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兩市雙雙高開,全天基本維持紅盤震蕩走勢。上證指數、深證成指和創業板指數全線收紅,但上證指數在時隔3個月后再創年內成交額新低,全天成交854億元。就在9月17日,上證指數創出了年內最低,全天成交869.6億元。
滬指成交額再創年內新低
截至收盤,上證指數漲0.37%報2594.09點,深證成指漲0.79%,創業板指漲0.85%。
值得注意的是,上證指數雖未創新低,但854億元的成交額再次跌破了9月17日的年內最低成交額,也是自2016年1月熔斷以來的新低。
今日早盤,滬深三大股指集體高開,之后縮量盤整,至尾盤小幅拉升,全線收紅。其中,滬市上漲家數1029家,下跌360家。
今日滬指成交額雖創新低,但盤中也不乏亮點。
今日漲幅居前的行業包括工藝商品、通訊行業、電信運營、文化傳媒、輸配電氣等,在概念板塊方面,5G概念成為最大亮點,收漲于2.85%。東方通信、麥捷科技、華星創業、南京熊貓、金信諾等多只個股的漲幅均超過9%,東方通信更是在開盤后16分鐘強勢封上漲停板。
究其原因,主要受發改委、工信部近日聯合下發《關于組織實施2019年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工程的通知》的影響。該通知指出,面向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組織實施中小城市基礎網絡完善工程,以省為單位開展相關區域內縣城和鄉鎮駐地城域傳輸網、IP城域網節點設備新建和擴容,開展縣城至鄉鎮、地市至縣城之間光纜、通信桿路/管道、光傳輸設備建設和擴容,為提升農村地區寬帶用戶接入速率和普及水平提供支撐。
幾大積極因素
1、地量見地價?
從歷史情況來看,在今年9月17日上證指數成交額創新低、收跌1.11%后,次日上證指數反彈,收漲1.82%,并在接下來幾個交易日連續走高,于9月26日創下階段性新高2827.34。
綜合來看,自9月18日至9月26日這6個交易日中,上證綜指上漲5.85%。
2、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利好頻出
除了5G概念受政策影響活躍外,今日盤中還另有關于上市公司并購重組的利好消息。
今日,證監會上市部劉連起在2018(第十屆)卓越競爭力金融峰會上表示:“證監會穩步提高審核效率,推行分道制審核、‘一站式’審批,通過構建機制鼓勵好公司選擇好中介、實施好項目扶優限劣。持續優化審核流程,提高審核效率。目前,上市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平均審核時間約66天,遠低于《證券法》規定的3個月的審核時限。”
實際上,近段時間以來,鼓勵上市公司并購重組的政策消息不斷。比如,自十一假期以后,證監會就推出了“小額快速”并購重組審核機制,此后,又鼓勵中概股參與A股并購重組,放松并購重組融資用途,鼓勵私募股權基金參與上市公司并購重組,今年10月下旬,證監會更是修改并購重組政策,將IPO被否企業籌劃重組上市的間隔期從3年縮短為6個月,提速兩年半。
進入12月,證監會公開發聲將繼續鼓勵基于產業整合的并購重組。12月8日,證監會上市公司監管部副主任孫念瑞在2018中國民營企業高峰論壇上表示,下一步證監會將持續深化上市公司并購重組體制機制改革。繼續鼓勵基于產業整合的并購重組,結合民營企業訴求,研究擴大定向可轉債適用范圍和發行規模。
而在連續的政策呵護下,數據表明,近期并購重組的審核數量明顯提速,過會率也大幅提升。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盡管并購重組政策有“松綁”,但監管層對并購重組的審核標準并未降低。
3、新增貸款1.25萬億,較上月近翻番
另外,今日盤后,央行發布數據顯示,11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25萬億元,預期12000億元,前值6970億元;11月廣義貨幣(M2)同比增8%,預期8%,前值8%;11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1.52萬億元人民幣;預估1.35萬億。
而10月末廣義貨幣(M2)低于前值,10月新增貨幣貸款均低于前值和預期,這一數據被視為10月整體經濟運行速度繼續放緩,實體經濟貸款意愿較低,數據對股市有利空。
隨著11月新增人民幣貸款新的數據發布,對明日股市表現影響如何,值得期待。
券商看后市
就目前的市況來看,受外圍事件性影響,市場情緒波動較大,風險偏好不高。
而2018年也接近尾聲,中信證券認為,A股在2019年將迎來未來3年至5年復興牛的起點。在盈利、政策和流動性影響下,預計大盤明年一季度盤整,二季度開始逐漸進入盈利和估值修復共振的上行階段。
中金公司則表示,從當前到2019年年底,A股市場可能會經歷風險繼續釋放與機會顯現的階段,時機把握較為關鍵。A股整體估值已偏低,隨著市場利率回落,估值擴張基礎已初步具備,未來有待增長預期的企穩及改革挖潛力、提效率、增活力的實現。另外,外資等長線資金、地產資金可能流入會支持A股流動性改善。
另據統計,在近期各大券商發布的策略報告中,醫藥生物、文化傳媒、銀行等三大行業最受關注。
國海證券表示,醫藥行業創新迎來收獲期,兌現價值,贏在未來。從帶量采購試點開始,醫保對行業政策影響將更趨深化,不確定因素增加,但對創新支持的方向不變,未來創新藥和仿制藥的投資回報將顯著分化,從產業到資本市場將更加重視創新藥對企業的價值。
文化傳媒方面,券商綜合認為,在政策不斷規范的作用下,文化傳媒行業整體結構將繼續優化。
12:58 | 孚能科技2024年大幅減虧 動力電池... |
12:52 | 天智航2025年一季度業績同比增長10... |
12:51 | 錦江航運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 |
12:50 | 江順科技披露上市后首份一季度報 ... |
12:50 | 云頂新耀:伊曲莫德在香港獲批上市... |
12:49 | 現金分紅金額逐年增加 三七互娛一... |
12:48 | 白云機場2024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 |
12:48 | 皓元醫藥發布2024年度ESG報告 以創... |
12:24 | 中控技術:一季度工業AI戰略穩步推... |
12:22 | 全棧智能驅動增長 軟通動力第一季... |
12:21 | 每日互動應用場景入選國家數據局公... |
12:21 | 呈和科技2024年營收凈利實現同比雙...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2031700網站電話:010-84372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