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不戴有色眼鏡,相信不會有人對“打回去”的回答大驚小怪。
李玫瑾,中國公安大學的教授,研究的主要方向是犯罪心理學。好些年前,因為經常被央視的《今日說法》節目請去做點評嘉賓,漸漸就有了名氣。
后來,因為在電視上對藥家鑫犯罪時的心理進行專業分析,李玫瑾的名氣一夜之間“暴增”不少,洶洶輿論,估計給李教授造成不小的壓力。時隔多年之后,我們回頭再看,就會發現李玫瑾當年的言論,似乎也沒有什么不妥。因為站在犯罪心理學專業的角度,像藥家鑫這樣的罪犯,顯然都有很大的心理問題,而這樣的心理問題,有許多也確實緣起童年的陰影。
但是,很不幸,李玫瑾話音甫落,立即罵聲一片。這也一點不奇怪。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事情經常有,即說話者想要傳達的意思、想要達成的作用,在聽話者那里往往很難準確接收和實現;往往是你說什么并不重要,我聽到什么或者聽出了什么,才是最重要的。這就難怪李教授的專業評論,會被聽者品出為藥家鑫開脫的味道了。
聽者對別人說的話斷章取義或者任意歪曲,當然有聽者自己的責任。剔除存心不良者的因素,許多人在聽別人講話的時候,往往都帶了很強的心理暗示,只要是自己想聽的話或者想品出來的味道,一般都印象深刻,而且馬上能進入自己的思維程式里鋪陳開來,遐思千里,哪怕掛一漏萬也毫不在意。這完全是以自己的需要為取舍的標準,言者所言倒無足輕重。
除了聽者自己有責任外,傳播者的責任也不小。跟聽者的毛病差不多,許多時候,傳播者也是只傳播或多傳播自己想聽的東西,對那些自己不喜歡的言論,也是不傳播或者少傳播。就人性的角度講,這倒也可以理解,明明是不喜歡的人,說的話也一點不入耳,為什么還要替這個人四處宣揚呢?不過,雖然人性可以理解,但總由著性子亂來,傷害也一定會由個體而及整個社會。這就是先賢總是強調“兼聽則明”的出發點。
這個道理,許多專事傳播者或者兼事傳播者其實也懂,但私心作祟,碰到能“出彩”的事情,往往就把持不住。還拿李玫瑾說事。前些日子,李教授又火了一把,因為有人又給出了驚心動魄的“大標題”:孩子被打就要打回去?標題這么做,單從技術的角度看,無疑挺出彩,但明顯帶了挑事兒的味道;再結合李玫瑾的原話以及說話的場景,肯定就是制造話題無疑了。
李玫瑾在做客央視《開講啦》的時候,被主持人問“如果孩子被(幼兒園其他孩子)打,您支持打回去嗎?”李玫瑾給出了肯定的回答,又很詳細地說了很多,比如教自己的孫女揪住對方耳朵,比如孩子要加強體育鍛煉,比如要學會自我保護。只要不戴有色眼鏡,結合李玫瑾全部言論和當時說話的情景,相信不會有人對“打回去”的回答大驚小怪。
在幼兒園里,在老師的管理、照護之下,一個小孩能動手打另一個小孩,出發點無非兩個,一個是情急之下的偶為之舉,一個是被嬌寵慣壞的習慣行為。從心理學專業出發,無論哪種情況,“打回去”,都是治病救人的最恰當選擇。對前者,及時“打回去”,一般都能立即掐滅對方心中“用暴力解決問題”的萌芽;對后者,及時而有效的“打回去”,起碼能起到一定的矯正或遲滯作用,使那個恃寵而驕的“小朋友”在“邪路”上狂奔的腳步慢下來或者從此“改邪歸正”。
當然,“打回去”的方法多種多樣,這就需要家長的智慧了,如果自己“打不回去”,也一定要尋求老師或家長的幫助,而絕不能毫無作為。古話說得好,“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三歲和七歲,確實是人生中的關鍵節點。從小就養成了回避問題的習慣,隨后的漫漫人生路上,難道能這么一直回避下去嗎?小孩子如此,成年人也一樣。
(作者系證券時報記者)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2031700網站電話:010-84372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