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正轉向高質量發展,潛在經濟增速遠遠高于主要發達經濟體,總供給將持續保持充分,從而能夠為物價穩定打下堅實基礎。
張銳
近日,在發布2020年上半年金融統計數據的同時,央行特別強調,目前國內經濟運行處于基本平穩的狀態,供需兩方總體上來說比較平衡,貨幣政策也保持穩健,而且更加靈活適度,因此,中國經濟不存在長期通脹或者通縮的基礎。
因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導致停工停產進而引致產品供給缺口突發性放大,期間還有糧食、蔬菜價格的階段性加速上漲,隨后疫情的全球性蔓延又打斷了產品供應鏈,有關通貨膨脹的擔憂聲于是不絕于耳;特別是基于抗御與對沖新冠肺炎疫情損害實體經濟以及支持疫后復工復產的需要,央行貨幣政策在原有穩健的基礎上做出了更加靈活的選擇,今年上半年新增人民幣各項貸款12.09萬億元,同比多增2.42萬億,M2增速提升到了13.2%,同比加快0.2個百分點,作為一種思維慣性,有人認為跟隨貨幣增發而來的將是通貨膨脹,而且上半年CPI(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3.8%的幅度似乎也在一定程度上顯示出通脹的苗頭。
另一方面,疫情已經導致全球經濟出現大幅衰退,必然對中國出口需求形成抑制,加之國內消費需求的恢復也是一個漸進過程,經濟出現通縮概率似乎在所難免,尤其是繼去年同比下降0.3%之后,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在今年上半年又下降1.9%,鑒于PPI落入負值區間已經持續一年零兩個月的客觀事實,不少人很容易做出我國已經出現典型通縮風險的判斷。
短期來看,受到食品價格驅動的牽引,下半年物價還會小幅上行,但隨著生豬存量逐漸恢復正常,豬肉供給邊際不斷改善,因肉價擾動從而再度出現食品價格上漲的概率并不大,加之PPI對非食品價格的壓制,今年CPI上漲目標基本會保持在低位運行趨勢;另一方面,國內供給側復工復產基本到位,產品供給彈性增強,雖然因疫情而受限的民眾活動場景已恢復常態以及伴隨而來的消費邊際改善會對食品價格構成一定力度的上拉,但需求絕對不會遠超供給,二者可能會表現出微平衡狀態,物價持續、不可逆大幅上漲的可能性自然就很小。
通縮方面,雖然疫后需求側恢復要慢于供給側恢復,總需求不足還將壓制PPI,但是,國內出口已經在5月份轉正,如果不出現特別大的變故,外需持續改善格局在下半年會得到持續與強化;另一方面,隨著“新基建”投資的啟動與發力、復工復產全面到位帶來的就業需求復蘇、各地消費券發放以及出口轉內銷政策刺激出的消費動能釋放,工業品出廠價格有望獲得一定支撐與拉動,PPI同比降幅可能不斷變窄。按照國際上對通縮的標準認定,即總體物價水平在一段時間內持續下降、貨幣供應量持續下降以及經濟衰退等三大特點看,目前中國均未顯示任何痕跡,因此,通縮相比于通脹而言就更無須懸掛于心。
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最新預測,今年中國將是唯一一個能保持積極增長的主要經濟體,明年經濟增幅將提升到9.2%,而且中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趨勢并不會因疫情而改變。國際經驗表明,經濟持續上升通道中,出現通貨緊縮幾無任何概率,卻不排除發生通貨膨脹的可能,但具體到中國,后者同樣不具備生成基礎。
首先,長期通脹缺乏貨幣政策條件。貨幣寬松程度是導致通脹的重要因素,而絕不搞“大水漫灌”將是中國貨幣當局堅守與貫徹的貨幣政策主線,而且央行也絕對不會像西方國家中央銀行那樣實施財政貨幣化,由此決定未來我國出現大規模、全口徑貨幣寬松的概率非常之低,更不可能形成貨幣泛濫的趨勢。退一步說,即便是出于逆周期調控需要出現貨幣的階段性超發,也不一定必然形成通貨膨脹,如金融危機后的十多年時間西方國家央行采取超常規寬松貨幣政策,但卻始終無法實現通脹率2%的目標;今年為應對新冠疫情全球增發貨幣多達5萬億美元,物價同樣沒有出現異動。基礎貨幣如果在流動過程中能夠得到很好的管理比如直達和配置到實體經濟,就可大大降低通脹風險。
其次,長期通脹的供求失衡土壤中國不具備。物價漲幅根本上取決于總供給和總需求的相對變化。中國持續多年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經實現了工業部門無效產能的較好出清,同時推動了國內工業供給與需求的再平衡;更重要的是,中國經濟正轉向高質量發展,潛在經濟增速遠快于主要發達經濟體,總供給將持續保持充分,從而可為物價穩定打下堅實基礎;另外,大數據、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從廣度與深度上朝著制造業植入,企業對市場的響應更為迅疾與靈敏,產品結構變得更為優化合理,供給側可以強力釋放出培養與刺激消費的動能,同時,不斷升級的消費也能對企業形成引導,供給側的柔性制造也能更好地滿足個性化需求,最終,供給與需求實現了精準匹配與有效對接,既不會出現供給過剩條件下的PPI下行壓力,也不會產生供不應求情形下的通貨膨脹風險。
再次,長期通脹缺少大眾預期支持。中國自2015年實施的通脹目標制度較好地錨定了通脹預期,過去五年年度通脹率分別是1.4%、2%、1.6%、2.1%和2.9%,年年落入目標值附近。另外,今年兩個季度的CPI分別為4.9%與2.7%,呈現明顯的下滑收斂狀態。按照盧卡斯創建的理性預期學派的觀點,公眾從過去通脹趨勢外推的通脹預期將會提高未來的通脹。反過來說,長期低通脹趨勢可以淡化與抹掉民眾預期物價上漲的心理壓力,支持其更加合理地安排消費支出,避免因情緒化而產生的需求拉上式通脹風險。中國的長期低通脹走勢正好與此契合,并且預期平穩下的居民收入穩步增長更是構成了我國中長期物價平穩的壓艙石和基本盤。
最后,長期通脹沒有外部市場基礎。經濟結構的升級、新能源車對燃油車的替代、頁巖氣的開發,多種復合力量決定了國際市場原油供給大于需求將成持續常態,也造就了油價低位運行的長期生態。低油價不僅打開了大宗商品價格的下行空間,也會對PPI構成持續壓制,同時還對CPI中的非食品價格產生下拉影響,從而在全球范圍內完全祛除了成本驅動型通脹風險,也讓中國失去了輸入性通脹的壓力。另一方面,長期來看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儲備的配置比重將持續上升,同時已經升值了十年之久的美元續升空間非常有限,未來人民幣將繼續保持穩中有升的態勢,來自匯率渠道的輸入性通脹壓力因此可以得到有效稀釋;不僅如此,匯率的穩定必然對國內市場人民幣的購買力形成正面投射,一定程度上對貨幣價值起到維護與輸氧功效,進而對物價穩定構成實質性支撐。
19:21 | 宇新股份:截至2025年4月18日股東... |
19:21 | 瑞爾特:將持續推進搭建完善的銷售... |
19:21 | 朗科科技:截至2025年4月20日股東... |
19:21 | 華綠生物:公司從美國進口的產品原... |
19:21 | 西部牧業:截至4月18日股東總數為2... |
19:21 | 博匯股份:截至2025年4月18日股東... |
19:21 | 遠望谷:截至4月18日股東總戶數為6... |
19:21 | 眾捷汽車:目前公司暫未有人形機器... |
19:21 | 沃森生物:公司目前有6款產品處于... |
19:21 | 回盛生物:公司根據市場情況及時調... |
19:21 | 眾捷汽車:產品已進入奔馳等20多個... |
19:21 | 金現代:截至2025年4月18日股東人...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