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對痛苦的感知,甚于歡樂。疼痛幫我們做出了選擇和指引。
我們喜歡閱讀帶有暗黑色彩的詭異故事,喜歡看恐怖電影,喜歡看兇殺打斗和糾紛的新聞。
現在,各種關于中美貿易糾紛的報道充斥在媒體和我們的飯桌上。我們格外關注經濟增速下行,行業不景氣的報道,也格外關注某某失業,某某收入下降。
如果有人預測未來經濟會倒退,必定更能吸引讀者,不是因為我們喜歡,而是我們害怕倒退,我們對疼痛的感知太深刻了。
我大概在初中之前,聽到過生病和疼痛是為了保護自己的說法,深感充滿矛盾之美。
摔倒了會疼,膝蓋會破皮;割草割到了腳,腳會發炎,腹股溝扁桃體就會發炎,疼痛很長時間。在農村,摔胳膊斷腿的事情經常能遇到,這些疼痛就會提醒我們要注意,下一次要小心,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
生病會難受,疼痛會難受——換個角度看,這些難受是為了提醒我們要注意,開啟防衛模式,調動身體的資源,讓我們避免受到進一步傷害。
疼痛的含義相當于提醒我們止損,已經有一部分損失,就不要繼續損失下去。如果沒有疼痛,我們就很難意識到目前正在損失,也就不會采取行動,那么身體就會像個巨大的漏勺,把我們的生命和營養都漏下去。
很多影視劇有一個情節設置,就是某些打斗角色服用了某些藥,或者做了某些改造后,對疼痛不敏感或完全不知道疼痛,從而大幅提升戰斗力。我覺得這個情節很難站得住腳,服藥后可能極短期內戰斗力會提高,但是稍微時間一長,沒有任何自我保護機能,必然意味著身體機能無法協調,無法調動資源補充,很快會因為失血或者其他原因而死。
對疼痛的恐懼是天生的,對疼痛的規避也是天生的。
站在高處,大多數人都會害怕,腳底酸,站在玻璃橋面上更會害怕,因為潛意識里玻璃橋面不結實,因為預料到摔下來會疼痛。我們從來沒有在這么高的地方摔下去過,但是知道從這么高的地方摔下去是什么結果。
孩子們學走路,就知道要扶東西,這樣才會牢穩不會摔倒,小孩兒知道走樓梯摔下去會疼,所以下樓梯的姿勢和大人不同,孩子會倒過身子,爬在地上,腳先下去,探到地面,身子再下。大人如果從樹上下來,從房頂徒手攀援下來也會使用,更多攀附對象提高了安全系數。
人類可以從別人的疼痛中吸取經驗。
讓孩子碰開水杯子,讓他知道水杯很燙,作勢縮回手,下次,你作勢縮回手,他也就不會去碰,他選擇相信你,疼痛的記憶在他手上也蘇醒了。
我們喜歡聽鬼故事,一旦有人說起可怕的事情我們都會安靜下來,仔細聆聽,不放過細節,好讓自己不犯錯誤,不去體驗類似的疼痛。
聽到一個說法,孕婦愿意再生,是因為時間長了之后,無法再度回憶起生產時的疼痛,因為這種疼痛太過劇烈,所以身體會做一些調整,選擇忘記。這真的是一件好事兒,時間會淡漠一切,包括疼痛,這是上天愛人。
實際上,我們也很難真正記憶疼痛到底有多疼,我在小學五年級的時候就摔斷過胳膊,現在就不記得到底有多疼痛。這應該也是身體自我保護的一部分。
淡忘是為了讓我們日子好過一點,但是我們身體打包記憶了下來當時的情景,我們知道如果再度發生會非常疼痛。所以要解讀一個人就要去追溯他的過去,要知道他受過哪些疼痛,以及在疼痛時的反應,這會決定他采取什么行動來規避這些疼痛,以及再度遇到疼痛時的行為。
我母親那輩,就是小時候饑腸轆轆那一代,已經沒有饑餓之虞了,還對食物有著神經般的愛護,他們這一代就是拜食物教。他們就時刻害怕大鍋飯,害怕糧食匱乏,害怕返回貧窮之中。
群體對疼痛的認知有差異,沒有疼痛記憶者會左右前進方向。比如很多人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也缺少認知,不知道沒飯吃的貧窮滋味,也缺少對這一前景的警醒。就像孩子可以學習一樣,他們這部分群體其實可以從他人的描述中體會個中滋味。
人們寧可讓渡一部分歡樂,來選擇沒有恐懼和疼痛的日子。人們對痛苦的感知,甚于歡樂。疼痛幫我們做出了選擇和指引。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