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為應對疫情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沖擊,我國實施了一系列的積極財政政策。這些財政政策具有力度明顯加大、工具更加多樣化、政策作用范圍更廣、注重結構調整和政策差異性等特點。從上半年經濟運行來看,二季度GDP扭負為正,財政政策對恢復經濟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減稅降費免租政策,“保市場主體”成效顯著。提高赤字率,發行抗疫特別國債,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推動了投資增長,進而成為推動經濟增速由負轉正的主要因素。截至7月中旬,新增專項債已發行2.24萬億元,支出1.9萬億元。
下半年,宏觀政策效應將進一步顯現,尤其是全年新增超過2.5萬億減負將主要在下半年實現,專項債和抗疫特別國債也將對投資形成持續的拉動效應,這為經濟持續恢復提供了有效支撐。
從全球來看,外部沖擊將成為影響我國經濟的最大變量。首先,貿易摩擦對我國的產業升級、科技進步等都將產生重要影響。其次,全球經濟衰退及不平衡問題更加突出,再加上疫情引發部分產業鏈調整、回歸或區域化不可避免,這將給我國的產業鏈安全帶來一定的影響。
從國內來看,疫情防控常態化不僅對于社會管理提出了新要求新課題,也對產業結構升級、企業經營、居民可支配收入以及消費習慣都帶來諸多影響,增加了一些宏觀經濟運行的變數。
應對上述內外環境的變化,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需要“穩局”和“破局”。“穩局”,即穩住向好發展的局勢,推動經濟回歸正常水平;“破局”,即破除內外部環境變化中不利局面。
疫情給財政運行帶來了一定壓力,對財政收支兩端都帶來不小的沖擊。上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下降5.8%。從力度上看,今年的財政政策力度前所未有。僅新增赤字、抗疫特別國債和新增地方專項債此三項,即可形成3.6萬億的新增擴張規模,使總規模達到8.51萬億。再加上調入和結轉資金、預算內投資,政策的力度將會更大。從量上來看,刺激力度基本符合財力狀況和經濟發展需要。因此,下半年財政政策并非單純擴大刺激總量,而主要是在提升財政政策效果和財政資源的使用效率上做文章。
財政政策穩“局”的著力點在于擴大基礎設施投資,以基建投資穩定經濟增長的局勢。當前,消費、外需尚未完全恢復,基建投資具有積極意義?;ㄍ顿Y,不僅能以總需求的擴張產生經濟聯動效應,對沖經濟下行力量,增強經濟的動力,而且有利于提升未來宏觀經濟效率和改善民生。推進補短板、惠民生、促消費、擴內需,需要進一步擴大基建投資。在當前財政形勢下,擴大基建投資主要是通過加快項目落地率、優化投資結構、利用社會資本等方式來實現。
財政政策破“局”的發力點在于推動創新。創新是打破外部技術封鎖、增強經濟活力和全球競爭力、提升國內循環質量的根本途徑。為此,需要通過調整財政資源布局和使用,支持企業研發和設備更新改造升級,并為企業創新提供充滿活力和寬松的市場環境。
財政政策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未來發展的質量。進一步提升財政政策的效果,一方面要加快財政政策落地,另一方面要增強與貨幣金融政策、改革和制度的協同性。
其一,實行稅收支持政策,利用好基礎設施項目REITs工具,吸引社會資本,優化基建投資結構。在支持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雖然我國加大了專項債額度,并發行特別國債,但財政資金的力度畢竟有限,與龐大的資金需求相比仍不足。為了推動基礎設施投融資,可立足我國的法律和稅制框架,綜合考慮金融市場交易和稅收征管能力,構建我國REITs稅收制度體系,增強政策正向激勵,支持REITs發展,實現我國數萬億巨額優質資產的入市再流通,平衡“擴投資”與“防風險”。
其二,加快項目落地,發揮基建投資穩增長的持續效果。今年,我國特別國債、地方專項債等債務資金的規模比較大,其使用狀況在很大程度上將決定積極財政政策的效果。各地應優化資金的使用方式,結合補短板以及各自的資源優勢和發展狀況,合理地選擇項目并加快項目落地。
其三,圍繞提升創新能力和市場活力,優化財政政策導向和資源使用。一是調整對產業和企業的補貼,提升稅收政策力度,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和設備更新改造升級。二是立足我國現狀,創新支持創新的方式,實現多種資源的優質組合。例如,可采取工資補貼、社保補助等形式,鼓勵企業吸收理工科畢業生,既可使企業享受“準工程師紅利”,增強創新能力,減少創新成本,又可減輕畢業生就業壓力。三是,考慮縮減部分與支持創新關聯度不大的各類企業獎補支出,以及政府設立的各項扶持基金規模,釋放資源,增強市場活力和經濟的內生動力。四是,加大財政對基礎學科、基礎研究長線資金安排和投入。
21:28 | 凱盛科技:第九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25 | 利德曼:目前未與賽納生物建立招商... |
21:24 | 空港股份:第八屆監事會第六次會議... |
21:24 | 松煬資源:第四屆董事會第二十一次... |
21:24 | 慧辰股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四次會... |
21:24 | 邦德股份:第四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24 | 邦德股份:第四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24 | 麒麟信安:第二屆董事會第二十二次... |
21:24 | 艾迪藥業: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24 | 華泰證券:第六屆董事會第十六次會... |
21:24 | 宇新股份:第四屆董事會第四次會議... |
21:24 | 招商銀行:監事會決議公告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