用冷藏車送往各個前置倉(小型倉儲配送中心),用戶的訂單會被系統分配到最近的前置倉,再由該倉負責揀貨、打包,并配送至門店3公里范圍內的消費者手中,配送時間多在30分鐘至1小時之間。
如今,30分鐘內難以送達的表象之下,是生鮮電商普遍面臨的成本高、盈利難問題。
這類型業態,主要滿足的就是即時需求,一旦失去了這一優勢,用戶還會買單嗎?
現在每日優鮮掉隊,敲響了行業警鐘,還未盈利的其他企業又將何去何從?
曾是獲得超百億融資的資本寵兒
每日優鮮是昔日的資本寵兒,背后站著騰訊投資、中金資本、老虎基金、高盛中國等一眾明星投資機構,累計融資金額超過110億元。至上市前最后一次融資時,每日優鮮的估值已達30億美元。
去年六月,每日優鮮正式登陸納斯達克,搶先叮咚買菜一步,成為“生鮮第一股”。
在上市一年后的今天,這家生鮮電商卻迎來生死局。
讓我們來回顧一下每日優鮮的發展歷程:成立于2014年11月的每日優鮮,誕生的第二個月就引入了光信資本和元璟資本的500萬美元天使輪投資;
2015年,每日優鮮更是快速地拿到了1000萬美元的A輪融資與2億人民幣的B輪融資,資方列表中還赫然出現了互聯網巨頭騰訊的身影,并于此后連續五輪參與投資;
在2021年正式赴美IPO之前,這家公司總共獲得了11輪融資,總規模達到114億元。
“缺錢”已是每日優鮮的常態
據品玩報道,作為備受資本青睞的明星公司,每日優鮮的創始人徐正,無論對內部員工,還是對外界媒體,都始終如一地表示“我們沒有什么資金上的困難”。
另一個從2017年開始投資每日優鮮的老資方時代資本,甚至在2020年疫情爆發初期,為這家公司做過兩輪用戶群調查,并稱疫情加速了生鮮電商行業的發展,由此帶來的新用戶群即便在疫情結束后,仍會有86%的人繼續使用每日優鮮。
“這個數字非常鼓舞人心。”時代資本合伙人張自權曾對媒體表示,當中國電商步入2.0時代(即食物電商)后,每日優鮮擁有的前置倉核心優勢后來者無法追趕,“我們認為每日優鮮是自營食物電商里最大的機會”。
然而狂熱追逐著所謂創新模式的前置倉的資本,卻始終拒絕看到這家公司連年不斷的虧損,與其始終沒有跑正的履約利潤率。這也是中國互聯網野蠻生長時代的一個縮影,資本偏愛好聽的商業故事,無論其盈利模式是否能跑通,只要讓融資的錢不斷流動就行。
在2018年至2021年間,每日優鮮的累計虧損高達108億元,幾乎與其成立以來的融資總規模相當。
數據顯示,2018至2020年,每日優鮮凈虧損分別為22.32億元、29.09億元和16.49億元,三年累計虧損了67.9億元。2021年前三季度,每日優鮮就虧損了30.17億元,且該年財報至今未公開披露,官方于2022年7月發布了一項事涉內部“可疑交易”的獨立審查,作為拖延財報發布的理由。
面對公司連年的虧損,徐正曾表示相比盈虧平衡,他更在意用正向經營現金流支持長遠戰略計劃。換言之,就是用現金流下一盤大棋。
然而徐正的這盤大棋從2022年春節開始陷入僵局。
“我們比較明顯地能感知到公司負債情況非常糟糕,也是在今年春節前后,當時這個高層盤點會有消息流露出來,顯示公司現金流已經很危險了。”一位每日優鮮員工說。
長期虧損之下,每日優鮮唯一的選擇就是收縮業務規模。
“閉店和撤倉其實早就開始了,包括全國七大倉也在陸續關停”,一位曾負責過武漢大倉項目的內部人士透露,武漢倉也是第一個被每日優鮮明確放棄的大倉,于2022年春節前后關停,而后全國其他大倉也相繼被裁撤,直到只剩下北京和上海,而目前這兩地也已無法正常下單。
就公司掙扎于斷裂的現金流的情況,多位員工表示“徐正其實也做了很多的努力,包括與京東洽談一些經銷項目,只是最終因為種種原因,還是沒能落地”。
在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絡零售部主任、高級分析師莫岱青看來,生鮮電商賽道競爭日益加劇,每日優鮮除了要與叮咚買菜、天天果園、多點新鮮等競爭外,還要應對電商巨頭京東、阿里、拼多多、美團等的入局,著實壓力不小。
如今,這家曾經風頭無兩的明星生鮮電商公司,即便磨刀霍霍地裁撤了大部分員工后,也仍面臨著內外部不同程度的問題與隱患。
02:04 | 模壓成型裝備行業景氣度回 升伊之... |
02:04 | 半導體設備行業持續回暖 多家上市... |
02:04 | 多肽業務貢獻業績增量 藥明康德一... |
02:04 | 圓通速遞去年營收超690億元 競爭優... |
02:04 | 上峰水泥“一主兩翼”戰略成效顯著... |
02:04 | 賽力斯擬赴港上市募資 凈額70%將用... |
02:04 | 從原糧種植到產業協同 “白酒+”重... |
02:04 | 深藍汽車CEO鄧承浩:堅持技術創新... |
02:04 | ?上汽通用總經理盧曉:堅定走電動... |
02:04 | 藍色光標CEO潘飛:AI驅動商業模式... |
02:04 | 券商研究所人才爭奪正酣 外引內培... |
02:04 | 年內28家信用卡分中心“退場”區域...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