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孫璐璐 江聃
11月28日,“2020中國金融學會學術年會暨中國金融論壇年會”在北京召開。此次年會主題是“金融支持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桂平、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曹宇、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鄭薇出席,詳細闡述了金融高水平開放的著力點和政策選擇,強調了嚴監管、強監管政策方向,分析了“十四五”時期外匯改革開放的邏輯。
新冠肺炎疫情并未打亂我國金融市場開放節奏。今年來,惠譽成為繼標普之后第二家進入中國市場的國際評級公司,高盛、摩根士丹利、瑞士信貸等外資金融機構已實現對其在華合資證券公司的控股,美國運通在我國境內發起設立的合資公司取得了銀行卡清算業務許可證。全球三大債券指數中,中國債券已先后納入彭博巴克萊和摩根大通指數,納入富時羅素指數也有了明確的時間表,外資投資中國債券的熱情持續增強。
劉桂平表示,擴大金融業開放將為中國金融業注入新的活力,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巨大動能。此外,曹宇表示,始終將“是否有利于支持實體經濟”、“是否有利于防范金融風險”、“是否有利于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三個有利于”原則,作為衡量金融創新合理性的基本標準,堅決打擊偏離實體經濟需求、危害金融穩定、侵害消費者權益的“偽創新”、“亂創新”行為。
為參與雙循環各類主體
提供更好金融服務
此次年會是劉桂平履新央行副行長以來的首次公開亮相。劉桂平以“金融高水平開放服務新發展格局”為題發表主旨演講,關鍵詞是“開放”。
劉桂平表示,人民銀行將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繼續會同相關部門,遵循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原則,積極穩妥推進金融業自主開放。
一是推動金融業系統化、制度化開放。全面落實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為外資進入國內市場提供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發揮內外資金融機構連接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作用,為參與內外循環的各類市場主體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務。在維護和倡導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的基礎上,通過促進規則變革和優化制度供給安排,形成能夠與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新發展格局相適應的金融開放新體制。
二是推進金融市場開放和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以實施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粵港澳大灣區、海南自貿港等國家發展戰略為突破口,順應國際投資者配置人民幣資產的需求,按照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原則,擴大金融市場高水平開放,進一步便利境外投資者使用人民幣投資境內債券和股票,優化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安排,提升資本市場流動性和定價效率。
三是穩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堅持市場驅動和企業自主選擇,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導向,進一步優化人民幣跨境使用支持政策,增強人民幣在對外貿易、投融資、金融市場交易等方面的吸引力,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加快外匯市場建設和對外開放。深化貨幣合作,營造以人民幣自由使用為基礎的新型互利合作關系。完善人民幣國際化基礎設施和人民幣清算行安排,提高人民幣清算效率。支持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促進人民幣在岸、離岸市場形成良性循環。
四是促進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以“六廊六路多國多港”為主體框架,大力推動互聯互通和產業合作,拓展金融合作空間。遵循國際慣例和債務可持續原則,健全開放、多元、市場化投融資體系,提高“一帶一路”資金融通水平。
五是完善與全面開放相適應的風險防控體系。協同推進金融業開放、人民幣可自由使用與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建設更寬領域的金融安全網,夯實風險防控的體制機制基礎。建立健全跨境資本流動“宏觀審慎+微觀監管”兩位一體管理框架,加強行為監管,防范跨境資本流動系統性風險。加強跨境監管和處置合作,防范跨境監管套利和風險傳遞。廣泛應用高新技術提升監管效率和風險防控的有效性。
以“三個有利于”原則
衡量金融創新合理性
曹宇主旨發言的關鍵詞為“監管”。他認為,在新發展格局下,金融監管者肩負著新的使命任務,需要不斷探索新形勢下的監管理念和方法,持之以恒提升監管有效性,形成監管與市場的良性互動和正向激勵。
曹宇表示,監管首先要尊重金融規律。要堅持把防范金融風險作為首要目標,堅持把服務實體經濟作為根本任務,堅持把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作為重要使命。其次要保持監管定力,堅持專業專注的定力,堅持依法監管的定力。要始終保持監管規則透明度,維護監管尺度一致性,無論對中資還是外資機構、國有還是民營機構,均一視同仁,適用一致監管標準。
曹宇指出,目前,我國金融供給不平衡、不充分,與金融需求多層次、多樣化的矛盾,仍然比較突出。激發金融機構市場活力、推動金融業高質量發展同樣重要。這里面要處理好加強監管與支持創新的關系,處理好大型機構與中小機構的關系。處理好加強監管與支持創新的關系,就是始終將“是否有利于支持實體經濟”、“是否有利于防范金融風險”、“是否有利于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三個有利于”原則,作為衡量金融創新合理性的基本標準,堅決打擊偏離實體經濟需求、危害金融穩定、侵害消費者權益的“偽創新”、“亂創新”行為。處理好大型機構與中小機構的關系就是做實分類監管和差異化監管,努力營造各類金融機構錯位發展、優勢互補、細化分工、有序競爭的良性金融共生環境。
對于如何不斷改進監管方法,曹宇表示,以機構監管為核心,以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為抓手,以市場準入、非現場監管和現場檢查為軸線,強化金融機構資本監管、流動性監管和償付能力監管,實現對法人機構的多維度、深層次、全周期監管。同時,更加注重功能監管與機構監管的有機結合,做到機構、業務和風險監管全覆蓋。曹宇也表示,還將大力推進協同監管。要在金融委的統一指揮下,強化監管部門與宏觀管理部門之間、金融部門與其他部門之間的工作協同。更加注重宏觀審慎監管、微觀審慎監管、行為監管的協調效率,更加注重金融政策、產業政策、財政政策的優化組合,更加注重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形成金融風險防控的全國“一盤棋”。
加快構建與新發展格局
相適應的外匯管理體制
鄭薇表示,“十四五”時期和今后一段時期,將加快構建與新發展格局相適應的外匯管理體制。
首先要穩妥有序推進資本項目開放。
一是全面放寬直接投資領域外資準入,切實落實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落實和推動簽署雙邊和多邊貿易和投資協定,創新直接投資方式,推進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和合格境內有限合伙人(QDLP)外匯管理方式改革,更好滿足市場主體的跨境投資需求。
二是推動跨境融資交易和匯兌環節統一協調,制訂私募投資基金跨境投資的政策框架,實現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加行業負面清單的管理,提升跨境融資便利化水平。
三是加快提升金融市場國際化水平,推動實現符合國際慣例的證券投資開放政策,常態化地發放QDII額度,實施“跨境理財通”試點,整合金融市場開放渠道。中長期來看,在符合“三反”的前提下,除少數涉及國家安全及高風險領域的交易外,實現跨境資本雙向流動的基本自由,建立健全個人跨境資本交易的管理制度,滿足個人對外投資和用匯的合理需求。
其次,要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外匯管理新體制。促進高水平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推動外匯管理方式從事前審查全面轉向事后核查,推動實現高效、安全、低成本的跨境貿易結算。實現高水平跨境投融資自由化便利化。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支持“一帶一路”企業貿易結算便利化,優化外匯賬戶,助力企業“走出去”。支持海南自由貿易港、粵港澳大灣區等區域發展戰略,賦予自由貿易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更大的改革自主權,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建設開放多元、功能健全的外匯市場,統籌發展在岸市場和離岸市場,提升境內市場國際影響力和金融機構全球參與度。
鄭薇表示,要進一步提升開放條件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不斷完善外匯市場“宏觀審慎+微觀監管”兩位一體管理框架,宏觀審慎方面著力防止大規模跨境資本流動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微觀監管方面著力維護外匯市場競爭秩序和消費者合法權益,以“零容忍”態度嚴厲打擊外匯領域違法違規活動。推進科技賦能“數字外管”和“安全外管”建設,提升跨境區塊鏈平臺服務外匯收支和跨境融資能力。完善金融開放領域法律體系,推動外匯管理條例修訂,完善涉外經貿法律和規則體系,加強國內跨部門、國際跨境監管合作。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