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衛新
在年內439家收到年報問詢函的公司中,超六成公司選擇了延期回復,部分公司甚至多次“爽約”,一拖再拖。筆者認為,這樣的行為非常不妥。
上市公司定期報告包括年度報告、中期報告、一季報、三季報。這其中唯有年報必須經過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其準備的時間最充分,信披內容最詳細、可信度也最高。全面注冊制以信息披露為核心,投資者對于公開信息的依賴程度更高。受制于年報披露格式等因素,部分上市公司在年報披露中未能就整個年度的經營情況做出全方位披露。年報季結束后,三大交易所向上市公司陸續發送年報問詢函,對年報中細節不明的重大事項予以問詢、關注,這其中不僅涉及上市公司經營性現金流異常變化、“非標”審計意見、公允價值明細等問題,還對資金占用、巨額商譽減值等“財務大洗澡”問題提出多方面質疑。
對于投資者來說,要想對投資做出理性分析和判斷,需要依靠這些信息。作為多層次監管體系不可或缺的一環,監管機構向上市公司下發年報問詢函,不僅能夠督促上市公司規范地進行信息披露、提高市場透明度,還能夠幫助中小投資者全面客觀地了解上市公司實際經營情況,更好做出投資判斷。
當然,有的年報問詢函涉及的內容確實事關重大且復雜,涉及的不確定性因素較多,上市公司需要更多的時間來回復,這也無可厚非。不過,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將“延期回復”當成一種常規的操作手段,不僅拖延回復年報問詢函,對監管下發的關注函、重組問詢函、監管問詢函等也采取“拖延”戰術,這不得不讓人質疑:究竟是有“苦衷”還是“擺爛”?
信息披露制度是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制度基石,容不得半點兒馬虎。面對監管機構刨根問底式的問詢監管,上市公司不應該對問詢函回復工作遮遮掩掩,更不能反復延期回復問詢函,養成“拖延”的習慣。試問,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無法做到及時、公平,如何能讓投資者相信其在用心經營業務、努力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上市公司應當從快從速就問詢函內容做出回復,解決投資者和管理層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02:04 | 模壓成型裝備行業景氣度回 升伊之... |
02:04 | 半導體設備行業持續回暖 多家上市... |
02:04 | 多肽業務貢獻業績增量 藥明康德一... |
02:04 | 圓通速遞去年營收超690億元 競爭優... |
02:04 | 上峰水泥“一主兩翼”戰略成效顯著... |
02:04 | 賽力斯擬赴港上市募資 凈額70%將用... |
02:04 | 從原糧種植到產業協同 “白酒+”重... |
02:04 | 深藍汽車CEO鄧承浩:堅持技術創新... |
02:04 | ?上汽通用總經理盧曉:堅定走電動... |
02:04 | 藍色光標CEO潘飛:AI驅動商業模式... |
02:04 | 券商研究所人才爭奪正酣 外引內培... |
02:04 | 年內28家信用卡分中心“退場”區域...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