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A股春節后首個交易日。受新冠疫情肆虐影響,先期開市的富時中國A50指數期貨及港股均大幅下跌,A50指數期貨主力合約累計下跌7.69%,恒生指數累計下跌5.86%。市場普遍預測,A股開盤之后大概率補跌,但從A股30年的發展歷史來看,因突發事件引發的市場短期急速下挫往往會跌出個“黃金坑”。
突發事件
極易誘發底部形成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卷席整個東南亞市場,大量銀行、證券公司倒閉,韓國、馬來西亞、香港等地證券市場普遍暴跌。A股亦受到波及,在危機的最高峰,上證指數連續下跌,從當時的歷史最高點1510.17點下跌至最低1025.13點,期間累計下跌逾32%,其中9月22日暴跌6.8%,9月23日再次大跌5.62%。正是這兩日的大跌,夯實了A股未來數年的堅實底部,此后約1個月,上證指數上漲18.64%。
1998年,我國氣候異常,長江、嫩江,松花江、閩江等主要江河發洪水。全國共有29個省(區、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受災面積3.18億畝,受災人口2.23億人,直接經濟損失達1660億元,也使得大部分上市公司面臨經營困難的局面。短短2個多月的汛期,大洪水“沖刷掉”A股26.7%的市值。1998年8月14日,香港政府入場掃貨,抗擊國際炒家,恒生指數暴漲逾8%。但A股受大洪水的負面影響,上證指數大跌3%,次一交易日港股休市,A股再度跌8.36%,超過四分之三的個股奔向跌停。大多數投資者在底部交出了自己的籌碼。而正是這次暴跌,探出了A股的又一大底,之后4個交易日上證指數上漲逾10%。
2002年底至2003年初的非典疫情,被眾多分析師拿來對比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在非典疫情之前,A股已經持續低迷了1年半的時間,在非典疫情爆發的期間,上證指數快速下跌逾250點。在非典疫情最嚴重的時期,2003年1月6日,上證指數一度下跌至1311.68點,隨后快速大幅反彈,7個交易日上漲逾11%。2003年4月,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非典防治工作,A股加速上漲,一度6連陽,上證指數最高摸至1649.6點,由1月低點算起,累計上漲逾25.76%。
2013年6月,金融業鬧起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錢荒”,質押式回購隔夜利率更是一度摸高至30%。6月24日,上證指數大跌5.3%,次日盤中又一度大跌近6%,但隨著央行向多家銀行提供流動性,市場漸漸趨于平穩,A股現V型大反轉。這次“錢荒”奠定了A股2014年至2015年牛市的底部,最低點1849點至今未破。
政策加持
轉危為機概率大
在國際市場,這種轉危為機的例子更是枚不勝數:美股1987年黑色星期五、2008年至2009年次貸危機、港股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等,都給市場奠定了未來10年大牛市的底部。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危機關頭,政府監管層多會大量出臺政策來扶持市場,對沖負面影響,令市場能快速從危機中走出來。
日前,為減少疫情對經濟的影響,人民銀行、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聯合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要求金融部門實施好逆周期調節,針對疫情防控需要和節后資金到期較多等情況,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常備借貸便利、再貸款、再貼現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提供充足流動性,保持金融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促進貨幣信貸合理增長。
為維護疫情防控特殊時期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和貨幣市場平穩運行,中國人民銀行將于2月3日開展1.2萬億元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投放資金,確保流動性充足供應,銀行體系整體流動性比去年同期多9000億元。央行此次投放,主要是為確保流動性充足供應。
央行副行長潘功勝表示,2月3日金融市場開市后,人民銀行將提供充足的流動性,加大逆周期調節強度,保持金融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維護貨幣市場利率平穩運行。人民銀行還會與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保持密切溝通,充分了解市場流動性狀況和流動性需求,研判流動性形勢,及時發布政策信息,強化預期引導。
日前,證監會發布《關于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積極引導投資者理性、客觀分析疫情影響,秉持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的理念,依法合規開展投資活動。
昨日,中國證監會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鑒于疫情的發生及近期境外市場的反應,對于開市后A股市場可能出現的異動,有關部門將保持高度警惕,堅持底線思維,出臺和研究對沖工具,緩解市場恐慌情緒。諸多信息顯示,新型肺炎是可治可控的,疫情的影響不會是長期的。隨著一系列政策措施陸續出臺和落地,會對改善市場預期、防止非理性行為起到比較好的作用。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上下共同努力,一定能夠戰勝這場疫情。疫情對市場的影響是短期的,不會改變中長期走勢。
銀保監會發布《關于加強銀行業保險業金融服務配合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指出,對于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物流運輸、文化旅游等行業,以及有發展前景但暫時受困的企業,不得盲目抽貸、斷貸、壓貸。鼓勵通過適當下調貸款利率、完善續貸政策安排、增加信用貸款和中長期貸款等方式,支持相關企業戰勝疫情災害影響。
滬深交易所均表示,免收注冊地在湖北省上市公司2020年上市年費,免收2020年注冊地在湖北省新上市公司的上市初費和上市年費,努力維護資本市場平穩有序運行。
除了諸多政策外,市場對降準、降息、降稅的呼聲也較高。一旦政策逐步落實形成合力,A股再次轉危為機是大概率事件。
機構樂觀看后市
疫情影響有限
國金證券認為,A股短期內將受避險情緒的影響而股價有所承壓。疫情期間,國內經濟下行壓力相對較大,后續疫情出現實質性緩解之際,則是A股開啟反彈之時,疫情對A股“春季躁動”行情僅僅是短期擾動,實質上改變不了A股運行的既有趨勢和市場風格。
海通證券表示,新冠肺炎不會改變牛市趨勢,歷史上牛市終結源于政策面或基本面出現重大轉折,這次疫情對基本面影響類似2003年非典,是短期性的。非典疫情期間,每日新增確診及疑似病例數在五一休市時見頂回落,上證綜指在4月28日盤中創下的低點即是疫情行情的底部。本次疫情帶來的調整何時見到最低點還需進一步觀察每日新增病例數。見到低點后,市場仍需要一段時間盤整消化,等待疫情完全控制住。
中信證券認為,疫情導致的短期調整幅度預計小于外圍市場春節期間跌幅,節奏上急速挖坑、緩慢磨底,快速調整大概率在一周內就結束。2月份將成為“小康牛”途中的“黃金坑”,為全年最佳的配置時點,隨著二季度經濟逐步回歸正軌,“小康牛”大概率在“兩會”前后正式開啟,配置上短期交易和長線配置機會并存。
國海證券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短期對市場影響較大,主要體現在避險和風險偏好波動,2月大盤指數呈現大波動震蕩特征。中期市場的核心影響因素依舊回歸到流動性預期和盈利預期,大盤指數趨勢向上。疫情對股票市場的影響集中在2月份,之后對股市影響較小,所以2月份是投資者調整結構和加倉的時間窗口。
15:16 | 西山科技2024年實現營收3.36億元 ... |
15:14 | 醬油業務穩固 ST加加一季度凈利同... |
15:11 | 聯影醫療披露2024年ESG報告 強化供... |
15:11 | 今創集團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244.... |
15:11 | 供銷大集2024年營收14.24億元 凈利... |
15:10 | 賽輪輪胎2024年營收凈利創歷史新高... |
15:08 | 三利譜2025年第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 |
15:07 | 招商積余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5.0... |
15:06 | 凱利泰官宣新管理層:蔡仲曦任董事... |
15:05 | 中晶科技2024年扭虧為盈 2025年第... |
15:01 | 北京電信深化生態合作 驅動首都數... |
15:00 | 昆侖萬維第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46% ...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