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見習記者 孟珂
隨著證監會6月6日發布的《存托憑證發行與交易管理辦法》等一系列創新企業試點配套規則落地,以及6月11日證監會接收并受理小米集團在國內發行CDR并上市的申請,6月14日證監會發行部披露了小米集團公開發行存托憑證申請文件反饋意見。這意味著符合條件的創新型企業可以開始申請試點境內發行上市,備受關注的創新型企業登陸境內資本市場的浪潮即將到來。
與此同時,由易方達基金、華夏基金等6家機構申報的戰略配售公募基金獲得證監會批文,將重點投資于包括A股、CDR在內的創新型企業上市的戰略配售。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從這一系列舉措可以看出監管機構對創新試點企業登陸境內資本市場的支持力度相當大。但是在市場過度關注創新企業的同時,對于創新企業所可能隱藏的風險卻不可掉以輕心。
防范過度炒作
中國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創新型企業創業熱。根據德勤發布的《中美獨角獸研究報告》,截至2017年6月30日,全球252家獨角獸企業中,中國有98家,居全球第二。到今年3月23日,有報告稱,我國共有164家獨角獸企業,全球每5家獨角獸企業里,就有2家出生在中國。不到1年的時間中國獨角獸企業增長了66家。而7年前,中國還沒有一家獨角獸企業。
在數量激增的同時,獨角獸企業成長的速度同樣驚人。真格基金聯合創始人王強曾表示,“獨角獸企業出現的速度越來越快,在估值成長上也有加速趨勢,很多獨角獸公司的估值可能遠遠超過不少上市公司的估值。過去,一個項目可能10年才能達到10億美元估值,現在可能三四年就達到了。例如,2006年,天使投資人只要花不到10萬美元就可以拿下一個優質創業項目10%的股權,而今天,這個價碼漲到了200萬美元至300萬美元。”
東北證券研究總監付立春昨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這些創新型企業成為被追捧的對象,一方面是由于這類創新型企業本身具有資金優勢;另一方面是因為證監會釋放出擁抱新經濟的信號。隨后,又明確了新經濟企業可以通過試點方式,在境內發行股票或存托憑證。
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軍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很多創新型企業曾經的營收和利潤快速增長神話未來還能否延續,本身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
“創新型企業估值具有不確定性,在市場盲目樂觀的時候會有泡沫風險。主要是因為人們對創新型企業的認知度不高,判定標準不統一,因此在估值上分歧比較大。”武漢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說,創新型企業并非是已經完全成熟的公司,其本身仍存在不確定性。
業內專家表示,資本市場對新經濟敞開大門,助力創新型企業快速發展本是件好事,但是無論是投資者還是創新企業,還是政府,都不能將風險防范置之度外。監管部門在推進政策的具體實施過程中有必要防微杜漸,積極引導,防范過度炒作風險,促成新興行業和資本市場的良性互動。
多維度防范風險
對于市場可能會出現的過度炒作現象,近期證監會做出如下安排:一是交易所將繼續強化交易一線監管,加強盤中實時監控,對異常情形及時發現,及時處置。二是充分發揮會員對客戶交易行為的管理作用,督促會員重點監控頻繁參與炒作的客戶。三是加強投資者教育,加大風險提示力度,引導投資者理性參與交易。四是對于炒作中存在的違法違規行為,證監會和交易所將按照依法全面從嚴監管要求,堅決打擊,毫不手軟。
對此,付立春認為,完善對創新型企業多維度防范風險的措施非常有必要。同時,還應加強對投資者的保護,加強投資者教育,提高投資者的專業化程度。
王軍表示,需要變成謹防變成大股東高位套現離場、收割中小散戶的游戲。從長期來看,要更加相信市場的力量,創新型企業是市場慢慢培育和發掘出來的。
付立春還建議,由于創新型企業與傳統產業公司具有不同特點,若同處在一個市場差異較大。為了加強A股上市公司的公平性,應單獨開辟一個交易所或是一個板塊來承接,這樣有助于“四新”經濟的發展,使得市場秩序更加平穩,也有利于完善中國資本市場體系。
對于投資者的建議,安信證券一位分析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挖掘創新型企業需要從多維度、多層面進行分析。創新型企業的珍貴之處在于其創新能力和不可替代性,也在于持續的成長性。資本的蜂擁而至會造成市場供求關系失衡,投資者要懂得辨別真偽。
17:14 | 萊美藥業:公司持續推進新增藥品IN... |
17:14 | 中科海訊:截至2025年4月18日公司... |
17:14 | 蔚藍鋰芯:馬來西亞天鵬一期項目現... |
17:14 | 華僑城A:截至4月18日公司股東總... |
17:14 | 萊美藥業:納米炭鐵是在公司產品納... |
17:14 | 廣博股份:母公司未分配利潤為負數... |
17:14 | 盛幫股份:目前使用PEEK材料的產品... |
17:14 | 阿爾特:機器人業務目前處于早期培... |
17:14 | 怡亞通: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股... |
17:14 | 南山控股:控股股東中國南山已全額... |
17:14 | 易天股份:研發過程中會使用到PLM... |
17:14 | 國藥一致:公司目前無重組計劃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