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4月30日“同股不同權”新政正式實施,誰將為香港股市“同股不同權”新政打響第一槍,成為市場關注的一個熱門話題。
現在呼聲最大的莫過于小米了。
最近有市場傳聞稱,小米已經做好赴港上市的準備,有望在本周遞交上市申請表,最快可于6月底至7月初掛牌。
如果上述傳聞成真,這對于小米來說當然是一件載入史冊的事情。不過,對于A股市場來說,難免會有些失落。在目前A股市場積極向新經濟公司伸出橄欖枝的背景下,這無疑是一件令人尷尬的事情。尤其是今年3月30日,由證監會制訂的《關于開展創新企業境內發行股票或存托憑證試點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在取得國務院的同意并轉發后正式發布實施。“若干意見”為一些符合試點條件的企業A股上市或回歸A股市場打開了方便之門。
為了支持符合條件的“試點企業”A股上市,證監會對IPO制度進行了修改,允許符合試點條件的企業不受企業盈利指標的限制,即符合條件的“試點企業”業績虧損也可IPO上市。
當然,“若干意見”也為試點企業設置了高門檻。要求試點企業要符合國家戰略、具有核心競爭力、市場認可度高,屬于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軟件和集成電路、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達到相當規模的創新企業。主要包括:已在境外上市且市值不低于2000億元的紅籌企業;尚未在境外上市,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于30億元且估值不低于200億元,或收入快速增長,擁有自主研發、國際領先的技術,同行業競爭中處于相對優勢地位的紅籌企業和境內企業。
盡管“若干意見”為試點企業設置的門檻較高,但對于小米來說,還是不難達到的。小米2016年開始實現盈利,2017年的凈利潤超過75億元,根本不需要IPO制度的“特別照顧”。
那么,為何小米面對A股市場伸出的橄欖枝卻仍然選擇到港股IPO?筆者以為,原因主要有這樣幾點。
其一,赴香港上市,這是小米IPO計劃中的一件事。因為去年12月中旬香港交易所就透露了香港股市將實施“同股不同權”制度的消息。而在該消息出來后,小米即著手赴港上市的準備工作,包括選定高盛、摩根士丹利及中信證券作為小米赴港上市的保薦人。雖然進入2018年后A股市場也頻頻向新經濟公司伸出橄欖枝,且在3月30日出臺了“若干意見”,但與小米赴港上市的準備工作相比,“若干意見”的出臺或許還是遲到了幾步。所以,小米也只能按步就班地率先進行港股IPO。
其二,小米IPO之所以先行選擇赴港,而不是A股上市,或H+A同時上市,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若干意見”并沒有解決小米A股IPO的問題。雖然“若干意見”在境外注冊問題、AB股以及VIE結構問題、還有企業盈利問題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但這種突破僅限于注冊地在境外的公司,規定在境外注冊的公司,其股權結構、公司治理、運行規范等事項只要適用境外注冊地公司法等法律法規規定即可。但小米的注冊地是在國內,顯然只能執行國內的法律法規。而目前國內的法律還不能接納“同股不同權”公司上市,因此,國內“同股不同權”公司還是不能IPO上市的。
其三,小米選擇港股IPO并不妨礙小米回歸A股市場。雖然由于受到“同股不同權”的制約,小米不宜直接進行A股IPO,但按“若干意見”的規定,小米可以選擇發行存托憑證(CDR)的方式回歸到A股市場。畢竟作為小米來說,一經上市,其股票市值達到2000億元應不存在問題,完全可以滿足發行CDR的條件要求。依此而論,小米港股上市,倒是為小米發行CDR回歸A股市場鋪平了道路。
01:54 | 17家A股白酒公司交出2024年成績單... |
01:54 | 貴州茅臺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1.5... |
01:54 | 上市車企去年業績“冰火兩重天” ... |
01:54 | 隆基綠能去年研發投入約50億元 加... |
01:54 | 旅游上市公司年報掃描 入境游有望... |
01:53 | 從幕后到臺前 供應鏈企業以技術創... |
01:53 | 技術競賽再升級 動力電池進入“多... |
01:53 | 道恩股份重大并購接連落子 化工新... |
01:53 | 零售行業供應鏈 從效率競爭發展到... |
01:53 | 藍科高新一季度訂單量回升 多舉措... |
01:53 | 期貨公司首季合計實現凈利潤近25億... |
01:53 | 券商“選股”清單揭曉:一季度新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