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曉璐
9月14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總經濟師、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劉愛華介紹2024年8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
興業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王涵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8月份經濟數據有三大結構性亮點:產業升級態勢繼續顯現、中國出口增速較高、耐用消費品快速增長。目前,我國經濟處于新舊動能的轉換期,下階段,宏觀政策將著力做好“穩增長、調結構、防風險”三方面的工作。
A股方面,王涵表示,我國A股市場估值處于歷史相對較低水平,且由于A股市場正在積累一批優質企業,以及全球資金再配置需求等因素,A股投資價值正在逐步顯現。
產業升級態勢繼續顯現
中國出口增速較高
王涵表示,8月份經濟運行有三大結構性亮點。一是產業升級態勢繼續顯現。8月新動能產業繼續維持較快增長。生產端,8月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8.6%,高于整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4.1個百分點。投資端,1月份至8月份高技術制造業、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9.6%、11.7%,也分別快于整體投資增速6.2個百分點和8.3個百分點。高技術制造業中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投資分別增長34.4%、10.0%。
二是中國出口增速較高,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對出口貢獻進一步體現。8月全球經濟持續偏弱運行,根據標普全球數據,8月全球制造業PMI為49.5,較7月繼續下降。但中國8月出口同比增長8.4%(以人民幣計),貿易順差6493億元,繼續實現較快增長,指向中國企業國際競爭力繼續維持韌性。分產品來看,汽車、集成電路等產品的優勢繼續得到鞏固。分區域來看,8月中國對歐、日等發達經濟體出口增速回升的基礎上,共建“一帶一路”的成效持續顯現,1月份至8月份我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同比增長7%,快于整體進出口增速1個百分點。
三是耐用消費品快速增長,生產性服務業增速快于整體服務業。近期消費品以舊換新等擴大內需政策的效果逐漸顯現,8月新能源汽車零售量、通訊器材類零售額分別同比增長43.2%、14.8%。同時,政策帶動下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商品零售額增速由負轉正,其中,高能效等級家電零售額實現兩位數增長。內需結構不斷優化,生產性服務業增速快于整體服務業。8月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分別增長12.1%、9.4%,分別快于整體服務業生產指數7.5個百分點、4.8個百分點。
A股供需關系改善
正在積累一批優質企業
談及當前A股估值水平,王涵表示,我國A股市場估值處于歷史相對較低水平,且A股市場自身正在積累一批優質企業、全球資金再配置需求等因素,A股的投資價值正在逐步顯現。
具體來看:首先,當前A股市場的現金分紅回報率已顯著高于歷史底部水平,市場供需關系改善。截至9月13日,上證指數、滬深300、中證紅利的股息率分別為3.2%、3.5%、5.6%。同時,今年前8個月,滬深共計1436家上市公司實際實施回購,合計金額已超過1000億元,也指向今年A股市場供需關系改善。此外,A股估值水平也已處于歷史較低水平,截至9月13日,滬深300、上證50、創業板指的市盈率(TTM)分別處于過去10年6.1%、21.4%、0.2%分位數,風險溢價分別處于過去10年98%、94%、100%分位數。從估值角度來看,A股對于全球資金吸引力也已明顯上升。
其次,中國A股正在積累一批自主可控且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優質企業。投資資本市場本質上是投資企業。在中國完備工業體系基礎上迅速成長的優質企業,也陸續成為了國內資本市場的重要主體。實際上,A股已經積累了一批這類型的企業,這部分企業得益于國內完整的供應鏈,在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中也能自主可控發展并不斷提升其全球競爭力。過去幾年,在汽車、手機、新能源等行業已在不斷涌現上述優質企業。
最后,世界發達經濟體正面臨政策不確定性上升的問題,全球資金可能存在重新配置的需求。考慮到近幾年美、歐、日、印等經濟體股票市場相關性日益上升,中國A股市場或是資金分散的可選項之一。
宏觀政策將促進經濟結構調整
助力新產業加快形成新的增長極
談及下階段我國經濟運行前景,王涵表示,我國經濟處于新舊動能的轉換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一方面,傳統部門面臨轉型升級的需求,而另一方面新動能正在由小變大,逐步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引擎,因此經濟以結構性特征為主。
“同時,經濟周期性力量也在恢復。”王涵進一步表示,如投資端,去年以來,高技術產業生產速度持續擴張,制造業投資增速不弱。而在消費端,民航旅客的周轉量今年7月已超過了2019年7月的水平,出行人次和里程數都在上升。經濟周期性力量的恢復,有助于為經濟轉型創造一個良好的宏觀環境。
宏觀政策方面,王涵認為,在新舊動能的轉換期,宏觀政策將著力做好“穩增長、調結構、防風險”三方面的工作。穩增長方面,貨幣政策、財政政策通過逆周期的調節手段,為經濟轉型提供一個更為平穩的環境。
調結構方面,一是通過積極的政策導向,釋放一部分終端需求的潛力,助力傳統產業平穩過渡到高質量發展階段,給經濟轉型創造更寬裕的時間和空間。二是宏觀政策或將致力于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助力新產業加快形成新的增長極。三是在此過程中,政策或將著眼于充分發揮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作用,更好運用資本市場的投融資功能引導資源助力新動能的培育。
防風險方面,通過財政、貨幣、金融、產業政策協調發力,筑牢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的“防火墻”。
(編輯 閆立良)
21:28 | 凱盛科技:第九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25 | 利德曼:目前未與賽納生物建立招商... |
21:24 | 空港股份:第八屆監事會第六次會議... |
21:24 | 松煬資源:第四屆董事會第二十一次... |
21:24 | 慧辰股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四次會... |
21:24 | 邦德股份:第四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24 | 邦德股份:第四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24 | 麒麟信安:第二屆董事會第二十二次... |
21:24 | 艾迪藥業: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24 | 華泰證券:第六屆董事會第十六次會... |
21:24 | 宇新股份:第四屆董事會第四次會議... |
21:24 | 招商銀行:監事會決議公告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