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黃小鵬
制造業招工一年難過一年,這是媒體報道給人的印象,而這一印象從宏觀層面數據也得到印證。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的《2020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農民工總量比上年減少517萬人,其中從事制造業的農民工占27.3%,比重繼續下滑。2008年至2018年,制造業工人數量年平均減少2.84%。在勞動力總量下降情況下,越來越多的人特別是年輕人不愿意從事制造業,引起了對中國制造業競爭力可持續性的擔憂。
從全球經驗看,制造業比重過低的經濟體容易出現兩大問題:一是在經濟波動中抗風險能力弱,更易受到沖擊,這在1998年東南亞金融危機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中都暴露得很充分;二是社會矛盾更多,也更難消弭。中國制造業比重從2006年的32.5%下降至2019年的27%,下降速度過快已引起重視,“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首次提出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是富有遠見的。
防止制造業比重繼續過快下降,重要的一條就是要讓年輕人愿意從事制造業,而年輕人是否愿意從事這一行業最關鍵的是“性價比”。顯然,當前工廠招工難是因為“性價比”低:從分子看,工廠工資雖然近年增長幅度很大,但與服務業橫向比較還是缺乏吸引力;從分母看,制造業工作時間長,環境沉悶,個人自由度遠不如快遞等行業。
制造業難吸引年輕人,責怪其他行業吸引力更強毫無意義,只能靠自身從分子和分母同時動腦筋,但不論是提高工資福利,還是讓員工工作時間更短,環境更舒適,靜態看都會提高成本,減少企業利潤,在制造業普遍利潤率較低的情況下,“性價比”是很難改善的。如果靜態看問題,這事將陷入“雞生蛋、蛋生雞”矛盾中,幾乎無解,青年人進一步逃離制造業的趨勢難以阻擋。
用動態眼光才能找到出路。提升制造業技術含量和獲利能力,而這又對應著高技術含量的工人,工人的技術含量與企業的利潤和競爭力一起往上走,才能解開癥結。像德國那樣,制造業的競爭力與技工的經濟待遇、社會地位互相促進,才是一種理想的狀態。
但是,馬斯克曾說,在美國,制造業過去是備受推崇的行業,而近些年來卻被人瞧不起,太多的聰明人進入了金融和法律領域。這里面就涉及社會價值觀,價值觀影響文化,決定著政策方向和資源流向,通過產業外部環境的長期變化,這甚至會在各行業之間形成馬太效應。所以,制造業能不能搞起來,年輕人愿不愿意從事制造業,表面看受年輕人好惡的影響,本質還是一個價值導向和政策體系的問題,與“這一代人”、“那一代人”關系不大。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