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食藥監局數據,截至2018年11月底,共有化妝品生產企業4664家。值得注意的是,在眾多化妝品企業中,有不少企業因虛假宣傳廣告被國內外相關部門處罰。
2014年,法國歐舒丹因有兩款產品的廣告宣傳有纖體功效,被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處以45萬美元的懲罰;同年,雅詩蘭黛旗下倩碧的RepairwearLaser煥妍活力系列產品,因廣告宣傳語誤導消費者,被意大利監管部門處罰40萬歐元。
2016年,上海韓束化妝品有限公司投放電視廣告推銷其化妝品“曬美白”,被工商部門認為其廣告構成虛假宣傳,罰款110萬元。
2018年,上海紐頓美容儀器設備有限公司在廣告中使用了“醫學級玻尿酸含量5%的爽膚水”等易使推銷的商品與藥品、醫療器械相混淆的用語,上海市嘉定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對其作出行政處罰,罰款10萬元;同年,重慶予然茹植生物科技在網店稱其滋養液產品可增長毛發,重慶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渝北區分局對其作出行政處罰,罰款2萬元。
對于部分化妝品企業因虛假宣傳被罰的情況,北京志霖律師事務所副主任趙占領對中新經緯客戶端表示,化妝類產品品類多樣,企業之間的競爭相對比較激烈。消費者對于自身外貌美觀的心理需求,也就形成了市場需求,化妝品生產銷售企業,為了迎合消費者、促進產品的銷售,有時會夸大產品的使用效果。
趙占領認為,化妝品廣告的違法成本相對比較低。按照《廣告法》,一般情況下,針對虛假宣傳的處罰是廣告費用的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或者是20萬以上、100萬以下的罰款。“這兩個罰款無論按哪個標準,通常情況下,罰款金額并不會很高,這就導致部分化妝品銷售企業為了更多的追求銷售利潤,通過違法廣告、虛假廣告進行宣傳。”趙占領稱。
趙占領介紹道,化妝品不是醫藥用品,化妝品廣告宣傳的淡斑、祛痘、美白等效果,因使用方法、個人體質、生活習慣的不同從而具有很大的差異性。在廣告用語方面,無論是產品的印刷品、視頻、直播等傳播方式,廣告文案采用的一些具體語言描述介于《廣告法》的灰色地帶,市場監察部門在進行處罰的時候,可能也有一定的難度。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