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新
支持性政策持續“上新”護航,部分城市樓市“小陽春”如期而至。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3月份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成交量比前期有所上升,各線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降幅收窄。
目前,有兩個新趨勢值得關注。一是關系到房地產市場走勢的需求端數據降幅收窄。比如,1月份至3月份,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同比降幅分別比1月份至2月份同比降幅縮小了1.1個百分點和1.7個百分點;二是多個城市成交價止跌趨穩。比如,3月份新房價格環比上漲的城市有11個,比2月份增加3個。
在筆者看來,多個指標出現積極信號,背后是多重因素共同發力而致。整體來看,房地產市場仍處在調整過程中,“穩支柱”“防風險”“惠民生”是今年行業發展的三大關鍵詞,一攬子支持性政策亦聚焦此三層面發力。
“穩支柱”性政策密集加碼,實施效果持續顯現。今年以來,中央和地方持續釋放政策寬松信號,有效激活了潛在需求。
據克而瑞研究中心統計,一季度,全國至少有百余個城市出臺152次支持性政策,頻次同比增長約四成。其中,一線城市聚焦放松部分區域限購、降低社保年限要求、取消離婚限購、上調住房公積金貸款額度等,還有30多個城市表態支持住房“以舊換新”。
據克而瑞地產研究中心監測,4月份的第二周,北京等14個重點城市二手房成交面積環比增長48%,其中杭州和深圳創2022年以來單周新高。再結合國家統計局公布的3月份樓市交易數據可見,各種政策組合拳不斷祭出,正在逐步打通一二手房聯動交易堵點,強化房產流動性,持續修復置業者購房信心,這將助力企業緩解流動性風險,盡快回歸經營軌道。
“防風險”目標下進行階段性調整,有利于傳統產能出清,后續構建新模式。從一季度數據看,房地產國內企業貸款降幅比前2個月收窄了1.2個百分點,這與“白名單”融資政策落地有直接關系。截至3月末,商業銀行對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推送的全部第一批“白名單”項目完成審查,審批同意項目數量超過2100個,總金額超過5200億元。
據筆者觀察,過審項目范圍極廣,針對性強。比如,其中一類是出險房企旗下合規樓盤。這可以避免開發建設暫時遇到困難但資金基本能夠平衡的項目因集團債務違約而被誤傷;還有一類是陷入流動性困難但尚未出險房企旗下原本可能停工但已部分銷售的項目。另外,對暫不符合條件的項目,多地也要求抓緊拿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從企業“白名單”轉變至項目“白名單”,可謂“防風險”與“化解風險”兩手抓、齊發力。一可緩解企業資金緊張壓力,保證項目如期交付;二能引導金融機構合理評估,不盲目抽貸,讓有實力的房企有“余糧”布局多元化運營及服務業務,加快從靠舊三高(高杠桿、高負債、高周轉)模式驅動擴張轉向以“安全提質”為主的內涵式新發展模式轉變;三可助力出險房企合規項目完成保交樓任務,加快行業風險出清步伐,為“惠民生”提供基礎保障。
“惠民生”需從滿足多樣化住房需求出發,建更好的房子,提供更好的服務。2023年,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是66.2%,但是按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還不到50%。同年,全國新房住宅市場回落至9.5億平方米量級,這是新房市場真實居住需求可以承載的量。
盡管開發市場規模縮小,但住房市場需求仍很大,房地產行業基本面并未改變。變化的是,改善性需求以及多樣化住房需求正逐漸成為市場“主力軍”。從當前支持性政策實施方向來看,也與滿足市場需求同頻,除了多措并舉“保交樓,保民生”之外,比如放開120平方米以上大戶型限購、住房“以舊換新”等,皆為滿足改善性乃至更多元的居住需求,這是房地產下半場的重要發展方向,也是企業探索新發展模式的核心戰場,著力點是圍繞住房需求做文章,為居民建更好的房子,提供更好的服務。
總體而言,多地樓市暖意漸顯,期待后續支持性政策進一步發力,固本培元,夯實房地產行業企穩向好根基。
02:04 | 模壓成型裝備行業景氣度回 升伊之... |
02:04 | 半導體設備行業持續回暖 多家上市... |
02:04 | 多肽業務貢獻業績增量 藥明康德一... |
02:04 | 圓通速遞去年營收超690億元 競爭優... |
02:04 | 上峰水泥“一主兩翼”戰略成效顯著... |
02:04 | 賽力斯擬赴港上市募資 凈額70%將用... |
02:04 | 從原糧種植到產業協同 “白酒+”重... |
02:04 | 深藍汽車CEO鄧承浩:堅持技術創新... |
02:04 | ?上汽通用總經理盧曉:堅定走電動... |
02:04 | 藍色光標CEO潘飛:AI驅動商業模式... |
02:04 | 券商研究所人才爭奪正酣 外引內培... |
02:04 | 年內28家信用卡分中心“退場”區域...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