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禾
在當今這個信息時代,大多數人都能擁有智能手機或者筆記本電腦,可以輕易接觸到各類新聞、資訊和數據。各種信息被以更加便捷的方式整理起來,人們只要動動手指就可以得到這些信息。
同時,在新資訊時代,讀者和資訊提供者之間,開始有了直接的互動。不同于以前的報紙編輯不知道自己的文章有多少人閱讀,今天的新媒體編輯可以在發送文章以后的1個小時里,就得到詳細的閱讀數據。同時,資訊平臺也會把更受人們歡迎的資訊,推薦給更多的投資者。
在這個新資訊時代,數據與信息的優化與整理,讓人們感覺到自己獲取信息的能力變得更加強大。但是,當信息過于泛濫時,它卻會對人們的投資造成難以察覺的損害。
基金數據普及
帶來的問題
北京有知有行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孟巖,曾經說過一段他早期的創業史,以及豐富的數據是如何害了投資者的。
在很久以前,孟巖搞了一個網站,叫“財幫子”。這個網站給投資者提供各類基金的數據,比如最近的基金哪只表現更好之類。在許多年以前,這些數據還不像今天一樣唾手可得,因此財幫子網站也為投資者提供了有效的數據幫助。
但是,在財幫子網站流行開以后,孟巖發現一個問題:當投資者更清楚地知道哪些基金最近表現更好以后,他們的投資收益并沒有上升,反而下降了。
原因很簡單,當人們可以借助數據更清楚地知道最近哪只基金表現更好以后,他們追漲殺跌的動力就更強了,許多人開始賣掉不漲的基金,買入最近暴漲的基金。而有經驗的投資者知道,這種交易行為對投資是十分有害的。后來,孟巖就把自己的工作重心,從為投資者提供便捷方便的數據,轉向教育投資者如何進行長期價值投資。
在今天的證券市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投資者對信息的獲取量,開始變得遠遠大于智能手機出現之前。現在,隨便打開一個財經類APP,只要涉及基金數據的,我們會很容易看到一些諸如“過去一年中表現最好的基金”的排行榜。
對于這些排行榜來說,只要最近股票市場不要太差,我們就很容易看到一些基金,在過去一年里賺了50%,甚至100%還多。原因很簡單,對于擁有幾千只股票、上萬只基金的證券市場來說,由于每只基金的側重點都不一樣,因此如果只看一年的時間,甚至只看三年的時間,我們會很容易找到一些表現特別好的基金:就像一堆貓咪里,一定有那么一兩只純白色的一樣。
而由于絕大多數投資者使用手機看信息,手機的屏幕又不如電腦大,因此這些“一年之內上漲了百分之幾十”的基金,占滿一兩個手機屏幕,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在這些誘人的曲線邊上,我們往往還會看到一個紅色的“買入”按鈕,讓心動的投資者立即就能找到買入的渠道。
試想,對于金融知識幾乎為零的許多普通投資者來說,他們如何能抗拒這樣便捷的信息所帶來的誘惑呢?要知道,在今年基金下跌的時候,市場上甚至流傳過一個段子:“查詢基金是不是要收費,為什么我每次打開看,錢就少了一些呢?”
其實,信息的便捷并沒有錯,但是如果這些信息只告訴投資者,基金過去幾年的表現如何,而不分析基金的持倉狀態、持有股票的估值、基金經理過去的交易記錄、擅長的風格等等,那么即使是最專業的投資者,也沒法從基金過去幾年的業績里,就知道該買什么基金,又遑論連財務報表是哪三張都不一定知道、把基金凈值下跌誤認為收了查詢手續費的普通投資大眾呢?
信息過度優選
造成的資本市場擾動
而當大批投資者都擁有便捷但是營養含量低的數據時,作為一個整體,投資者必然更容易購買短期業績更好的基金,而這也對整個資本市場造成了擾動。
當一只基金最近兩年的業績大幅超越同類基金時,從經典的投資理念來說,由于這只基金往往是因為自己擅長的投資風格,正好在最近兩年有所爆發,因此短期的好業績,往往反而意味著未來一兩年的業績相對較差的概率更大。許多投資行業的量化分析研究,也都證明了這一點。
但是,對于缺乏金融知識的普通投資者來說,他們并不擁有如此豐富的金融知識,也不會進行復雜而周密的分析。當信息終端告訴他們這只基金過去一段時間表現特別好,而且在這條信息的邊上就是一個紅色的“買入”按鈕時,許多人所做的事情很簡單:他們會跟風買入這只基金。
如此大規模的跟風買入,必然造成熱門基金的規模暴漲。我們經常看到的“爆款基金大賣數百億”的新聞,就是明證。而對于基金經理來說,一般是很難在短期更改自己擅長的投資方法的。
在得到了大量的申購資金以后,大部分基金經理的做法,是把得到的錢繼續投入自己原來看好的投資方向。而由于這些資金的涌入,這些投資方向的股票就更容易上漲,由此繼續帶動持有這些股票的基金業績上升,反過來進一步刺激了只看短期業績數據投資者的申購。
這樣,一個典型的“資本市場正循環”,就在鋪天蓋地的數據普及中形成了。而根據投資中的反身性理論,正向循環會擴大到平時市場波動難以達到的地步,然后在商業規律的地心引力作用下,轉入反向循環的過程,從而導致之前沖入的投資者遭受虧損。
互動媒體時代的新問題
由于基金表現數據的大規模普及所導致的投資者行為趨同,還只是新資訊時代普通投資者受到的干擾的一部分。在當今智能手機大量普及,人人都可以拿出手機刷幾篇財經分析文章的時代,互聯網行業所崇尚的“唯流量論”,也在給投資者帶來不小的問題。
在傳統媒體時代,一篇文章的閱讀量大小,和是否放在媒體頭條,是沒有直接關聯關系的。也就是說,對于報紙、雜志、電視等傳統媒體來說,當天的頭條新聞是什么,是由編輯根據自己對新聞的重要性進行選擇的。
當然,這種選擇也會考慮到這篇文章閱讀量大不大,但是閱讀量并不是唯一考慮的因素,文章的質量如何、對社會的影響大不大、是否有足夠專業性、是否當時不被市場歡迎但是過幾年以后看非常具有遠見,這些都會是傳統媒體的考慮因素。
但是,在今天的媒體時代,我們可以將其稱為“新媒體時代”、“新資訊時代”,或者更準確一點說是“互動媒體時代”,事情開始變得不一樣。
在今天,由于絕大多數讀者開始通過智能手機閱讀資訊,資訊網站和手機APP由此可以很輕松地收集每篇文章的點擊量、閱讀完成量等一系列數據,而互聯網行業的宗旨又是“唯流量論”,也就著重追求數據統計閱讀量的大小,其他基本不問,因此在“互動媒體時代”,財經分析的文章也開始出現了和前述基金短期業績表現類似的趨勢:一篇文章看的人越多,就越容易出現在手機APP推送的頭條,也就越容易被更多的人看到。
由于讀者的閱讀量和文章的被閱讀量互相影響,新資訊時代,或者說互動媒體時代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偏見變得更加容易在人群中流傳,而這對投資帶來的負面影響是非常明顯的。
想象一下,當新能源類股票出現泡沫,許多股票估值高達上百倍、甚至幾百倍市盈率時,許多人在這個泡沫中賺到了錢,但是股票的泡沫也顯而易見。這時候,傳統媒體的資深編輯,可能更愿意在報紙頭版放上《新能源類股票泡沫明顯》這樣的文章,因為他已經在過去幾十年的職業生涯中,看到過無數次類似的泡沫。他并沒有被泡沫沖昏頭腦,在市場過熱的時候寫這樣一篇文章,是有其社會意義的。
但是,這樣一篇《新能源類股票泡沫明顯》的文章,會受到廣大投資者的喜愛嗎?顯然不會,人們更喜歡聽和他們理念相仿、而不是相反的觀點。當許多人在股票泡沫中賺了大錢的時候,沒幾個人想聽到相反的觀點,而一篇名為《新能源類股票還能更上一層樓》的文章,則會更容易得到更高的點擊量,以及更多的閱讀完成率。
而這樣一篇有更好閱讀量的文章,在新資訊時代,也就更容易被推送給更多的讀者,從而影響更多的人,從而造成金融市場更大的價格偏離。
遠離偏見
在中國歷史上,有一句名言,叫做“陽春白雪和者寡,下里巴人和者眾”。這個典故出自《宋玉對楚王問》,意思就是說,陽春白雪般的深謀遠慮,很少會有人喜歡,而淺顯通俗的論述,則容易被眾人所擁簇。
在投資行業中,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中。而對于絕大多數投資者來說,由于專業知識和經驗的限制,他們更容易被金融偏見,而不是真理所影響。在新資訊時代,當這種偏見更容易形成一股洪流時,對投資所帶來的影響也就不言而喻。
在今天的新資訊時代,一方面投資者可以更容易得到更多的數據與資料,對于少部分有心仔細分析、認真辨識的投資者來說,這種獲得數據和資料的便利性,會讓他們的投資更加出色。但是同時,恰恰是更加吸引人的數據和言論,會更容易影響最多的投資者,從而使得金融市場的偏見周期變得更長、更極端,也對于作為一個整體的投資者群體來說,變得更加具有傷害性。這種新資訊時代對投資帶來的負面影響,是聰明的投資者所必須認識和學習的。
(作者系九圜青泉科技首席投資官)
14:24 | 白銀有色2024年實現扣非凈利潤2.5... |
14:20 | 淘寶閃購閃現外賣大戰 最大力度補... |
14:19 | 京東互聯網醫院守護民眾五一健康出... |
14:19 | 深高速2025年第一季度扣非凈利潤同... |
14:17 | 容百科技發布2025年一季報 多業務... |
14:15 | 首創環保第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增長9.... |
14:09 | 股權落定 先鋒基金開啟新旅程 |
14:05 | 招商銀行:董事會決議公告 |
14:05 | 恒順醋業:第九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14:05 | 金隅集團:第七屆監事會第四次會議... |
14:05 | 百龍創園:第三屆董事會第十五次會... |
14:05 | 空港股份:第八屆董事會第八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