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謝若琳
近年來,隨著娛樂多樣化漸成趨勢。依靠沉浸式體驗的劇本殺行業走紅,并不令人意外。后浪、社交、游戲、角色扮演,每一個標簽都是當下大眾娛樂中最潮流的代表,因此這一項小眾又新興的娛樂模式,在過去幾年中吸引了眾多投資機構的關注。
曾經一度,在投資圈還刮起一陣玩劇本殺的風潮,不少投資機構都曾對劇本殺行業怦然心動。2021年,劇本殺行業融資數量達47起,幾乎每周都有融資事件發生,除了五源資本等知名投資機構入局外,閱文集團這類文娛行業頭部上市公司也涉足其中。
但進入2022年,經歷了早期蒙眼狂奔后,社交“新寵”劇本殺行業的危機悄然而至。據中國文化娛樂行業協會預測,預計2022年整體經營場所數量將有明顯縮減,其中劇本殺類預測下降35%。從業者在接受采訪時紛紛倒苦水,“日子不好過了”。
危機的原因并不復雜。一方面,在過去野蠻生長的過程中,面對暴利行業規則混亂,盜版、抄襲、挖墻腳,劣幣驅逐良幣,商家們逐漸掉入惡性競爭的套子中;另一方面,行業內容生產仍處于作坊模式,速度慢且品質參差不齊,當創新跟不上發展的腳步時,消費者的熱情也快速消退。疊加疫情影響,劇本殺的創業者們第一次感受到寒意。
客觀來看,劇本殺“退燒”未必是件壞事。任何新生事物在蓬勃發展的初期,或多或少都會經歷狂熱的追捧,當市場冷靜下來后,考驗才真正開始。對于新事物而言,只有經得住時間的磨礪,才能有生命的韌性,煥發出新的生機。
這也對投資機構、劇本殺創業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盲目追捧熱度并不可取,潮水退去時更應潛心修煉、積極研發探索。在產品升級迭代中,也讓外界看到了無限可能。比如“劇本殺+文旅”成為沉浸式旅游的一個新亮點,景點“劇本殺”旅游產品也在當下游客群體中有著很高的熱度。
與此同時,行業監管也已到位。今年6月份,文旅部等五部門聯合出臺《關于加強劇本娛樂經營場所管理的通知》,堅持“放管服”改革和包容審慎監管,定制適應新業態特點的監管模式。
幼苗只有沐浴風雨才能走向成熟。我們相信,在規范化運營的基礎上,劇本殺行業將迎來新的“劇本”。
(編輯 張博 沈明)
21:28 | 凱盛科技:第九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25 | 利德曼:目前未與賽納生物建立招商... |
21:24 | 空港股份:第八屆監事會第六次會議... |
21:24 | 松煬資源:第四屆董事會第二十一次... |
21:24 | 慧辰股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四次會... |
21:24 | 邦德股份:第四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24 | 邦德股份:第四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24 | 麒麟信安:第二屆董事會第二十二次... |
21:24 | 艾迪藥業: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24 | 華泰證券:第六屆董事會第十六次會... |
21:24 | 宇新股份:第四屆董事會第四次會議... |
21:24 | 招商銀行:監事會決議公告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