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政策風向標的清晰引導以及改善自身生存狀況的強烈驅動,今年以來共有40余家中小銀行進行資本重組,許多新的中小銀行因此破土而出。動態上看,中小銀行的重組趨勢未來勢必進一步提速,尤其是基層中小銀行的資本重組將在更大范圍內展開。
中小銀行前身是城市信用社和農村信用社,由于起點低、規模小與底子薄,當初出于化解風險的需要,在引入社會資本過程中缺乏對股本的穿透式監管,曾導致中小銀行的股東良莠不齊,并將不少新的風險尤其債務風險帶了進來。
由于利益與產權關系的復雜性與板結性,中小銀行從自身內部變革以達到優化股東結構的難度較大。因此,理順與矯正中小銀行治理結構的最有效辦法就是市場化的資本重組。通過這種方式,一方面可以提升股東質量與優化股東結構,另一方面能夠健全內控機制,封閉中小銀行“跑”“漏”“冒”的暗道,改善中小銀行股權結構和提升資本穩定性以及財務安全度。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修改建議稿)》從立法層面對中小銀行股東和股權的準入進行了清晰限定,并且增設了股東義務與禁止行為。可以預見,通過存量層面的資本重組以及增量層面的股東優化,中小銀行將建立起產權明晰、結構合理、運作規范的治理結構。
同時,從數量上看,目前國內有中小銀行4000多家,但市場競爭力卻相對較弱。一是,中小銀行植根于地方,產業結構層次較低,中小銀行因此更容易遭遇資產不良率提高的沖擊。二是,大型商業銀行近年來持續展開客戶下沉,由于在定價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對中小銀行整體盈利能力產生影響。三是新誕生的互聯網銀行更是憑借數字化營銷以及大數據風控的優勢,對中小銀行一度看好的線上利潤構成擠壓。此外,近日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修改建議稿)》從立法高度明確中小銀行只能在住所地范圍內依法開展經營活動,未經批準不得跨區域展業,將對中小銀行線下網點布局空間與業務半徑構成約束。
按照今年前三季度的財務數據,中小銀行凈利潤同比平均降幅超過了10%,有的降幅超過了70%。利潤的萎縮意味著中小銀行內源性補充資本金的能力的削弱。無疑,中小銀行可以通過外源性渠道比如增資、IPO、可轉債、定增、永續債、優先股以及二級資本債等方式來補充資本金。但是,可轉債、定增、IPO等融資方式只能對極少數上市中小銀行有效,數千家非上市中小銀行只能望梅止渴。永續債固然可以為所有中小銀行補充資本金所用,但發行成本較高,且只能用來補充其他一級資本。另外,中小銀行還可以通過發行二級資本債來補充二級資本,但來自央行《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9)》顯示,在4000多家中小銀行中,八成以上的評級結果都在BBB以下,偏低的信用評級一方面抬高了中小銀行的融資成本,同時也會讓市場對二級資本債望而卻步。在這種情況下,中小銀行更有必要展開資本重組,借此引進優質戰略投資者,拓寬資金補充渠道與改善銀行流動性,通過以時間換空間的方式逐漸化解存量不良資產。
按照銀保監會《關于推動銀行業和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的規定,資本重組后可以繼續保持中小銀行的縣域法人地位,這樣就能夠便于中小銀行在合規的基礎上突破區域業務限制的瓶頸,彼此之間不僅能夠互相嫁接、開放與開發市場,而且能夠共享客戶資源,同時在更大空間范圍內優化信貸資源的配置。目前來看,中小銀行資本重組主要有新設合并與參股控股兩種模式,前者如以攀枝花市商業銀行和涼山州商業銀行為基礎而產生的四川銀行;后者如新疆伊犁農村商業銀行作為主要發起人之一投資參股的新疆新源農村商業銀行等。
在此還要特別強調的是作為資本重組后的業務拓展方向,中小銀行須集中精力與資源深耕特定地緣市場,構造差異化經營方陣,瞄準垂直性客戶需求和專注價值鏈某一環節,打造出“小而美”的業務閉環。一是中小銀行可以繼續下沉渠道,憑借對區域內企業更加熟悉的優勢,開拓在鄉鎮、街道等大型銀行涉及較少的空白區域,通過“整村授信”與“批量營銷”方式深入挖掘潛在優質客戶群。二是中小銀行可以針對當地企業制定特色化信貸產品,同時建立客戶分級,對優質客戶提供優惠貸款利率以及上門服務等方式,留住優質客戶。
(作者系中國市場學會理事、經濟學教授)
17:14 | 萊美藥業:公司持續推進新增藥品IN... |
17:14 | 中科海訊:截至2025年4月18日公司... |
17:14 | 蔚藍鋰芯:馬來西亞天鵬一期項目現... |
17:14 | 華僑城A:截至4月18日公司股東總... |
17:14 | 萊美藥業:納米炭鐵是在公司產品納... |
17:14 | 廣博股份:母公司未分配利潤為負數... |
17:14 | 盛幫股份:目前使用PEEK材料的產品... |
17:14 | 阿爾特:機器人業務目前處于早期培... |
17:14 | 怡亞通: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股... |
17:14 | 南山控股:控股股東中國南山已全額... |
17:14 | 易天股份:研發過程中會使用到PLM... |
17:14 | 國藥一致:公司目前無重組計劃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