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見習記者 鄭馨悅
7月11日,上海財經大學高等研究院在滬發布《2020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年中報告》。報告以“疫情沖擊下的世界變局與中國經濟”為主題,分析了上半年新冠疫情對我國經濟發展和世界政經格局造成沖擊,當前中國宏觀經濟運行的即期特征與主要風險,并為疫后世界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破解之道與具體應對給出建議。
發布會以“現場會議+云端會議”形式進行,“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項目組總負責人田國強教授,首席專家黃曉東教授分別對報告作總體介紹和具體解讀。
年中報告指出,2020年上半年,新冠疫情對我國經濟發展和世界政經格局造成重大沖擊。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大幅下滑,消費、投資增速出現下跌。隨著我國對疫情的有效防控,二季度實現大部分復工復產,消費、投資、工業企業利潤等的降幅均出現不同程度收窄,經濟呈修復企穩態勢。同時,受全球疫情蔓延及世界變局的影響,疫情不僅對中國對外貿易增速形成拖累,也導致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重新調整及貿易保護主義疊加,加上全球性、地域性政經摩擦和沖突導致的不確定性急劇上升,進一步加劇了經濟下行壓力,我國經濟復蘇的前景仍不明朗。
報告建議,中國在應對外部挑戰的同時,應立足于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基于結構模型進行政策模擬,課題組表示,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對產出促進作用的逆周期性與在疫情期間不同的刺激效果對制定宏觀政策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當前我國經濟在疫情影響下面臨較大壓力并且亟待復蘇,因此宏觀政策應當發力。但是,最優的經濟政策規則要求積極的財政政策與穩健的貨幣政策相配合,這樣的政策組合要求財政政策分擔維持經濟穩定增長的任務,也符合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的政策基調。與此同時,“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應該更多關注結構性問題,更加重視對民營企業的幫扶。
課題組指出,當前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其后果超過2008年世界經濟金融危機,甚至超過20世紀20、30年代的世界大蕭條。更嚴重的是,疫情造成了史無前例的斷裂帶,將嚴重影響政治、經濟、國際關系的世界格局和秩序,疫后將更為明顯。中國與世界的關系,特別是與美國的關系,將決定世界走向,而中國和美國分別和共同作出的戰略選擇將決定世界的格局和未來。
課題組強調,中國要解決外部的危機和內部的挑戰,應從經濟、政治和國際關系方面加以應對,關鍵是要根據國家發展與治理三要素進行綜合改革:一是進行深層次的市場化改革和經濟全球化開放,建立健全更為廣納式的包容性市場經濟制度;二是轉變政府職能,將國家能力和政府執行力用到應該發揮作用的地方,避免政府角色越位、錯位、缺位,有效彌補市場和社會的失靈;三是加強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包容透明的社會治理。
對中國如何從經濟方面進行綜合應對,課題組提出了具體建議。
在經濟關系上要形成更廣泛的自由貿易統一戰線,為此要避免過度強調和宣揚政府主導,應憑著中國巨大的市場和充滿活力的經濟,加快推進中歐、中英、中日韓、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等主要多邊雙邊自由貿易協定談判或升級談判,積極探討加入CPTPP的可行性。面對疫情給資本安全、供應鏈安全帶來的巨大沖擊,中國不能因此走向封閉,在加強國內循環的同時,國際循環絕不能丟,應進一步推動向世界經濟體系趨同的對外開放,大力減少市場壁壘,以公平競爭、共同利益和共享價值觀來凝聚自由貿易的同盟軍,確保供應鏈、產業鏈、資金鏈安全。同時,要以開放推進國內市場化改革深化和營商環境優化,以競爭中性、所有制中立原則進行體制性、結構性改革,形成國企、民企、外企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真正發揮決定性的作用,增強經濟制度的包容性。
(編輯 田冬)
19:21 | 宇新股份:截至2025年4月18日股東... |
19:21 | 瑞爾特:將持續推進搭建完善的銷售... |
19:21 | 朗科科技:截至2025年4月20日股東... |
19:21 | 華綠生物:公司從美國進口的產品原... |
19:21 | 西部牧業:截至4月18日股東總數為2... |
19:21 | 博匯股份:截至2025年4月18日股東... |
19:21 | 遠望谷:截至4月18日股東總戶數為6... |
19:21 | 眾捷汽車:目前公司暫未有人形機器... |
19:21 | 沃森生物:公司目前有6款產品處于... |
19:21 | 回盛生物:公司根據市場情況及時調... |
19:21 | 眾捷汽車:產品已進入奔馳等20多個... |
19:21 | 金現代:截至2025年4月18日股東人...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