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麗
“具身智能熱”席卷科技界和資本圈。華為、阿里、美團等科技巨頭紛紛布局,中小創新企業層出不窮;資本競相涌入,為具身智能領域注入強勁動力。
具身智能是我國重要的未來產業之一,同時也面臨諸多挑戰。商業化落地是具身智能技術“從實驗室到市場的最后一公里”,成本高企、標準不一等問題亟須解決。此外,部分項目估值過高,出現“重資本運作、輕技術研發”的傾向。
筆者認為,為推動具身智能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產業鏈各方在著手布局時可以重點關注以下三方面,理性投入、穩扎穩打,推動行業駛向“黃金海岸”。
其一,勇攻堅、敢創新。在具身智能這片充滿機遇與挑戰的“藍海”中,產業鏈各方需錨定AI、傳感器、控制系統等關鍵技術,持續深耕感知、決策、執行等核心領域,為產業構筑堅實的“鋼筋鐵骨”。同時,跨學科、跨領域的協同創新如同“百川匯海”,匯聚各方智慧,產業鏈需構建開放共享的技術生態。
其二,重技術、忌浮躁。我國具身智能產業雖然發展時間較短,但起步快、沖勁大。隨著市場熱度攀升,部分企業及資本容易將目光投向“短平快”的資本運作,導致資源分散、創新乏力。
當前,行業需要摒棄蹭熱點、炒概念。投資機構應更加理性,聚焦具身智能技術的核心突破和商業化落地,避免盲目追逐熱點。各地也應引導資本流向真正具備創新能力和市場潛力的企業。具身智能的未來,應是厚積薄發的深耕。唯有聚焦核心技術,摒棄浮躁心態,才能在全球化競爭中實現蛻變,真正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
其三,定標準、拓視野。標準化既是具身智能產業邁向大規模商業化的“金鑰匙”,也是打通產業鏈上下游的“通行證”。各方需推動細分領域統一標準的制定與落地。此外,中國具身智能產業要想引領全球,還必須具備國際化視野。
在具身智能這股席卷全球的浪潮中,國內產業鏈有望憑借技術積累、創新精神、產業優勢,成為領跑者。然而,熱潮之下仍需冷靜思考。只有理性布局、夯實基礎、推動創新,才能讓具身智能從“風口”走向“長紅”,真正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社會進步的新引擎。
01:24 | 我國明確加快農業強國建設路線圖和... |
01:24 | 中資券商“出海”持續傳遞中國市場... |
01:24 | 中央匯金再次增持ETF 維護資本市場... |
01:24 | 3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升至32407億... |
01:11 | OC證落地 低空經濟“起飛”仍需跨... |
01:11 | 國家數據局啟動可信數據空間創新發... |
01:11 | 業內預計:一季度信貸、社融數據整... |
01:11 | 一季度GDP前瞻:多家機構預測同比... |
01:11 | 商務部:一如既往為包括美資企業在... |
01:11 | A股上市公司開啟新一輪質量提升行... |
01:11 | 頭部量化私募集體“按兵不動”堅守... |
01:11 | 多家公募基金發聲:短期波動不改A...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