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李明珠
20多年前大衛·卡普蘭所撰寫的《硅谷之光》一書風靡世界,恰逢當時硅谷的網絡股風起云涌,催生出一個個財富神話,這讓站在世紀之交時點的中國年輕人倍感興奮,也想趁著改革開放的大潮,讓創業投資的種子在國內生根萌芽。
彼時在深圳,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高交會)剛剛首次舉辦,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建中央主席成思危提出發展風險投資的“一號提案”,在這樣的歷史背景和“硅谷精神”加持下,一批本土創投機構在國內率先破土而出,鄭偉鶴所創立的同創偉業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扎根在深圳這片創新的土壤上。
從家鄉安徽蕪湖到天津南開求學,再到深圳,工作以后的身份經歷了深交所上市部、證券律師、創業者、投資人的多重變化,同創偉業董事長鄭偉鶴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專訪時笑稱,自己是為數不多和中國資本市場一起成長起來的“特區人”。他坦言,做投資一定會有失敗,但不要害怕摔跤和失敗。堅持夢想、相信美好是對20年創業歷程的總結。
探索、突破背后的
深圳精神
“我們那個年代,到深圳來的人很多都有冒險精神,現在也一樣,由于中國的資本市場在1990年就已經在深圳開啟,第一批吃螃蟹的人買了深發展、萬科原始股,賺到了錢,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后來者也想要效仿。”鄭偉鶴說。
深交所在1990年底剛剛試營業,尚未畢業的鄭偉鶴就已經開始了在深交所上市部的實習工作。市場化的大潮下,鄭偉鶴又離開了體制內的舒適區,1993年,他成為中國首批證券律師,幫助萬科、深圳發展銀行、西藏明珠、廣匯新材等多個公司做上市和再融資的法律顧問。
談及創立同創偉業的初衷,他表示想法其實很簡單,“銅錢無腳走千家”當年電影《劉三姐》里這樣一句話讓他印象深刻,“通過投資可以讓別人幫你干活,可以實現很多想法”。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帶著最初的樸素思考,他開始摸索本土化基金的投資之路。
2000年到2004年是一段艱難探索的歷程,2004年同創偉業趕上了中小板的時代列車,并收獲了兩家上市公司——達安基因和軸研科技,一舉成名。再次站上舞臺的中心是在三年后,2007年新《合伙企業法》施行,同創偉業首吃螃蟹,創立中國首支有限合伙型基金——深圳南海成長基金,募資規模達2.5億。這也是深圳市政府與市場化投資機構合作的第一次嘗試,此后,有限合伙的人民幣基金逐漸在國內盛行。
2009年10月,創業板推出,同創偉業迎來真正的收獲期,隔年以8家IPO的成績在本土創投機構中名列前茅。接下來一路勇往直前,2011年,成立首只VC基金,投資階段前移,進入細分行業早期、中早期投資。2015年率先掛牌新三板,是首批掛牌新三板的私募股權機構,此前同創美元一期基金設立,成為第一批設立雙幣基金的投資機構。
不斷嘗試、探索、突破的背后,是敢為人先的深圳精神。
同創偉業是其中的典型縮影,同期的深圳,出現了一批頗具代表性的本土創投,如深創投、達晨等。他們共同留下了屬于本土機構特有的“深圳”烙印:靈敏的市場嗅覺、青睞本土高科技項目、本地人民幣資金的循環、主打國內資本市場退出。
鄭偉鶴認為,這和深圳打造的開放、包容的市場環境有關,尤其在政策彈性、創新氛圍和區域產業整體布局的配合方面,深圳均獨具優勢。
好項目是“熬”出來的
由于疫情的影響,鄭偉鶴也意外地“慢”了下來,讀了很多書,也嘗試了很多第一次:第一次在線直播,第一次舉辦網絡峰會,但花了更多的時間來深度思考。復盤過去20年同創偉業的投資,如果要用一個字總結,他認為是“熬”,即同創偉業堅持的長期主義,在此基礎上,通過對趨勢、領域、行業作出前瞻性的判斷,耐心地陪伴企業一起成長。
“有些項目我們投了10年,投的時候可能兩三千萬估值,現在已經10個億估值,這個時候熬下去,可能真的變成100億。”他感慨。
“以深圳的震有科技為例,這個團隊是從華為出來的,同創投資的時候是10年前,當時感受到他們身上有一種特種兵的氣質,盡管公司目前還不大,但在核心網領域,除了中興通訊、華為之外,它可能是緊隨其后的第三家。作為最核心的投資人,期間也經歷了各種波折,很多投資人退出了,對于我們來說真是十年磨一劍,如今終于等來了云開霧散的時候。”
鄭偉鶴認為,我們要認識到深圳不僅有華為、中興通訊,還有新生代的科技企業,也在不斷的誕生和涌現。
根據公開資料,截至6月底,同創偉業管理資產規模超200億元,已累計投資近500家企業,已上市的企業在80家左右,其中57家直接IPO,這些企業分布在大健康、大科技、大信息、大消費等多個領域,被冠以新興產業的隱形冠軍。事實上,國家支持的新興產業一直是同創偉業重點投資的方向。
“掙快錢其實不難,難的是掙一些有意義的錢,有價值的錢,而且要熬很長的時間,一定要有這樣的情懷和夢想。”
隨著創業板注冊制改革落地、科創板開市一周年,創投退出的黃金時期正加速到來。鄭偉鶴認為,創投行業正面臨一個難得的機遇。
中國資本紅利即將到來
過去的20年,從PC互聯網時代進入到移動互聯網時代,誕生了包括騰訊、阿里、美團、今日頭條等時代的弄潮兒,也給資本市場和投資人帶來了巨大的回報,尤其外資的回報率遠遠超過人民幣基金。
“以前人民幣基金也遇到過一些好的項目,很多都錯過了,可能是因為開始沒有美元基金所以投不進去,但還有很多是認知的問題,以及自己的注意力問題。”鄭偉鶴總結。
事實上,人民幣基金有其自身的優勢,在最近這幾年,尤其是面對科創板、創業板、精選層的歷史機遇方面,都有非常優異的成績,通過不斷的學習和觀察,可以發現人民幣和美元的一些主戰場也慢慢地接近。鄭偉鶴認為,中國資本的紅利即將到來,資本市場將迎來更多的驚喜,爭取在未來抓住10年十倍,10年百倍的機會。
而如何能夠抓住獨角獸級別的公司的投資機會?他表示,首先要有一個好的項目在恰當的賽道,其次介入要在早期,而且大比例持股,但前提是將自己該做的功課打好基礎,能做的事情做好,一旦碰到這種機遇,就應盡量去抓。
他以投資的早期項目三壇醫療為例,三壇醫療總部位于杭州,是國內骨科機器人市場主導者,其研發的“智微天眼”手術導引與反饋系統在骨科手術中能夠實現更精準的定位,幫助實現更微創、更便捷的效果。“我們對三壇醫療投資很早,持股比例也比較高,如果能長期持有,未來的發展空間非常值得期待。”
從以往的投資新興行業的“隱形冠軍”到最新的投資科創時代青睞的“高冷硬黑”,成熟的投資機構會不斷隨著時代的變化,環境的改變,在不同的轉折節點,迭代投資策略,最終踩準投資節奏。“踩點”并非亦步亦趨,同創偉業的秘訣是通過管理制度的建立,給“下面”的人授權,和投資經理形成信任關系,形成良好的溝通和交流的機制,讓更年輕的80、90后沖在一線,挖掘新經濟帶來的機會,“60、70年代的決策層需要思索如何跨越時代、年齡的因素,對類似嗶哩嗶哩這樣的新項目進行評估。”鄭偉鶴表示。此外,他認為各個細分領域諸如生物醫藥、通信科技等每天都有新的知識出現,需要不斷學習,提升認知,迭代自己的知識體系,做到及時“打補丁”。
所有成功背后都需要戰略性思考和方向性洞察,以及抱著開放的態度,敢于接受失敗。2020年也是同創偉業成立的第20個年頭,鄭偉鶴在多個場合分享20年最大的感悟“堅持夢想、相信美好”,這不僅僅是一位與時代共同成長的卓越投資家對過去的思考,也是對未來的寄語。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