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納入MSCI名單昨日公布,市場表現相對溫和。業內人士認為,由于“入摩”事前預期充分,外資被動型資金占比較小,主動型資金或事先布局,因此短期難逆轉市場風格。在外資加大A股投研并高標準選取個股的同時,重視基本面研究成為更多國內機構的共識。
市場風格短期難改
國元證券首席策略研究員王明利指出,短期看,此次A股納入MSCI的增量資金符合市場預期,按5%的市值因子計算,資金規模仍然在1000億元左右。由于短期內增量資金規模有限,前兩周市場預期已基本兌現,此次A股納入MSCI更多呈現對大盤藍籌及指數底部的支撐作用,向上拉動力量有限,并不能成為今年市場的主要驅動力。隨著業績改善和政策紅利的不斷釋放,新興產業成長股龍頭仍是今年長期看好的投資方向。
星石投資指出,從最終敲定的234只個股來看,海外資金偏好大金融、大消費、大市值的股票,其中大消費主要是食品飲料和醫藥生物。
雖然海外資金對市場風格偏好具有一定的投票權,中長期資金流入也能起到重塑投資者行為的作用,但星石投資認為,參考韓國和中國臺灣的歷史經驗來看,納入MSCI后及每次擴容,短期都對國際資本流入產生積極影響,但中長期關聯性不大。因此,短期外資流入對市場情緒有提振作用,中長期市場風格取決于國內經濟基本面。建議從基本面出發,尋找估值與盈利匹配的優質個股,價值成長均衡配置為佳。
外資選股眼光高
光大證券(9.29-0.96%)研報指出,與MSCI相關的外資中,94.3%為主動型資金。業內人士認為,這些主動型外資看好A股的同時,在選股和擇時上都有較高標準。惠理基金投資董事兼中國業務主管余小波表示,目前已有不少國際投資者提升了對A股的關注度。一方面,海外投資者會將中國公司與全球優秀公司進行對比,通常海外資金更看重公司增長質量和可持續性、公司治理結構,偏好高ROE及現金流良好的公司;另一方面,全球投資者的加入有利于A股在制度改革和創新。
在具體投資方向上,余小波認為,供給側改革、企業研發投入、市場整合提升議價能力等將推動中國進入新的經濟周期。惠理將尋找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做長線戰略性投資。行業方面,相對看好消費升級。供給側改革帶來行業集中度提升、資源使用效率提升、大型企業盈利好轉、系統性風險下降在2018年有望持續,金融行業嚴格監管是金融業的供給側改革,對大型企業有利,同時降低金融系統風險,有助于提升估值。
富達國際基金經理周文群指出,隨著A股未來納入MSCI比例的提升,國際投資者對A股關注度將持續提升。由于首批投資者主要為機構,因此將遵循穩健的投資流程。預計商業模式強大、企業治理良好和資產負債表穩健的公司將最受青睞。
摩根資產管理大中華區權益投資主管HowardWang表示,2018年中國經濟結構性調整將開花結果,新經濟盈利增速有望持續。
發力基本面研究成共識
重視基本面研究成為越來越多國內機構的共識。
北京格雷資產副總經理馮立輝表示,加入MSCI的最大影響是A股向機構化和國際化靠攏,以及A股估值體系和市場偏好向成熟市場靠攏。未來A股將以業績成長和(90.00-1.24%)業績確定為中心,股價漲幅與業績掛鉤,而不是靠簡單的炒作熱點。投資者布局“入摩”股票,同樣需從未來業績持續成長或有較高穩定利潤等基本面入手。
招商基金國際業務部總監白海峰表示,經歷過去多年炒概念、炒故事的階段,在未來市場里,價值投資策略將成為越來越有效的策略。A股操作需要真正關注企業價值本身,回歸到價值投資、長期投資、責任投資的正確軌道上來。
創金合信MSCI中國A股國際指數基金經理陳龍認為,加入MSCI意味著A股投資生態將迎來優化升級的拐點。國際成熟投資者的長期資金和成熟投資者理念將長久地影響A股的生態系統,持續助力A股優化升級。
前海方舟資本總裁成書新表示,長期看,未來A股全部納入MSCI后會更加體現價值投資理念,建議尋找有業績支撐的公司中長線持有。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21:52 | 迪森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