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日子,我時常想起一個戴口罩的人,他叫李文亮。
孫勇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口罩變成了日常生活必需品。
出門步行、超市購物、公園閑逛,迎面走來的,是一張張戴口罩的臉。一些遛狗的細心人,也為狗戴上了口罩。由于口罩遮住了半張臉,人們和狗們的眼睛就更顯得大而亮,眼睛們烏溜溜地轉動著,彼此隔空相望,偶爾互相示意,更多的時候互相漠然。這情景有點無奈,也有點魔幻。
長時間戴口罩,讓人氣悶。外出時,大人戴口罩也就罷了,那些身高兩三尺、當大人小尾巴的幼童也要戴口罩,的確讓人心疼。由于大人們的陋習,給世界招來了病毒,連帶著讓小孩子也受累,真是罪過。
想想幾個月前,一切都很正常。那時,人們可以自由地呼吸,用臉龐充分地感受日、月、風、雨和彼此的目光;除了在醫院里,很少見到有人戴口罩。而現在,那原本正常的生活竟成了奢望。生活,從正常到不正常,就隔著一個叫新冠病毒的壞蛋。
疫情剛發生時,口罩難求。醫院里,與新冠病毒作戰的一線醫生們,即便有來自四面八方的物資支援,口罩也不充裕,必須省著用。藥店前,要么是排隊買口罩的人群,要么是“口罩已售罄”的告示牌。那時,藥店的口罩是限購的,每位顧客每次只能購買一包,大約10個口罩。為了買到口罩,搞關系、走后門這些套路也派上了用場。誰能想到,在這個物質極大豐富、大多數商品嚴重過剩的年代,口罩竟然有機會變成被搶購、被尋租的稀缺品呢?活久見啊。
稀缺導致升值,也帶來淘金機會。那段時間,生產口罩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大漲,短短兩個月就翻了幾倍。原本和口罩不沾邊的企業也眼紅了,紛紛火線轉型加入生產口罩的大軍,連一向淡定從容的格力電器掌門人董明珠也未能免俗。我的老同學希哥,是深圳一家民間借貸公司的老板,見狀,也和人合伙生產口罩,供不應求,大賺。遺憾的是,希哥沒有見好就收,而是繼續擴大投資,搞了一條口罩生產線,哪知后來投產口罩的廠家太多,口罩產能很快過剩,價格暴跌,希哥的口罩生產線現在基本上處于停產狀態,先前掙的錢變成了一堆無法變現的機器。
這次疫情席卷全球,讓我們見識了世界各國人民對戴口罩的態度。面對疫情,中國人體現了高度的組織紀律性,一切行動聽指揮,在醫學專家的建議和政府的強制要求下,中國人基本上都戴上了口罩;歐美各國人民則不然,他們中的多數人反對戴口罩,執意追求呼吸和生活的自由。由此在媒體上引發地球人一場又一場關于口罩文化的大辯論,至今沒有達成共識。不過,隨著疫情的惡化和死者的增加,歐美各國戴口罩的人總體上呈現出增加的趨勢。
剛戴口罩那會兒,人們除了憋悶,還有些焦慮或恐慌。漸漸地,焦慮或恐慌的情緒有所緩解。人們開始復工,上學,聚會……盡管還戴著口罩。幾天前,一個同事對我說,本月,他有幾次出門時,竟然忘了戴口罩,下了樓才想起來,于是打電話給老婆,讓她把口罩從高樓的窗口扔下來。我聽了哈哈大笑,因為我最近也有出門忘戴口罩又返回去取的經歷,而以前,我對口罩可是念茲在茲,凡出門必不會忘記戴它。這個有共犯的小小疏忽,也許是一個好兆頭,預示著正常的生活正在回歸。
這些日子,我時常想起一個戴口罩的人,他叫李文亮。我相信,很多人也像我一樣,會記住他的名字,記住他那張戴著藍色口罩的憂傷的臉。
(作者系證券時報記者)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