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在深圳建市40周年、即將迎來成立經濟特區40周年的重要時刻,《意見》的制定出臺意義深遠,標志著深圳發展進入全新的歷史階段。
藍圖的謀劃,使命的賦予,都經過深思熟慮,有跡可循。早在2012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考察時就提出“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鼓勵深圳先行先試;2018年12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對深圳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深圳朝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方向前行,努力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范例。
日前,廣東省委常委會在召開會議傳達學習貫徹《意見》精神時指出,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戰略決策,充分體現了總書記、黨中央對廣東、深圳工作的高度重視、親切關懷和大力支持,讓全廣東、全深圳都倍受鼓舞、倍感溫暖、倍感振奮。
從先行先試,到先行示范,從經濟特區,到強國先鋒,為什么是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該怎么建?深圳又將迎來怎樣的發展新機遇?人民網第一時間采訪了各界專家學者,對《意見》進行解讀。
深圳是建設先行示范區的最正確選擇
《意見》開篇指出:深圳經濟特區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各項事業取得顯著成績,已成為一座充滿魅力、動力、活力、創新力的國際化創新型城市。
從城市發展水平上看,深圳憑借其40年來的輝煌成就,成為擔負“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這一光榮歷史使命的不二之選。
“改革開放之初設立的特區,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其中深圳一馬當先,成為了一面旗幟。”廣東省委改革辦副主任李軍曉說。
數據顯示,1979年改革開放之初,深圳的GDP只有1.96億元。40年后的今天,深圳的國民生產總值已突破2.4萬億元,經濟總量居亞洲城市前五。
同時,有專家認為,深圳獨有的城市氣質與歷史淵源,與“先行示范”十分契合。深圳的發展成就,正是“先行先試”的具體體現。
從敲響土地拍賣“第一槌”,到發行新中國第一張股票,再到建立第一個出口工業區……據不完全統計,深圳自1979年建市以來,40年間共創造了1000多項“全國第一”。
深圳大學黨委副書記陶一桃表示,“先行示范區”的本質內涵就是率先實踐探索與先行制度創新,而深圳正是這一品格“與生俱來”的擁有者。
“深圳是中國共產黨一手締造的現代化大城市,是最成功的經濟特區。”深圳史志辦巡視員黃玲認為,創辦深圳經濟特區,是中國共產黨不忘初心,“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最佳實踐。“因此深圳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最正確選擇。”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張燕表示,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遵循了黨中央在上個世紀創辦經濟特區的初衷,符合歷史發展的潮流、時代發展的大勢,意義重大。“我們要從服務支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高度,來深刻認識、領會和把握中央的戰略意圖。”
“正如40年前中央把打破計劃經濟的壁壘、開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征程的光榮任務交給深圳一樣,現在中央又把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先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的神圣使命交給深圳。這是深圳改革開放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是深圳經濟特區的‘二次創業’和賦權賦能再岀發。”李軍曉說。
五大定位賦予深圳更高使命更大責任
高質量發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標桿、可持續發展先鋒……《意見》中,黨中央、國務院給深圳提出了五大戰略定位。
專家們認為,“先行示范區”涵蓋了經濟發展、民主法治、社會民生、生態文明、文化繁榮等各個方面,是一份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五大發展理念在深圳落地的實踐指南。
李軍曉表示,《意見》提出的五個戰略定位,既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深圳的具體化,也是我們國家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總體路徑和實踐要求。
“改革開放40年,深圳作為經濟特區,更側重經濟建設。此次《意見》,則是站在全球競爭的角度,圍繞深圳如何提升城市綜合實力,給出了全方位的實施方案。”深圳市政協委員孫亞華說。
黃玲表示,改革開放以來,中央出臺過一系列支持深圳特區發展的文件。《意見》與以往相比,政治站位更高,體現了“三個事關”: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關全面深化改革,事關深圳未來的新使命新定位。以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對深圳寄予厚望,提出新時代的新使命新要求。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說,《意見》提出的五大定位,意味著深圳被賦予了更大的使命和責任。一方面是探索建設社會主義強國新路徑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一國兩制”的新實踐。更重要的是,在全面深化改革、新一輪對外開放過程中,讓深圳作出新的探索和表率。
“建設‘先行示范區’對深圳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擴大開放提出了更高的使命要求和愿景期待。”張燕認為,從任務角度看,“先行”就是《意見》中提到的“五個率先”。這是深圳在新時代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發展繼續“先行一步”的主要體現。
李軍曉表示,明年我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的新征程。“這份《意見》實際上是寄望深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在全國繼續發揮改革開放排頭兵、先行者、試驗田的作用,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探路。”
“當然,深圳光有‘先行’還遠遠不夠,還要發揮好‘示范’作用,積極探索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路徑,努力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范例,為中國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作出更大貢獻。”張燕說。
深圳迎來新一輪發展政策性增長極
該《意見》對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提出的五大目標中,還包含諸多細則:
支持深圳探索建設國際科技信息中心和全新機制的醫學科學院;支持深圳開展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支持深圳舉辦國際大型體育賽事和文化交流活動;支持深圳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在專家們看來,這一項項具體措施,都是深圳城市發展與建設“前所未有的大利好”。
陶一桃認為,此次《意見》帶來的紅利,不亞于深圳在改革開放之初享受到的政策支撐。這將成為深圳新一輪深化改革的政策性增長極。深圳也將由于先行示范區的獨特功能,而獲得更好的制度創新空間。
“深圳正站在新時代風口上,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歷史機遇,謀求更高層次的發展。”黃玲表示,《意見》的出臺,給深圳未來發展帶來諸多大利好。這種利好全方位體現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生態建設等方面。它給予了深圳實施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擴大開放更廣闊發展空間和更高的政治地位和發展地位。
“這份文件有高度,同時也很具體。”郭萬達表示,過去綜合性的國家科技中心中,并沒有深圳,只有上海、北京與合肥。此次《意見》中,具體提到深圳如何作為主陣地建設綜合性的國家科技中心。“這無疑將對深圳的創新發展帶來新的動力。”
張燕認為,《意見》提出的重點任務和具體舉措,有很多硬招實招。
比如,為提升經濟創新力和影響力,率先建設體現高質量發展要求的現代化經濟體系。《意見》明確提出,開展市場準入和監管體制機制改革試點、打造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在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上先行先試、開展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探索設立國際海洋開發銀行等重要舉措。“每一項改革創新舉措都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與發展價值,是深圳先行一步的重要體現。”張燕認為。
“此次《意見》出臺,是中央為深圳量身定做的大禮包。”李軍曉表示,深圳發展正處于改革開放以來、建市以來最好的歷史時期,正面臨著千載難逢的重大機遇。“如果能抓住機遇,深圳一定可以在下一個四十年再領風騷、再創輝煌,為廣東、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創造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跡,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特別的擔當和貢獻。”
民生和生態短板將是深圳最大潛力板
到2025年,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到2035年,成為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范例;到本世紀中葉,成為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的全球標桿城市……這是《意見》為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畫出的時間表。
專家們表示,40年來,深圳盡管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但與《意見》對標對表,距離世界領先和國際一流,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在英國GAWC(全球化與世界城市研究網絡)發布的2018世界城市名冊中,深圳城市綜合排名55位。在美國科爾尼管理咨詢公司發布的2019全球城市指數報告中,深圳綜合排名僅79位,與紐約、倫敦、巴黎、洛杉磯、香港等世界一流城市相比,差距明顯。
“近年來,深圳在民生、法治、生態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郭萬達認為,“但不得不承認,我們要走的路還很長。”
孫亞華則表示,長期以來,深圳的經濟與社會這兩條腿都是“一長一短”,很不協調。這是深圳的問題,也是全國城市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意見》中的要求和定位,給深圳如何畫出未來發展的新藍圖,指明了方向。
專家們普遍認為,民生、生態等問題,是深圳目前最大的短板。
比如,深圳是我國唯一沒有985、211大學,也沒有“雙一流”大學的一線城市;深圳本地水源匱乏,水資源對外依存度高達70%以上,水體黑臭現象較為普遍。
同時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深圳全市各級各類醫院數量只有134家,分別為北京的19.1%、上海的38.4%、廣州的58.5%;每千人病床數僅為3.5張,分別為北京、上海的2/3,廣州的1/2。
“教育、醫療等公共資源的不均衡,交通不便、房價過高等城市病的存在,都會對吸引人才造成阻礙。”黃玲認為,人才是城市發展必不可少的基礎支撐。深圳要建設先行示范區,這些短板必須要補上。
“深圳目前與國際一流城市相比,的確存在不少短板。但這些短板也將是它最大的潛力板。”李軍曉認為,深圳的優勢在于市場化程度高、國際化程度高、創新能力強,具有獨特的魅力、強大的動力、時代的活力、內生的創造力,在民生領域、生態領域的短板,都可以找到出路,找到解決辦法。“未來,深圳必定將成為一個代表中國形象、中國智慧、中國力量、中國方案的‘全球城市’。”
17:55 | 周期錯配“時間差風險”得以修復 ... |
17:55 | 高度關注入境游市場 南方航空制定... |
17:55 | 做好應對周期準備 吉鑫科技多線著... |
17:55 | 興業銀行一季度業績會:凈息差走勢... |
17:55 | 新元科技即將變更為*ST新元 財報... |
17:55 | 影視行業寒冬之下 愛奇藝如何破局... |
17:54 | 融創服務以8.26億元出售彰泰融創智... |
17:54 | 浦發銀行交出2025年首季經營單:數... |
17:14 | 萊美藥業:公司持續推進新增藥品IN... |
17:14 | 中科海訊:截至2025年4月18日公司... |
17:14 | 蔚藍鋰芯:馬來西亞天鵬一期項目現... |
17:14 | 華僑城A:截至4月18日公司股東總...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