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股外部環境出現一些新的變化,市場波動加劇,且風格切換略顯凌亂。券商人士表示,二季度繼續看好新經濟龍頭股和成長股,但要警惕突發事件導致的市場情緒降溫。另外,避險情緒升溫,或為債市帶來交易性機會。
噪音頻仍市場情緒波動
近期,來自海內外的市場噪音正在影響投資者的風險偏好。海外噪音如貿易摩擦、美聯儲加息預期、美股調整;國內因素如金融去杠桿進入政策落地窗口期、年報和一季報披露部分個股業績“埋雷”等。
同時,還有一個風險點值得關注。新時代證券分析師孫金鉅表示,2015年是A股史上的并購高峰期,全年完成并購重組公司數量為285家。其中,傳媒、醫藥生物、機械設備、計算機和電子行業位居前列,并購重組公司的業績承諾期為三年,2018年將是業績承諾集中到期的一年,若被收購標的業績下滑則會對母公司產生不利影響。
市場熱點渙散和資金層面變化可從側面反映投資者的糾結情緒。4月以來創業板指數震蕩回調,累計跌幅為3.42%。隨著創業板資金的出逃,市場再次陷入風格混亂的茫然期,藍籌、周期和成長輪番表現,市場欠缺明確而有力度的投資主線。同時,CDR概念板塊、海南板塊等熱點退潮。
資金層面,Wind統計數據顯示,4月初至4月9日,A股成交金額連續下降。從4月2日的5742.70億元,遞減至4月9日的4365.31億元,不過4月10日全部A股成交金額驟升至4849.22億元。
從融資融券數據看,3月22日,滬深兩市融資余額報10061.19億元,次日再度回落至“9”時代。截至4月3日,滬深兩市融資余額9987.61億元。
回顧歷史,以往的4月A股整體表現均偏弱。據Wind數據統計,2010年至2017年9年中,除了2015年4月上漲18.51%和2012年4月上漲5.9%之外,其余年份均以下跌報收。
清和泉資本創始合伙人錢衛東表示,從歷年二季度的情況來看,這段時期上市公司的業績一般處于驗證期,市場會較為謹慎。
“各種擾動因素,都要通過對投資者預期的干擾來影響市場波動,方向性和彈性是兩層重要含義,一是決定波動方向,另一是決定波動幅度。最近兩周觀測,隨著負面擾動因素的累積,投資者對市場的負面預期有所增強,對利空因素的抵抗力下降。”萬聯證券分析師胡紅偉表示。
把握結構性機會
考慮到中美貿易摩擦對A股相關行業盈利狀況的影響、美聯儲加息對國內市場流動性環境和風險偏好的制約、國內金融去杠桿在二季度進入政策集中推進的窗口期,以及年報披露期部分個股和板塊或受業績不達預期影響等因素,興業證券王德倫團隊認為,市場難出現整體性上漲,更可能呈現結構性行情。
樂觀的是,宏觀層面的支撐依然存在。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3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1.5%,比上月上升1.2個百分點,制造業呈現穩中有升的發展態勢。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4.6%,比上月上升0.2個百分點,非制造業總體延續平穩較快的運行格局。綜合PMI產出指數為54.0%,比上月上升1.1個百分點,我國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總體上進一步擴張。
“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深入,新動能培育加速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供給質量進一步提升。”銀河證券策略分析師蔡芳媛認為,A股累計漲幅不大,尚有提振空間,配置業績確定性強的價值龍頭或為良策。
昨日,沉寂了一段時間的藍籌股突然發力,金融、周期和消費板塊再度崛起。4月及二季度的投資風向會否回吹藍籌板塊呢?
申萬宏源(2.52+2.02%)證券策略研究資深高級分析師傅靜濤表示,4月成長板塊總體走弱,個股分化是大概率。另外,前期成長已經反映了一定的年報業績增速回落,一季報回升的預期,同期價值和低估值下不斷下修預期,所以一季報窗口價值可能會階段性跑贏成長。
“對于價值板塊的基本面展望,不可一并而論。銀行2018年盈利增速有望逐季抬升,大眾消費當中的紡織服裝和商貿零售也有望維持高景氣,值得底倉布局。但和地產相關的家電和家居等總體業績趨勢向下,建議低配。”傅靜濤表示。
適時調整資產配置
從大類資產配置的角度看,3月下旬以來,股票類資產價格震蕩回調,大宗商品重挫,而避險類的資產如債券、貴金屬則出現做多氛圍快速升溫的現象。
中銀國際證券朱啟兵認為,風險偏好下降推動全球避險情緒升溫,短期內資產配置的價值由高到低依次是債券、貨幣、股票、大宗商品。
不過,市場人士的看法不一致。
“短期A股市場步入震蕩市,結構性機會猶存;但中長期角度來看,A股蓄勢待發,資產配置時鐘仍指向權益類市場。”國金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李立峰表示,當前A股整體估值處于歷史中位數水平附近,建議堅守“低估值、行業龍頭”作為配置的基準。
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表示,綜合考慮國內外經濟形勢、風險以及政策,二季度繼續看好新經濟龍頭股和成長股。一季度債市表現良好的因素在二季度可能削弱,未來要在震蕩中尋找機會。房地產調控仍在持續,預計一線城市房價平穩,二三線城市房價上漲速度下降。中國經濟雖有下行壓力但并不會失速,央行上調短期政策利率,人民幣匯率仍將保持穩定,但要警惕貿易摩擦可能加劇資本流向日元等避險產品。
17:55 | 周期錯配“時間差風險”得以修復 ... |
17:55 | 高度關注入境游市場 南方航空制定... |
17:55 | 做好應對周期準備 吉鑫科技多線著... |
17:55 | 興業銀行一季度業績會:凈息差走勢... |
17:55 | 新元科技即將變更為*ST新元 財報... |
17:55 | 影視行業寒冬之下 愛奇藝如何破局... |
17:54 | 融創服務以8.26億元出售彰泰融創智... |
17:54 | 浦發銀行交出2025年首季經營單:數... |
17:14 | 萊美藥業:公司持續推進新增藥品IN... |
17:14 | 中科海訊:截至2025年4月18日公司... |
17:14 | 蔚藍鋰芯:馬來西亞天鵬一期項目現... |
17:14 | 華僑城A:截至4月18日公司股東總...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