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R利率變動是一個銀行與監管、實體經濟的利益博弈,銀行在負債端成本難以有效降低下,自然不愿意下調LPR利率,而監管可能更多的希望銀行進一步下調LP利率,實體經濟則是叫苦連天,認為融資依然艱難融資依然太貴。LPR更應該綜合各方利益訴求和平衡各方利益。
最新一期LPR利率不變。
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布,2020年1月20日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為:1年期LPR為4.15%,5年期以上LPR為4.80%。以上LPR在下一次發布LPR之前有效。
在降低實體經濟融資貴的大環境下,LPR緣何不變?
LPR利率下調明顯銀行負債端成本難以下行。
自從改革LPR利率形成機制以后,1年期以內LPR下調三次15個基點,五年期以上下調一次5個基點,2019年11月20日LPR:1年期為4.15%,5年期以上為4.80%,銀行貸款端利率明顯下行,但是商業銀行的負債端成本并沒有出現明顯下行,央行緩解銀行負債端成本主要是降準和公開市場操作。
11月5日,央行開展1年期MLF操作4000億元,操作利率為3.25%,較上期下降5個基點,也是自去年4月份以來首次下調,11月19日,央行開展500億元國庫定存,中標利率也由前值的3.2%下調2個基點至3.18%,央行還在11月18日進行7天逆回購操作時下調了5個基點到利率2.5%,也是央行逾4年來首次下調7天逆回購操作利率。
公開市場操作資金量有限,利率下行有限,對銀行負債端成本降低很有限,央行通過降準釋放8000億元資金,可以適當緩解銀行負債端成本壓力,提高凈息差。綜合看,銀行貸款端成本下行力度更大。這等于是損害了銀行的利潤,所以銀行股價自從LPR改革以來整體走勢低迷不振,反應市場的悲觀預期,而中小科技股漲勢良好,不斷新高,泡沫已經充分膨脹,需要避免泡沫繼續吹大。繼續推動LPR下行不利于股市健康運行。
另外央行啟動了存量貸款的LPR改革,這對于銀行的利潤影響是存在的,畢竟存量貸款規模比新增貸款規模大得多。中泰證券基于合理假設:LPR降5bp,對2020年的利潤影響-0.45%,并測算了LPR下行對各家上市公司的影響。
如果繼續通過下調LPR利率,壓低銀行貸款利率,銀行的利潤是會受到很大影響的,即使通過窗口指導,調低LPR利率,銀行可能也是心不甘情不愿的會執行很低的貸款利率,可能會通過變相手段提升利率,所謂欲速則不達。
其次是經濟數據較為良好,減稅降負和緩解融資效益出現。
經過19年減稅降負、大力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經濟初現止跌跡象,進入新的政策觀望期。
全年來看,初步核算,2019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99086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1%,符合6%-6.5%的預期目標。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6.4%,二季度增長6.2%,三季度增長6.0%,四季度增長6.0%,三季度和四季度都是6.0%,經濟增速已經有效穩住,人均GDP已經突破萬億美元,進入到發達國家序列,對經濟進一步放緩可給以更多的寬容度,沒有必要采取過多的貨幣政策刺激經濟更快增長。
從12月經濟數據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9%,比11月快0.7個百分點,2019年12月中國制造業PMI為50.2%,位于臨界點上方,2019年1-12月份全國固投(不含農戶)增長5.4%,比1-11月快0.2個百分點,經濟數據出現明顯好轉,貨幣政策缺少繼續寬松的要求。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數據是就業數據,2019年城鎮新增就業1352萬人,預期目標1100萬人以上,超額完成了就業增長,貨幣政策兩大目標就業和通脹,目前就業數據超預期,可是通脹因為豬周期也是位于高位,12月CPI高達4.5%,在不會實施大水漫灌的主基調下,貨幣政策沒有必要太激進,拼命往下壓低利率容易引發通脹反彈。
貨幣政策不應該為經濟托底承擔太多的責任,應該主要關注就業和通脹,就業穩定通脹高企,貨幣政策應該回歸中性,避免太激進的貨幣政策引起通脹增加,催生資產泡沫。因此短線看,LPR缺少下行空間。
16:21 | 聚焦全球市場 共探航運指數期貨新... |
16:19 | 莫高股份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3.28億... |
16:14 | 東方嘉盛2025年第一季度營收同比增... |
16:12 | 2024年營收不足3億元 蘭州黃河被實... |
16:10 | 甘肅能化2024年實現凈利潤12.14億... |
16:10 | 坤恒順維2024年超三成營收用于研發... |
15:49 | 央行最新部署,事關金融“五篇大文... |
15:16 | 西山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3.36億元 ... |
15:14 | 醬油業務穩固 ST加加一季度凈利同... |
15:11 | 聯影醫療披露2024年ESG報告 強化供... |
15:11 | 今創集團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244.... |
15:11 | 供銷大集2024年營收14.24億元 凈利...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