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歆
一字千鈞,字字千鈞!
在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月22日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很多對于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和承諾都是透過“高頻詞”表達。其中,“保”是第一高頻詞,出現85次,關系到就業、糧食安全、醫療衛生建設、對外開放等方方面面的話題。
雖然單純從字面含義看來,“保”更傾向于防御,但其實,“保”的象形文字起源,是成人對稚子的保護與托舉,自然蘊含了兩層含義:其一是守住底線;其二是托舉希望。對于中國經濟如今面臨的復雜情況而言,“保”字也確實肩負著守護和托舉兩項重任。更何況,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第二大高頻詞和第三大高頻詞分別為“發展”(71次)和“穩”(41次)。筆者認為,對于中國經濟而言,三大高頻詞聯手展示了中國經濟保住底線、奮力發展、行穩致遠的圖景。
首先,“保”劃定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美好生活的基礎要求,是發展的出發點和必經點,但并不是最終目標。
日前,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有一個細節引起了筆者的注意。攀登活動的起點是在海拔5200米的大本營,此后需要經過過渡營地、前進營地才能到達雪線,后續再經一號營地和二號營業才能到達突擊營地,之后真正沖擊世界之巔。其實,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與珠峰攀登何其相似。
2020年,中國經濟面臨的形勢復雜多變,因此需要更具張力的戰略規劃、更具針對性的政策安排。戰略的張力和政策的針對性就表現在中國經濟對于“攀登營地”的選擇——以“六保”為核心,保障居民就業、基本民生、市場主體、糧食能源安全、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以及基層運轉,守住“六保”底線,就能穩住經濟基本盤,也才能為中國經濟下一步的攀登做好準備。
其次,作為第二大高頻詞,“發展”站在了“保”的基礎上,規劃了更清晰的前進目標,也設定了前行的具體路線。
作為一個動詞,“發展”有著自我更新與迭代的含義,同時非常強調過程中能量的儲備與積累。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發展”的絕大多數亮相都匹配了相應的動能,這種動能可能來自于方式改變、科技創新、市場主體的活躍、產業或區域的轉型升級,也可能來自于14億人民的信心。
如此多的筆墨著重于中國經濟的發展,顯然并不是空談,而是源于自身的韌性。一方面,中國經濟的推動力不是來自于簡單的慣性增長,而是得益于以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主要內容的新動能快速集聚;另一方面,中國經濟正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同時謀求從“數量追趕”向“質量追趕”的轉變,這些都為中國經濟韌性夯實了基礎。
正如李克強總理所言,“只要直面挑戰,堅定發展信心,增強發展動力,維護和用好我國發展重要戰略機遇期,當前的難關一定能闖過,中國的發展必將充滿希望”。
第三,在中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穩”是幫助“發展”夯實根基的過程,符合“穩”的“發展”才是最有質量的發展;同時,“穩”以“保”為著力點,構建經濟行穩致遠的發展架構。
“穩”,由禾和急組成,寓意像禾苗生長一樣、不急不躁。2019年,“穩”憑借其關聯的政策面“六穩”和網絡用語中充滿正能量的“穩了”成為年度漢字。筆者認為,這也正是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主要表達的兩層含義。
一方面,“六穩”所包含的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涵蓋了我國經濟生活的最主要方面,表現出了中國經濟面臨復雜環境時需要守住的關口和尋找到的突破口。“穩”并非原地踏步,行穩致遠才是題中之意。另一方面,能夠征服上億網友的“穩”,其實還表達出信任與自信,這也是中國經濟的重要發展優勢之一。無論是“保供穩價”、“援企穩崗”,還是“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等等,都離不開人民群眾對于政府和政策的信賴與支持,“穩”體現了政策與民生的交互性。
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也;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當然不是三個“高頻詞”就能完全涵蓋的。但是,筆者認為,正是通過這些力透紙背的“高頻詞”,以及更多“高頻詞”所銜接的政策表達,中國經濟承諾了高質量發展的未來!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21:52 | 迪森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